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鄧艾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在這一戰中,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主力,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無法前進。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佔沓中後,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 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

由於陰平與劍閣相隔百餘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區,崇山峻嶺,很難行走,蜀軍也沒有設防。鄧艾從沓中出發,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面對從天而降的魏軍,不戰而降。魏軍從此迅速連下涪城、綿竹,直至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諸葛亮

雖說陰平偷渡是奇謀,可以讓蜀軍毫無防備,但鄧艾只憑區區兩千兵馬,又是如何打敗盤踞多年的蜀國呢?

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三個原因:

一.主力不在漢中

要說蜀漢敗亡的原因,第一個就得談姜維了,

他沒有遵守前輩人“錯守諸圍”,據敵於外的舊制,他認為“適可禦敵,不獲大利”,為了“獲大利”,他採取“斂兵聚谷”,堅壁清野的戰略。

想要在敵人撤退時“與遊軍併力搏之”。這個戰略構思固然巧妙,但是不巧的是,司馬昭抓住了這個時機,由於蜀軍兵力不足,無法固守關隘,不但原本堅壁清野的戰略無法實現,反而使魏軍輕鬆的進入漢中腹地,長驅直入。用了極短的時間的就拿下漢中全境。姜維回援不及,蜀國滅亡。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姜維

二.蜀國內政黑暗

涪城守將馬邈一直聽說北線曹魏大兵南下,漢中失守,姜維在沓中戰敗。

在蜀漢生死存亡的關頭。此時任何蜀漢地方官都知道平時自己的皇帝和官員是如何的昏暗,他們是心中更多的是惴惴不安。

而此時魏軍象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出現在自己面前,馬邈就慌了神。在慌亂中他不明不白的投降了鄧艾的,採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當了蜀國的“滅國先鋒”。

除此之外,當曹魏大軍已經兵臨城下時,滿朝文武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其中譙周則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在譙周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劉禪最終開城降魏。

面對一幫如此軟弱無能之輩,又怎麼能依靠的住呢?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劉禪

三.民心崩潰

在綿竹大戰中,蜀君中央軍全軍覆沒,諸葛瞻父子陣亡,綿竹之戰成為蜀漢最後一次大戰。而地方援軍,也是救援不及。

隨著諸葛瞻等大將的相繼戰死,蜀國從上到下抵抗意志崩潰,蜀漢百姓間發生了恐慌。尤其是對抗曹魏大軍的信心已經完全奔潰,成都軍民士氣已降到谷底,無再戰之力,一路投降。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一起探索不為人知的歷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