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得更多文學歷史知識,謝謝支持!

電視劇《康熙王朝》 中施琅是被鄭經殺死全家老小後,憤然投清,從而成為清朝福建水師提督,也拉開了臺灣鄭氏集團的噩夢。那麼歷史上的施琅真的是被鄭經逼反的嗎?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實際上施琅原為鄭芝龍部下,順治三年隨鄭芝龍歸順清廷,並參與清政府統一東南沿海省份的軍事活動。康熙二十年,施琅再次出任福建水師提督,籌備進兵事宜,並於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出兵臺灣,完成了統一大業。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1681年,經李光地推薦,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施琅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1682年,康熙帝決定攻臺,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臺灣。1683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臺灣水師獲得大勝,鄭克塽率臣民降清。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施琅在收臺後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施琅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1696年施琅逝世,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施琅死後與其妻王氏、黃氏合葬。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施琅入臺之後,主動前去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經營臺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並稱鄭氏收復臺灣是為國為民盡職的舉動,對鄭成功毫無怨仇。祭祀完成之後,施琅哽不成聲,熱淚縱橫。鄭氏官兵和臺灣百姓深受感動。讚揚施琅胸襟寬廣,能以大局為重。冷靜處理公義私怨的關係,遠非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擬。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當時,清廷內部對臺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是否留臺存在爭議。施琅上疏力主留臺衛臺。施琅的意見打動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終於決定在臺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施琅實現兩岸統一,為發展兩岸關係邁出了關鍵一步。他親自督師,取得了澎湖之戰的全面勝利;繼之,在海不揚波,兵不血刃的景象中,率軍進入臺灣,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受到了臺灣人民的熱情歡迎,最終以和平方式結束了兩岸對峙狀態;在有關臺灣前途的“棄留之爭”的關鍵時刻,施琅以其親身經歷,上《恭陳臺灣棄留疏》,對康熙皇帝等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充分展示了他的遠見卓識。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得更多文學歷史知識,謝謝支持!

歷史劇中的那些人物——〈康熙王朝〉之施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