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啥白酒品牌忠誠,恰巧碰上這個酒局而已

談啥白酒品牌忠誠,恰巧碰上這個酒局而已

山東酒企作為守方,解決品牌忠誠度怕是要花大價錢了

摘要:在酒圈子裡,誰要是給你侃忠誠於某白酒品牌,八成是瞎扯,下個局他又變成另一個品牌用戶了。哥們就是恰巧攤上了這個局,整啥忠誠?!

2013年起,中國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高端白酒遭遇寒冬,政務消費腰斬。白酒迴歸民酒時代,自2016年一線白酒和區域強勢品牌普遍業績回暖後,白酒行業走出寒冬期,進入擠壓式增長期。

什麼叫白酒擠壓式增長,簡單說就是中國白酒市場規模約6000億元,這已經是個天花板了,很難再繼續做大。在既定的市場格局下,如果茅臺想繼續發展,就必須吞掉對手企業的市場份額,以此類推,山東市場約300億規模,山東景芝想發展,就必須擠佔山東其他白酒份額,在沒有新領地開拓前提下,彼此吞食就是生存之道。

從市場數據看,現階段白酒行業增長急劇向知名品牌集中,行業和市場向品牌集中,說明白酒喝的就是個牌子,就是個口碑,就是個面子。當然了,品牌白酒的背後是對其品質的最好回報,因為它這麼多年酒體品質不錯,所以才能沉澱起良好的品牌口碑。

所以,對於攻方來講,品牌力是市場爭奪的得力武器;對於守方來說,品牌力如果不強,就很麻煩了,消費者就會不念舊情,同樣50元左右的價位,你是買五糧液尖莊,還是買景芝白乾和扳倒井?同樣是200元價位帶,你是買瀘州老窖特曲還是買海之藍和一品景芝?

如果守方的品牌力還挺強,那麼雙方比拼的就是品牌維護力,看誰離消費者更近。這可是要砸真金白銀的。

據統計,山東約有600家左右持證酒企,在以前諸侯割據時代,每個酒廠守著一個縣一個地級市,營業額從3-5千萬到3-5個億不等,大家相安無事,守好自己地盤過日子。誰也別想當老大。但是現在情況變了,人家一線品牌也要來山東這裡拿業績,所謂渠道下沉,精耕區域,終端營銷嘛。這就意味著咱們山東的這些個品牌要洗牌了,你沒有足夠實力和資本去跟人家大牌子硬扛,只能被收購,被破產。

那你可能會反駁,區域酒廠有這麼多年的經營,其消費基礎、品牌地緣情感、人脈關係、渠道系統、消費者口感習慣都很成熟了,哪有那麼容易被外來品牌吃掉?

你別忘了,白酒自從90年代中期進入文化營銷之後,消費者都是被教育出來的,消費習慣都是可以改變了,消費需求都是被人為製造的,這才幾年之前,茅臺和五糧液能比麼,但是現在呢,茅臺的勢能都快衝到天上去了,你現在再提著五糧液求人辦事送禮,人家都不搭理你了。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導致整個市場認同茅臺、抬高茅臺,不就是一個營銷策略問題麼。

所以,在白酒行業,不存在牢不可破的市場圍城和品牌忠誠,以魯南市場為例,臨沂可謂是白酒大市吧,蘭陵酒雄霸一方的時代才過去幾天,蘭陵美酒這牌子不可謂不響吧,蘭陵酒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貢酒,不可謂不出身名門吧,況且有李白給你做代言,夠厲害了吧。可現在呢,如果企業和品牌經營自己出了問題,或者對手太強悍,消費者依然會調轉槍口。

現在的臨沂市場,茅臺、五糧液、瀘州、洋河、口子窖、四特等外來品牌做得風生水起,本地的溫和酒業也開始有取代蘭陵記憶的野心。

可見,地域文化心理因素也並不能保你萬年無憂。

更可況,一線酒企帶來的現代營銷模式和市場策略,使得它們在製造消費衝動、製造品牌好感、搶佔消費者心智、洗腦培育消費者方面佔據前瞻性優勢,這是固守傳統的區域酒企無力模仿的。

那麼,在現在白酒進入拼品牌、拼終端、拼資本時代後,即便你想經營好自己的品牌,培育品牌忠誠,你也無力與那些對手拼火力,說白了,真金白銀的砸,你能撐多久?

品牌的維護,是白酒企業三大課題之一,別說白酒了,就說可口可樂這牌子夠厲害了吧,如果不做品牌維護,3個月內,消費者就會把它忘掉。

所以,從宏觀上看,白酒品牌忠誠度是一個營銷結果,是可以隨時改變的。

從消費終端來看呢,就更不能迷信什麼品牌忠誠了,尤其對於作為守方的區域酒企品牌來說。現在喝酒的人集中在30-50這個年齡段,喝的好一點喝的貴一點,已經是這波白酒上升階段最大的消費動力了。這就意味著,喝省酒的想試試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西鳳;喝景陽春的想試試漢醬和海之藍。

追求更美好的體驗和臉面,這個起碼是基本的人性慾求吧。當然,這個不是否定存在那類確實有品牌忠誠的消費者,比如老一輩就是好家鄉那口酒,山東就是一撥人好芝香那個味道。但是,這裡面也有打個問好,對於守方酒企來說,這些保持著忠誠度的消費者,有多少是因為沒得選擇,或者沒有更多選擇呢?

從消費群體分層來看,40歲往上的人群確實就開始選擇具有相同價值觀和文化訴求的品牌了,更加固定在某一個品牌消費上,比如40歲以上人群商務消費要麼選擇商務款中的高端,要麼選擇國民款中的高端如飛天,也有的會選擇家鄉品牌酒中的高端系列,但是這塊市場很難上規模。

從我們日常的消費體驗來看,尤其是30左右這個群體來看,白酒品牌忠誠度基本上還處於待建階段,白酒消費場景以餐飲酒局為主,受消費能力、推薦促銷、廣告和圈層口碑影響巨大,也許就是恰巧碰上這個酒局罷了。

對於山東酒企來說,都認識到要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搶佔消費者心智,但是在目前的白酒勢力格局中,山東酒企顯然是守方,過多釋放品宣投入,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消費者心智不是那麼容易搶下來的。

對於大多數年輕消費群體來說,談啥白酒品牌忠誠,更多是恰巧碰上這個酒局而已。

這也不是碰的多碰的少的問題,品牌忠誠度,本質上取決於酒企願意砸多少錢的問題。

如此看來,山東酒企的未來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