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以下片段摘自《宮女談往錄》:

只有崔玉貴來了,我們能坐在一起談談話。一來是他知道我們底細,二來老劉佩服他。我們倆都尊敬地管他叫崔大叔,他也大馬金刀地管我叫侄媳婦。就這樣,我們談起了老太后出走前後的事。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他憤憤地把鼻菸壺往桌子上一拍,說:‘老太后虧心。那時候累得我腳不沾地。外頭鬧二毛子,第一件事是把護衛內宮的事交給我了。我黑夜白天得不到覺睡,萬一有了疏忽,我是掉腦袋的罪。第二件事,我是內廷回事的頭兒,外頭又亂糟糟,一天叫起(召見大臣)不知有多少遍。外頭軍機處的事,我要奏上去,裡頭的話我要傳出去,我又是老太后的耳朵,又是老太后的嘴,裡裡外外地跑,一件事砸了鍋,腦袋就得搬家,越忙越得沉住氣,一個人能多大的精氣神?七月二十日那天中午,我想乘著老太后傳膳的機會,傳完膳老太后有片刻嗽口吸菸的時間,就在這時候請膳牌子最合適(膳牌子是在太后或皇上吃飯時,軍機處的牌子上寫好請求進見的人名,由內廷總管用盤子盛好呈上,聽憑太后、皇上安排見誰不見誰)。牌子是薄薄的竹片,約五寸多長,三分之一用綠漆漆了頂部,三分之二用粉塗白了,寫上請求進見的官職。也俗稱綠頭牌子。這是我細心的地方,當著老太后的面把膳牌請走,心明眼亮,免得有麻煩。這是我份內的差事,我特別小心。就在這時候,老太后吩咐我,說要在未正時刻召見珍妃,讓她在頤和軒候駕,派我去傳旨。’說到這,崔玉貴激動起來了,高喉嚨大嗓門地嚷著。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我就犯嘀咕了,召見妃子例來是兩個人的差事,單獨一個人不能領妃子出宮,這是宮廷的規矩。我想應該找一個人陪著,免得出錯。樂壽堂這片地方,派差事的事歸陳全福管,我雖然奉了懿旨,但水大也不能漫過船去,我應該找陳全福商量一下。陳全福畢竟是個老當差的,有經驗,他對我說:這差事既然吩咐您一個人辦,您就不要敲鑼打鼓,但又不能沒規矩,現在在頤和軒管事的是王德環,您可以約他一塊去,名正言順,因為老太后點了頤和軒的名了,將來也有話說。我想他說的在理。

“‘景祺閣北頭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名東北三所,正門一直關著。上邊有內務府的十字封條,人進出走西邊的腰子門。我們去的時候,門也關著,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我們敲開了門,告訴守門的一個老太監,請珍小主接旨。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這裡就是所謂的冷宮。我是第一次到這裡來,也是這輩子最末一回。後來我跟多年的老太監打聽,東北三所和南三所,這都是明朝奶母養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發出去,就在這些地方住,並不荒涼。珍妃住北房三間最西頭的屋子,屋門由外倒鎖著,窗戶有一扇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同下人不許交談。沒人交談,這是最苦悶的事。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飯。一天有兩次倒馬桶。由兩個老太監輪流監視,這兩個老太監無疑都是老太后的人。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最苦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旨申斥,這是由老太監代表老太后,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飯的時間舉行。申斥完了以後,珍妃必須向上叩首謝恩。這是最嚴厲的家法了。別人都在愉快地過節日,而她卻在受折磨。試想,在吃飯以前,跪著聽完申斥,還要磕頭謝恩,這能吃得下飯嗎?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願意蓬頭垢面見我們的,必須給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東北三所出來,經一段路才能到頤和軒。我在前邊引路,王德環在後邊伺候。我們伺候主子向例不許走甬路中間,一前一後在甬路旁邊走。小主一個人走在甬路中間,一張清水臉兒,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底下是普通的墨綠色的緞鞋(不許穿蓮花底),這是一幅戴罪的妃嬪的裝束。她始終一言不發,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什麼幸運的事。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到了頤和軒,老太后已經端坐在那裡了。我進前請跪安復旨,說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頤和軒裡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裡,我很奇怪。

“‘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這時屋子靜得掉地下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當地說:“洋人要打進城裡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了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話說得很堅決。老太后下巴揚著,眼連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后的心窩子了,老太后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

“‘老太后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太后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裡頭去。來人哪!”

“‘就這樣,我和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的井裡。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我敢說,這是老太后深思熟慮要除掉珍妃,並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亂,匆匆忙忙,一生氣,下令把她推下井的。

“‘我不會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經歷的最慘的一段往事。回想過去,很佩服25歲的珍妃,說出話來比刀子都鋒利,死在臨頭,一點也不打顫——“我罪不該死!”“皇上沒讓我死!”“你們愛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應該跑!”——這三句話說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只能耍蠻。在冷宮裡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了不起。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你們知道,我是提前由西安回來的。把老太后迎回宮裡來,不到三天,老太后就把我攆出宮來了。老太后說,她當時並沒有把珍妃推到井裡的心,只在氣頭上說,不聽話就把她扔到井裡去,是崔玉貴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所以看見崔就生氣、傷心。因此她把我硬攆出宮來。

看看慈禧的貼身宮女講述慈禧太后是如何命令崔玉貴把珍妃扔下井的

後來桂公爺說,哪個廟裡沒有屈死鬼呢!聽了這話,我還能說什麼呢?自從西安回來後,老太后對洋人就變了脾氣了,不是當初見了洋人,讓洋人硬磕頭的時候了,而是學會了見了洋人的公使夫人笑著臉,拉拉手了。把珍妃推到井裡的事,洋人是都知道的,為了轉轉面子,就將罪扣在我的頭上了。這就是老太后虧心的地方。說她虧心並沒有說她對我狠心,到底還留我一條小命,如果要拿我抵償,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想起來,我也後怕。自從離開宮以後,再也不敢沾宮的邊,我怕把小命搭上。聽桂公爺說,攆我出宮,是榮壽公主給出的主意,這個主更不好惹。’崔玉貴的話就說到這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