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真的沒有張國立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演的那麼光鮮。

他這一生用顛沛流離來說一點都不過,紀曉嵐先是在全國當了十年的監考官,好不容易被乾隆帝召回到身邊,又因為牽涉到了貪汙案裡,被乾隆發配到了新疆,就是在新疆那裡,他開闊眼界,寫了大量的文學記時。

他本以為這一生,也就這麼樣了,死在新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可是,又是因為他的才學,被乾隆帝想起,乾隆帝要修[四庫全書]了,紀曉嵐有幸回到了北京,他就把那些昔日在新疆的見聞,整理成了書,就是我們熟知[閱微草堂筆記]。

對了,紀曉嵐在新疆的時日長達兩年八個月。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大凡帝王,或者名人,出生的時候都不一般。這個我們在其它文章裡經常提到,這個紀曉嵐出生的時候也很不一般,他出生的時候,據說是一道火光落到了他們的屋子裡,然後就是一陣啼哭聲劃破了寧靜的夜空,紀曉嵐就此出生了。

他也被世人傳為火神下凡,當然重要的是他就認為自己是火神。

到了紀曉嵐四、五歲的時候,他具有一樣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夜裡看東西,和白天一樣清晰。

但是這種特殊的能力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就消失了。

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紀曉嵐的聰明,是十里八村鄉親們有目共睹的。

話說,在紀曉嵐兒時的時候,他和幾個要好的夥伴在踢球。很不巧的是,這個球正好踢到了路過的縣知府大人的轎子下。

這時候很多紀曉嵐的夥伴,以為自己惹了大事,趕緊都嚇跑了。只有紀曉嵐不為所動,他跑到了縣知府大人哪裡去要球。

知府大人告訴他,要球可以。前提是你能對出我寫的對子。

知府大人寫的上聯是:兒童六七人,唯汝狡。

紀曉嵐有神童之稱,並非浪得虛名,他張口就來:太守兩千石,唯汝...。

說道這裡紀曉嵐不說了,他留了一個字。

知府大人很納悶,他就問紀曉嵐,最後一個字,你為什麼不說了。

紀曉嵐告訴他,您若是給我球,我就說唯汝賢,若是您不給我,我就說唯您貪。

這麼機智的紀曉嵐,知府大人當然是不敢得罪了,他就把球給了紀曉嵐。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按道理說,這麼聰明的紀曉嵐,他的仕途是不是也很順利的呀。其實真是的情況,並不是太樂觀,不過還說的過去。

在紀曉嵐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給他定了一門親事,他娶了一個姓馬的女子為妻。

娶妻之後,他就開始考取功名了。

童試這一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考取秀才,紀曉嵐發揮的還不錯,得了第一名。

這次主持秀才考試的主考官有必要說一下,他就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也就是說,紀曉嵐是劉統勳的門生。

得了秀才之名,對於紀曉嵐來說,只是剛邁入了仕途之門的一把鑰匙。也就是說,紀曉嵐終於可以參加國家舉行的正是考試了。

只要他能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他才能真正的到達乾隆帝面前,為乾隆帝效力。

為了過順利的通過這三觀,紀曉嵐又苦學了十幾年,到了他三十歲的這一年。他終於考中了進士,而且名次還比較靠前,全國第二十二名。

那時候只要能考入全國二十四名的,就有機會參加殿試。由皇帝直接出題,當面考試。

紀曉嵐在皇帝的殿試中,表現出眾,他被皇帝點為了二甲第四名,也就是全國的第七名。

而立之年,取得功名的紀曉嵐,終於有了實現政治抱負的舞臺。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可惜的是,紀曉嵐這個人長的很討厭,乾隆帝很不喜歡他,不管是他的長相還是他的作為,乾隆帝一律看不慣。

我們來說說,這麼優秀的紀曉嵐為什麼會招人煩?

有一年的冬天,紀曉嵐在南書房門前給皇帝看大門。皇帝應該是在裡面開重要的會議,紀曉嵐是沒有資格參與的,他只能為其看大門。

這時候有一個皇宮裡的老太監,就看到了紀曉嵐,關鍵是,大冬天裡紀曉嵐,還拿著一把扇子,挺威風的。

於是這個太監就靈機一動,出了一個對子給紀曉嵐。

太監出的上聯就是: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要注意這個太監的上聯中包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很難對的。

紀曉嵐想了想,說出了下聯:老太監,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你看,他的對子裡對的是東西南北。不過這個對子是很損人的,對不對?

還有一次,御史和尚書來紀曉嵐家玩,當時紀曉嵐官職侍郎。

御史和尚書都是他的上級,兩人到了紀曉嵐家,先看到的是紀曉嵐家的狗。

尚書想捉弄紀曉嵐一番,他就指著這個狗說道:是狼(侍郎)是狗?

紀曉嵐當然聽出尚書是在罵他,可是那個御史還沒明白過來,他心裡還在嘀咕,這明明是狗嗎?

