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十大教堂

中国天主教十大教堂

济南洪家楼教堂

(一)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大教堂。大教堂建筑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为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时耗资40万法郎,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该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石室圣心大教堂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有“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

圣心大教堂几乎具有哥特式教堂的所有构图元素,既有早期建筑风格的彩色玫瑰窗、透视门等,又具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双钟楼尖塔等。该教堂正面是一对高耸的尖顶石塔,象征升向天堂,皈依天主;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石塔中间东侧是一座大钟楼,装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正立面的钟楼上耸立尖塔,是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的特征;所有门窗都以法国制造的较深的红、黄、蓝、绿等七彩玻璃镶嵌。尖塔为空心的八角形锥体,用石块砌成,其下是三层楼房,尖塔越往上越陡峭,最后像锥尖刺向苍穹。走进教堂,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的向上的升腾感觉。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呈现起伏的态势。从大门向祭坛方向,由于石柱的排列和堂顶的尖拱结构,整个大堂有一种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觉,渲染出庄重的宗教气氛。石室中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最引人注目,正面、东面、西面各有直径7米的圆形玫瑰花窗,用深红、深蓝、紫黄等玻璃镶嵌。这些彩色玻璃窗历经百年,多有损坏,多用国产的蓝绿色玻璃修补。而在当时,这些玻璃窗上所绘的是圣经故事。

1863年12月8日圣心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泥土一公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济南洪家楼大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天主教济南教区山东省总主教座堂,是济南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济南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国内三大教堂之一。在中国近代宗教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动工兴建,光绪三十年(1905年)建成。设计人为奥地利修士庞会襄。该教堂体量高大,气势宏伟。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建筑风格。1906年,洪家楼天主教堂进行了扩建。

1902年,天主教山东北境教区的方济各会荷兰籍主教申永福(EphremGiesen)在得到“庚子赔款”以后,主持在洪家楼动工兴建新的主教座堂,到1905年座堂完工。教堂建筑面积1625平方米,平面为拉丁十字形,教堂的外墙用石块砌成,西面的正立面有两座高大的尖顶钟楼,还有众多的小尖塔。教堂内部布满了天主教题材的壁画和雕刻。大厅可容纳800人。

教堂坐东面西,前窄后宽,多角多棱,多门多窗,建筑面积约2600多平方米,堂内祭台设于东端。教堂正面有两个尖顶分立式钟楼,高约60米,左右为穹窿式尖券顶,具有典型的高直作风。三个正门均为尖拱型,拱门上面层层雕花,装饰美观;教堂后端,也矗立着两个高约55米的尖塔,前后四塔相互对应,皆为青砖、料石砌垒,垂直挺拔,使整个教堂更加雄伟壮观。教堂内,设两排纵柱,中央通廊高大,地面用青条石铺就,圆顶和墙壁上,绘制有精工图案、雕饰和文字。步入堂内,顿有庄严、肃穆、伟丽之感。教堂的窗子是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出强烈的光色效果。尤其是在日出时,东端圣坛处霞光灿烂,五彩缤纷;日落时,西面入口处则是光彩四溢,满目生辉。

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1985年12月25日圣诞节,已经关闭近20年的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天主教堂恢复开放,举行盛大弥撒。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洪家楼天主教堂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抚州圣若瑟大教堂

抚州圣若瑟大教堂坐落于抚州城文昌桥东灵芝山路。始建于1908年,1918年竣工,整个教堂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为全国三大教堂之一,属全省重点开放教堂,1994年被收入中国宗教文化大观大型画册。

  教堂为西洋哥特式建筑,呈十字型。教堂外型以尖拱、圆拱、尖顶为合成要素,并有特制青砖和经过精工细凿的红石、白麻石相嵌而成。教堂正面两侧各建有一座钟楼和塔楼。钟楼高达28.4米,钟楼与塔楼之间用两条带状红石围栏修饰连接,使教堂更具美感。大门上首和塔楼中段中下设有5个神龛,神龛内分别供有耶稣、圣母、若瑟和天使的塑像。塔楼之间上端的墙上饰有大型白玫瑰图案,墙顶端矗立着金色的十字架,钟楼顶端白色幡带线条流畅醒目,仰望有飘逸向上之感。纵观整个教堂,典型庄重、气势宏伟。

  教堂内矗立着58根用天然红石精雕而成的科林斯柱,精壮挺拔,绿色的筋条从柱子顶端呈抛物线散射而上,与堂内白色穹顶连为一体,给人以宽阔高远之感。教堂前端正中设有祭台,祭台神龛内供有耶稣、圣母和若瑟的雕像。教堂四壁多达14200块彩色窗户玻璃折射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更加烘托出宗教的神密氛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四)天津西开总堂

西开教堂又称法国教堂。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7年,为法国天主教所建。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呈“品”字型,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西开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已修饰一新,对外开放。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同时也是天津市最大的罗马式天主教,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西开教堂教堂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正厅从正门两侧到底部的祭台,有两排(每排7根)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叠式复合方柱廊,支撑大小半圆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充满宗教神秘气息。西开教堂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楼。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以木构架支撑,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上置十字架。1976年大地震中,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动工修缮,1980年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西开教堂内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五)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正式名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座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堂侧新建大楼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后,曾遭罗马教廷下令解散的耶稣会已恢复,其会士重来江南,5年后在徐家汇建立会所,咸丰元年(1851年)建造教堂,为中国第一座西方建筑式样的教堂,为徐家汇旧天主堂,奉“圣依纳爵”为主保。宣统二年新大堂建成后奉圣依纳爵为主保,称“圣依纳爵堂”,旧堂改奉“无原罪始胎圣母”为主保,称无原罪始胎堂。该堂教徒人数建堂时为100余人,光绪二十七年1700人,民国31年(1942年)7000人,1951年8400人,1998年10350人。

