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這個英國皇室推崇的紅茶產地, 真的很不一般


當1938年的中茶公司在戰火中西遷至雲南時,“滇紅之父”馮紹裘先生徒步43天來到滇西鳳慶,親手採摘一芽一葉的鳳慶鮮茶,親自制成紅茶和綠茶兩個品類,其中紅茶湯色金黃,香氣濃郁,被命名為“滇紅”。至此,鳳慶滇紅終於在世外桃源的雲南誕生,隨後一舉奪得世界博覽會金獎,從此聞名世界。

雲南鳳慶的優良茶種歷史上早有記載,當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梅姓老人煎太華茶飲餘,頗能慰客”的遊記。鳳慶大葉茶種屬喬木型,樹姿開展,生長強勢,葉底肥軟,白毫顯露,香高味濃,甚至可用於醫治流感等疾病。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鳳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冬暖夏涼,立體氣候狀況孕育了鳳慶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和植被類型,賦予了鳳慶豐富的生物景觀。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稱。且當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所產大葉種茶菁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等成分含量高,居中國茶葉之首,較為適合用於製作紅茶,鳳慶的滇紅茶甄選鳳慶早春純芽尖精製而成

“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豔發光,香味濃郁。”這是“滇紅”創始人馮紹裘先生1938年在順寧(今鳳慶)試製紅茶成功的真實寫照。

鳳慶滇紅茶以一芽一葉為主製作而成,以條索緊結、潔淨齊整、金毫多顯、色澤烏潤者為好。沖泡後可觀察到葉底肥厚,紅勻有光澤。其口感香氣甜醇,滋味鮮爽濃烈。沖泡三四次香味不減,儲存過年仍味厚如初。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早在30年代末,滇紅就遠銷英國,期間“滇紅”還作為禮品贈送來訪的英國女王,後在英國皇室也逐漸流行開來;以後“滇紅”不斷擴銷到俄羅斯、波蘭、西歐、北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1958年滇紅在英國倫敦市場上拍下了5.5英鎊每一磅的高價。(磅是重量單位),大概在0.47公斤也就是470克。如果用現在的匯率來折算的話,不貴,可以說是非常的便宜。可是如果按當時的價格折算到今天的價格的話,至少是每500克6000塊錢。1959年滇紅的紅茶被國家定為“國禮茶”也就是外事紅茶 ,鳳慶也成為雲南出口紅茶的主要產區。60年代到80年代為了擴大出口,當地鼓勵農戶種茶,在當時糧食還在定量供應的時代背景下,茶農可以用茶葉去交換糧食。

歷經滄海桑田,“滇紅茶”的誕生地,以“形美、色豔、香高、味濃”的滇紅茶一舉摘下“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的桂冠。鳳慶還是全國十大產茶縣之一,3200多年的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樹“錦繡茶王”依然根深蒂固、枝繁葉茂,贏得了“天下茶尊”的讚譽。

雲南鳳慶滇紅茶的季節性的變化,一般春茶比夏茶稍好些,夏茶又略勝於秋茶。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鳳慶滇紅獨具“鳳慶甜香”,且此香只在鳳慶核心產區“鳳慶鎮”所產“鳳慶滇紅”中才能覓到。

滇紅茶不僅適合清飲,也非常適合調飲,可謂“一種喝法不過癮”。

先說滇紅之調飲,那是五花八門,隨意取材了。可以是一塊姜一勺紅糖; 可以是一勺蜂蜜一片檸檬;可以是一塊蘋果一片桔皮;更有茶友秘授把上好的草莓醬融入其中,成了她飲用滇紅的“獨門秘笈”,箇中妙滋味,沒有品嚐過的請先持保留意見。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再論滇紅之清飲,咱們要的就是那道“甜香”,此乃花香與空氣的溫柔接觸,慢慢的轉變成了類似玫瑰的甜花香,甜花香俯靠著蜜糖香呈現出一種山裡果子熟透了的熟甜香,喝來沉穩、溫暖、不驕躁,讓人心裡很踏實。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從鳳慶縣城出發,經小灣鎮的新村,過青龍橋,上騾馬萎坡,到金雞村、魯史鎮,最後從犀牛渡越黑惠江,進入巍山縣。

另一條路是從縣城出發,經營盤鎮,進入鎮康縣,從南傘或者孟定進入緬甸。兩條路連接起來,就是當時的一條國際通道,所以又有人稱這條路為貢道,就是東南亞小國向當時的中國封建王朝進貢之路,魯史鎮的曹現舟老師說,魯史有個地方叫象腳井,相傳就是緬甸進貢的大象走到那裡要吃水,一腳踩出來井水而得名。

這條路也是官道,因為歷代官員到鳳慶任職都要沿著這條路來,鳳慶城北有望城坡,過去建有接官亭,在亭裡飲一杯鳳慶父老敬的清茶,就算接任了。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這條路還是一條文化之路,茶葉馱出去,不僅僅是帶來財富,還有中原內地的文化沿著這條路湧入了瀾滄江以西的邊地,而西方文化也從緬甸進入與之接壤的這片土地,從鳳慶文廟裡走出一個個舉人進士、文官武將、學者書生,把南蠻不毛之地變成了文獻名邦。

