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殉國將軍,中彈無藥醫治,痛死鄉間!

1940年抗戰已進入相持階段,在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以大規模陣地戰,與日軍激烈交鋒。但在日軍優勢火力和強大攻勢下,中國軍隊節節敗退。華北、華東及武漢等地相繼失守。當時八路軍在日軍後方化整為零,襲擊日軍交通線,攻擊日軍據點。以游擊戰、破襲戰等靈活戰術,與日軍展開周旋。 

抗戰殉國將軍,中彈無藥醫治,痛死鄉間!

為反擊日軍,1940年8月8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及副參謀長左權聯合下達了,破襲華北日軍交通線的戰役行動命令。當時八路軍一百零四個團迅猛出擊,在晉察冀等地攻擊,日軍交通線,圍攻日軍據點。成為抗戰中八路軍最大的戰役行動,史稱“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集中大部在華兵力,對敵後戰場進行殘酷的“掃蕩”、“蠶食”、“清鄉”,和“治安強化運動”,實行“三光”政策和經濟封鎖。

抗戰殉國將軍,中彈無藥醫治,痛死鄉間!

據1941年10月統計,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呢,只剩下一千三百餘萬人,一年當中八路軍部隊由四十萬驟減到三十萬人。敵後戰場的抗日戰爭,和對敵全面鬥爭都進入到了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

易良品在河北平原堅持抗戰時,正是冀南抗日根據地生活最困苦的時候。易良品是南方人,對抓魚摸蝦很在行。為填飽肚子,他常常帶那些本來從不吃河裡魚蝦的北方戰士,到當地河塘裡摸魚抓蟹。

抗戰殉國將軍,中彈無藥醫治,痛死鄉間!

那是1943年3月,河北的春天乍暖還寒,抗戰已進入最艱苦的歲月。當時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軍主力已轉移,易良品率領少數部隊化整為零,留下堅守冀南抗日根據地。

3月24日,易良品開完六分區機關會議後,帶分區直屬隊及警衛部隊,在棗南縣楊莊宿營。第二天拂曉,村頭忽然響起淒厲的槍聲,易良品和官兵們跳下炕衝出院子,發現村子已被日軍包圍。易良品立即指揮還擊,並率部分頭突圍。

早飯前後,村長跑來說,不好了,昨晚鬼子襲擊了軍分區,白塔據點抓了幾個八路。下午,去打探的情報員回來說,“易司令負傷了”。原來,易良品在楊莊突圍後,至西高村又被日軍合擊,當時,他身邊只有一個警衛排,突圍時他不幸被日軍的子彈擊中了腹部,被警衛員抬到附近大底閣村一戶老百姓家。

抗戰殉國將軍,中彈無藥醫治,痛死鄉間!

當時,日軍已知易良品被擊傷。正在附近村子四處搜捕,熊登欽檢查傷口時,發現日軍的子彈穿過易良品腹部,穿透了膀胱。易良品已半昏迷,開始尿血。必須馬上手術,可當時的分局醫療所缺醫少藥,連把手術刀和止血鉗子都沒有。只能盡其所有搞了點磺胺藥。但那對易良品嚴重的傷勢只是杯水車薪,眼見易良品發高燒,吃不下東西,傷勢一天天惡化。

當年易良品在老鄉家的土炕上,頑強地捱了七天。時而昏迷,時而甦醒,那天晚上十點多鐘,易良品在河北棗南縣李家侯灘村老鄉家的土炕上停止了呼吸,時年三十一歲。

易良品殉難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警衛員和村長連夜商議如何安葬易良品。他請求村長說,想辦法買一口棺材,甭管多少錢,要好的,板厚一些。

新中國成立後,易良品的英靈,被移葬於河北邯鄲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這位生於南方的八路軍將領,長眠於他為之拋灑熱血的河北平原的土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