徐家汇在天主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上海天主教的文化出版、科学教育等事业在此创立和发展,徐家汇成为上海天主教中心。民国13年,中国天主教“第一次全国主教会议”曾在此举行。抗日战争初期,徐汇大堂、徐汇中学等办了难民所,收容难民数以万计。

徐家汇天主教堂可容纳三千多名教徒进行活动,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该堂区现有教友数万名,每天清晨有多台弥撒,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

(六)青岛圣弥额儿天主堂

青岛圣弥额儿天主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高度为60米,塔内上部悬有4个巨大铜钟,钟声悠扬和谐。大门上方有一巨大的玫瑰窗,两侧各耸立起一高4.5米的十字架。该堂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与花岗石结合而成。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4月恢复使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堂原装有一架堪称“亚洲第一”的管风琴,它有2800多个音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一架管风琴,安置在前门上方教堂内的唱经楼上。这架珍贵的德国古典管风琴在“文革”时期被彻底砸毁。2011年,经有关方面协调,圣弥额尔堂从德国引进一台高达8米的巨型管风琴。如今已投入使用,曼妙柔和、空灵深邃的琴音一经琴师弹出,立即弥漫到偌大天主教堂的每个角落,顿生庄严肃穆之感。

(七)北京东堂(王府井天主堂)

王府井天主堂,俗称东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1655年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灰色的欧式尖顶建筑因其古老而越发透出神秘,新铺就的门前广场在绿树环绕中更具浓郁的人文色彩。在周围的现代化建筑映衬下,王府井天主教堂成了这条大街上的新景点。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门前广场已铺装完毕,广场两侧设有座椅可供行人小憩。在教堂南侧,占地1000多平方米、王府井大街上最大的绿地马上就要露面,它将是一座花卉、灌木、乔木立体种植的花园。由于以玫瑰为主,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玫瑰园。从玫瑰园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为依广场南侧层叠而下,所以名为“叠泉”。整个教堂广场高出地面1米有余,使其更显与众不同。据说,由于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设计,玫瑰园下还会有一个葡萄酒窖。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虽然身处闹市,却丝毫没减少它圣洁的气质。节日期间有时不经意从堂前走过,浑厚的电风琴声和唱诗班阳光般的歌声会从里面传出来,荡漾在冬日的空气中。历经沧桑的古教堂几经磨难,依然屹立至今。现已经成为北京最重要的外景拍摄地之一。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虽然身处闹市,却丝毫没减少它圣洁的气质。节日期间有时不经意从堂前走过,浑厚的电风琴声和唱诗班阳光般的歌声会从里面传出来,荡漾在冬日的空气中。

(八)南京石鼓天主堂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位于南京市白下区石鼓路112号。建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北伐战争中该堂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拨款重修;1930年代以后,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石鼓路天主堂是由最早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创办。16世纪末利马窦曾先后三次来南京,于1599年在城西罗寺湾购买私宅,略加改造,作为个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618年,由于南京教案的原因,教堂被拆除。1864年,法国传教士雷居迪随法国的炮舰来南京复堂,在原佛教古刹寺的废墟上建堂,1870年(同治九年)建成,定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始胎堂”,即现在的石鼓路天主教堂。北伐战争中该堂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拨款重修。外观及内部结构上模仿罗马式,无梁、十字形、拱顶、砖木结构、铁皮盖并有钟楼。主要采用了西方古代教堂拱顶结构及光纤色彩的传统手法。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该堂的屋顶结构仍然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屋架,下面用曲线的木构件和灰板条模仿罗马风的圆拱作为吊顶,虽是仿作,但几可乱真。

(九)沈阳南关教堂

南关天主教堂在沈河区乐郊路40号。清光绪四年(1878年)始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义和团焚烧,1912年用清廷赔款和法国巴黎传教会集资重新修建。

现在的这座南关天主教堂是1912年重新建造的。整个建筑分东、西两个院落,大教堂在东院的北端,南北长66米,宽17米,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属于“歌德式”建筑,全部用青砖雕造,它的顶端是高高矗立的尖塔,高45米。教堂前面是一大两小三扇门,两侧有成排的尖拱小窗,内有二十四根石柱支撑,穹隆部位镶嵌着巨大花纹,教堂可容一千五百人。教堂之外有森严的高墙围绕。

天主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教廷设在意大利的罗马。各地设有“教区”,每座教区设“主教府”实施管理,沈阳南关天主教堂是“满洲教区”所在地,是东北地区天主教中心,现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云南茨中天主教堂

云南迪庆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18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

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当时清政府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反洋教的群众抵抗了三个月,最终被镇压下去,教会因此而获得了赔款,在茨中土地上兴建茨中教堂。

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为天主教“云南铎区”主教坐堂,下辖2个分堂,先后办过一所学校和一所修女院,1951年在此成立省立第一完全小学。

教堂风格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 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在历史风雨中飘摇多年之后修缮、保护,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