這條路沒有名字,如果要起一個名字的話就叫“順下線”——順寧(鳳慶舊稱)至下關。作為整個臨滄地區以及緬甸通往昆明乃至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註定了它有一個不平凡的經歷,一個千年不衰的悠久歷史。包括鳳慶在內的臨滄地區是雲南茶葉的主產區,自古以來就以產茶聞名天下,後來鳳慶茶廠創制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滇紅”茶,當一馱馱茶葉被川流不息的馬幫沿著這條路馱往下關、馱往昆明、馱往西藏、香港,於是後人就把這條路歸入茶馬古道,稱為“茶馬古道鳳慶段”。

從前,每到清明前後,鳳慶盛大的春茶會就開始了。這時,來自下關、巍山、麗江,甚至西藏的茶商就進駐順寧府收購毛茶,接著數十隊馬幫上千匹騾馬就在順下線上絡繹不絕,為各地茶商運輸茶葉。曹現舟老師說:“二十世紀上半葉是這條道最鼎盛的時候,特別是三十年代每天經過的騾馬有八九百匹。主要是馱茶出去,從下關馱鹽和日用品回來,抗戰時期軍需物品的量也很大。往緬甸方向是馱鴉片和棉紗回來,再銷往內地。”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解放前,每年由這條古道運出去的曬青毛茶不下3萬擔。1928年,大理喜洲著名的大商人嚴子楨創立了“永昌祥”商號,生產沱茶。當時沱茶的主要原料曬青毛茶全部來自於鳳慶和雙江縣,於是他在鳳慶設立了分號,壟斷了一半以上的毛茶。

1932年以後又相繼有福利和、福協和、福春和等20餘家茶葉商號在鳳慶開設。如此眾多的茶商湧入,自然使順下線熱鬧起來,沿途的馬站靠著接待馬幫商旅,也隨之形成集市,變得繁榮起來。

1939年,滇紅茶由順寧茶廠60匹騾馬的馬幫馱著,沿著順下線,到下關,再由汽車運往昆明,調轉廣州口岸出關到香港富華公司售於倫敦茶市,每磅賣到800便士,震驚中外。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隨著“滇紅”從順下線走出鳳慶,鳳慶就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滇紅茶鄉”。對順下線來說,茶馬古道名副其實,整個縣的經濟文化全部依託著這條路,真正的茶葉之路。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鳳慶值得玩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魯史古鎮


魯史鎮在縣城東北部,瀾滄江、黑惠江之中間,歷史上素有“夾江”之稱。歷史上魯史乃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衝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長著三千多株野生茶樹。

明清以來,魯史人就以茶為生。其中駱英才是魯史第一個人工種茶的人。並開設“俊昌號”茶莊,長期從事茶葉貿易。還有出自段逸甫茶園的“鳳山春尖”,是民國時期雲南茶葉的極品之一。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俊昌號”和“鳳山春尖”都消失了。

魯史鎮以四方街為中心點,和四方街連接的橫街是魯史古鎮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進魯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跡。這裡四合院的營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兩廂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此門就自成天地,很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寬敞的院落內,植樹栽花,疊石造景。在臨街或靠路的牆體上,有畫有詩。過去,臨街的人家總有一個很寬的石板走廊。魯史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就像當地尋常人家門楣處的對聯:“含笑看人生,平心嘗世味”。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古墨村


古墨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詩禮鄉,地處詩禮鄉西邊,距詩禮鄉政府所在地6.40公里,到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鳳慶縣縣城109公里。

東鄰詩禮村,南鄰清華村,西鄰魯史鎮河邊村,北鄰牌坊村。

古墨因多有文墨之人而得名,清朝年間考取進士的有7人,現仍存有進士牌匾。聽到古墨這個名字,不由讓人想到筆墨紙硯,想到古時文人墨客談詩論文,品茶作畫,一種靜謐而神密的文化意蘊,在你還未走進古墨就悄然存在心底。古墨得益於茶馬古道歷史文化的傳承,自古以來儒家文化就比較濃厚,古墨人慣用“文房四寶”,吟詩作對之風流傳至今,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年長的年少的,揮筆就能寫出一幅切合主題、充滿生活氣息的優美對聯,進到農家,題詞壁畫也隨處可見。

古墨之美,美在“古磨坊群”。古磨坊群點綴在情人河的河道上,境內山巒雄偉、河流奔放、古木參天,是古墨人眼裡的風景,更是古墨人心靈的皈依。情人河清澈靈秀,流淌情愛。古墨的靈性全在一條情人河,情人河流經古墨全境,將古墨一分為二,因閒暇之餘,未婚青年男女常到此約會而得名,楚楚相惜的人們到河邊唱歌、對調、散步,訴說芳意,一條情人河成就了無數佳偶,流淌的都是情,都是愛。因情人河上游生態植被較好,河水常年清澈見底,就算五、六月份大雨傾盆,也無半點渾濁。

古墨之美,美在綠色宜居。古墨溫和宜居的氣候,綠色的環境,綠色的產業,綠色的生活,寓意著希望與夢想,展現著和平與自然。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凤庆:这个英国皇室推崇的红茶产地, 真的很不一般

圖片 by 網絡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春芽初生

春水清澄

泡一杯春茶

是春天裡最大的享受

你的生活喝茶必不可少

我的生活和茶密不可分

春天

《國家人文巡禮》探訪茶鄉

為您帶來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