紀曉嵐把尚書的話接了過去,他說道,以我多年行走江湖的經驗,辨別狼和狗有很多種方法。

比如說,尾巴上豎[尚書]是狗,下垂是狼。

紀曉嵐這麼一說,御史才明白原來這兩人是在對罵。

沒想到紀曉嵐又來了一句,遇肉吃肉的是狼,遇屎[御史]吃屎的是狗。你看連御史都給罵了,人家御史又沒得罪你,你罵人家幹嘛。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因為紀曉嵐實在是不討乾隆皇帝的喜歡,所以他就被調去主持全國的考試去了。

這個工作可是一個肥差呀,要知道作為主考官的紀曉嵐,在那一段時間學生可是遍佈天下。這些學生可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所謂的這些天子門生,都是紀曉嵐發掘出來的。這些牛人可都是他紀曉嵐的學生呀。

到了乾隆皇帝過五十歲大壽的時候,乾隆帝讓朝中的大臣為他祝壽寫對子。

紀曉嵐寫的對子,乾隆最喜歡,我們看一下,他到底寫了什麼?

上聯:四萬裡皇圖, 伊古以來, 從無一朝一統四萬裡

下聯:五十年聖壽, 自前茲往, 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在這個對子裡紀曉嵐有誇大的嫌疑,但是,作為皇帝肯定是喜好臣子誇獎自己的。於是乾隆帝又給紀曉嵐升了官。

要知道乾隆是個皇帝,更是一個文人。這種別出心裁的對子,紀曉嵐沒有少給乾隆帝寫。

這樣的人才,乾隆帝肯定是很欣賞他的,但是也僅僅是欣賞他的才華。

乾隆帝在想,這麼有才的人,天天讓他在外面跑也不是辦法,那還是把他調到身邊來吧。

可惜,紀曉嵐的命不好,他僅在乾隆帝身邊待了一年,就捲入了一個貪汙答案當中去。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案子就是兩淮鹽運使的貪汙案,乾隆帝要辦的這個貪汙犯就是盧見曾,這個盧見增是清朝治河專家,對治理河患有一套獨創的辦法。

因為他治河有功,被乾隆重用,曾擔任過兩淮鹽運使的重職。這個職位很不得了是個最肥的差事,也正是在這個職位上來錢快,所以各任鹽運使都有貪汙的嫌疑。

到了乾隆新任命的官員來做這個職位的時候,他發現賬目對不上。

所以,他就給乾隆寫了一個信,內容就是歷代鹽運使都有貪汙過。

乾隆帝大怒要嚴查,其中盧見增就在被查之列。

其實說到現在你發現沒有,這個案子和紀曉嵐沒有關係呀。

我告訴你,有的,紀曉嵐的大女兒嫁給了盧見增的孫子。紀曉嵐在得到這個消息後,他就開始想拯救盧見增的辦法了。

要說紀曉嵐就是有辦法,他找了一個信封,放了一把鹽,一把茶然後就寄去給盧見增了。

盧見增何等的聰明呀,一看茶和鹽在一起,那肯定就是查鹽案了。

得到消息的盧見增趕緊把家裡的財產給轉移了。到了皇帝派人去抄家的時候,並沒有超出多餘的錢財來。

乾隆想了想不對,這個盧見增家,我曾經去過,很有排場。這次沒查到什麼,肯定是走漏了風聲,被這個老傢伙把錢財給提前轉移了。

果然一查,就查到了紀曉嵐的身上。

紀曉嵐的黴運開始了,他被髮配到了新疆,那個盧見增被判了死刑,秋後問斬。可惜的是,他在九月份就老死了,沒等到問斬的那一天。

可以說這個案件最倒黴的就是這個紀曉嵐了,發配邊疆呀。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新疆那個地方,在清朝的時候經常打仗。那邊的生活肯定不怎麼樣,紀曉嵐來到這裡以為自己肯定就會老死在這裡了。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那就在這裡遊歷一番,沒事時采采風,寫寫生,看看風景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這段時間對於紀曉嵐來說是美好的,也是最令他痛苦難忘的。

美好的是終於遠離了朝中的是非之地,悲痛的是,他最愛的妾,他的三女兒,還有的一個兒子先後死去了。

紀曉嵐在新疆一待就是兩年多的時間,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他基本上都熟悉了。

這時候他很想念在北京的生活,他每天都在考慮,若是有一天皇帝能把我調回去該有多好。

紀曉嵐在想乾隆的時候,乾隆在幹什麼呢?

乾隆想要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修書,修四庫全書。

乾隆帝把當時的文武大臣召集在一起,和他們討論如何來修這一部史無前例的大書。

紀曉嵐的恩師劉統勳一看,營救紀曉嵐的機會來了。

當然也只有紀曉嵐能擔當這個修書的大任,畢竟他的才識當世無雙。

劉統勳就告訴乾隆帝我那個發配到新疆的門生,紀曉嵐可以擔當此任。他什麼書都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紀曉嵐的才學,乾隆帝可是見識過的。好像除了他之外,還真沒有別人能擔任。

就這樣紀曉嵐重新來到了都城,皇帝把他劃到了和珅的部下,開始參與修書了。

為了修這部書,可以說紀曉嵐是嘔心瀝血,專心致志的這一工作就是十多年的時間。期間為了修書,死去的學子,多到不勝舉的地步。

還好,最終在他的有生之年,總算完成了這一部史無前例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