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建興六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蜀,導致姜維與母親分開。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並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後遷升姜維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姜維次於魏延斷後。回到成都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連結羌胡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延熙六年(243年),姜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漢朝廷使姜維假節,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姜維自以為熟知西方風俗,文武雙全,所以想拉攏羌、胡為蜀漢所用,這樣就可以控制隴西,每當姜維想興兵前往,卻遭費禕制裁,使姜維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主持北伐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刺殺身亡。夏,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

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漢朝廷加姜維督內外軍事。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姜維進圍襄武,殺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

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住狄道城攻打,魏國派徵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退軍駐紮鍾題。

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死傷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西也躁動不安。姜維於是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延熙二十年(24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魏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又率領萬人出駱谷。魏大將軍司馬望於鄧艾據守長城,姜維駐軍於芒水,依山紮營,姜維多次挑戰,但司馬望與鄧艾堅守不出。

景耀元年(258年),姜維聽聞諸葛誕兵敗身死後,於是引兵回成都,劉禪恢復姜維大將軍的職位。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時宦官黃皓弄權,更想廢掉姜維而培植右將軍閻宇。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但劉禪不肯,姜維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種麥。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但黃皓聽信鬼神,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軍五路伐蜀,等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厥支援陽安關口。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只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鍾會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不作回應,鍾會久攻不下,於是商議,準備撤還。

以身殉國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而此時鄧艾卻在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洩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

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鄧艾也被田續殺害。

軍事成就

當初劉備為漢中王,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敵人來犯漢中,可以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興勢之戰,王平抵抗曹爽的進攻,就是用的這個方式。但是姜維認為,這個方法雖然符合《周易》“重門”的意思,可以抵禦的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不如放敵軍入陽平關,而蜀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軍隊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軍隊,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於是令漢中都督胡濟守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都立圍守,以備強敵。  

景耀六年(263年),鍾會伐蜀,率領大軍圍住漢、樂二城,久攻不下。鍾會無耐,寫信給駐守在漢城的蔣琬之子蔣斌,勸其投降,但遭到拒絕。 而此時關口守將蔣舒獻關投降,傅僉戰死。鍾會於是隻留輕軍圍漢城,自率大軍長驅直入。 姜維的軍事佈置因為朝廷用人不當而導致失敗(蔣舒本為武興督,因為在職期間沒什麼表現,所以被派往關口助關中都督傅僉守關 )。

軼事典故

議諡趙雲

景耀三年(260年)冬天,劉禪下令對已故開國功臣進行追諡,先後追封關羽為壯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龐統為靖侯。

劉禪下詔說:“趙雲當初跟隨先帝,立下了不少功績,多次救我於危難之中,你們商議一下趙雲的諡號。”大將軍姜維等人商議後認為:趙雲當初跟隨先帝南征北戰,戰功顯著;遵行國家的規章制度,應該表彰他的功勞;當陽長坂坡之戰所表現出來的情誼,能夠削金斷石;趙雲忠誠保衛主上,君主念其功勞大加賞賜;趙雲以禮厚待下屬,部下為其效命不計較生死;戰死的將士因為有趙雲這樣的上司可以不朽,生者感激趙雲的恩情都情願以死來報答。按照諡法:溫和、德才兼備、有愛並且有智慧稱為“順”,有職業操守,有信譽,處理事情不偏不頗稱為“平”,克敵制勝,平定禍亂稱為“平”,所以應該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不在當歸

姜維投降諸葛亮的時候,恰逢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率領大軍撤退,而姜維母親尚在冀縣,所以與母親分開。後來姜維母親給姜維寫信,讓姜維回去,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膽大如斗

劉禪投降鄧艾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投降於鍾會。鍾會問姜維:“你為什麼來遲了?”姜維卻神色嚴正哭著說:“現在來已經是太快了。”鍾會對此非常驚訝, 非常器重姜維,讓姜維繼續統領他原來的軍隊。而姜維卻勸鍾會擁兵造反。鍾會誣陷鄧艾造反,司馬昭派人將鄧艾收押,鍾會進據成都,自稱益州牧。鍾會想讓姜維率領五萬人為先鋒討伐司馬昭,而姜維想先借鍾會之手殺盡魏將,而後再殺鍾會,復興蜀漢。 但鍾會想要殺魏將的事情敗漏,與姜維一同被殺。魏將士對姜維的計策非常憤怒,姜維死後又剖開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