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廢除漢字後,過春節的時候,是用什麼文字寫對聯的?

越南,自古以來與中國毗鄰而居,從秦朝以來,越南都是中國的一個郡,直至唐朝末年,中原大地陷入五代十國的戰亂中,越南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才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不過,當時還沒有越南這一國名,當時的越南有交趾、九真、日南以及安南等不同的叫法,越南作為正式國名是1803年越南國王阮福映遣使宗主國大清,請求改國號為“南越”。

但當時執政的大清帝國的掌門人嘉慶皇帝認為“南越”在地理範圍上過於寬泛,有將嶺南之地統歸其土之嫌,於是嘉慶皇帝將“南越”二字顛倒為“越南”,“越南”國號由此而來。

作為以中國為主導核心地位的東亞文化圈的藩屬小邦,越南前期一直都是中國郡縣的面目存在於歷史當中,這在越南的歷史上被稱之為“北屬時期”。
此國廢除漢字後,過春節的時候,是用什麼文字寫對聯的?​後來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政權更迭,中原王朝對南方政權控制力不斷減弱,越南本土豪族由此逐漸做大,並建立了“大瞿越國”第一個封建政權。此後越南開啟了藩屬獨立模式。

由於越南在歷史上深受漢化影響極深,漢語自然而然成為越南官方通用法定語言,因此,越南史書都是由漢語記載。1945年9月2日,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

建國後的胡志明,立即下令廢除漢字,並以拼音文字“國語字”正式取代了漢字。漢字作為越南人使用數千年的文字逐漸退出越南歷史,但由此而造成越南當代人無法看懂越南古人用漢字所書寫的越南本國曆史,越南當局的這一做法直接造成了越南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斷代。

此後,越南內部也曾有不少學者呼籲恢復漢字在越南歷史上的地位,但最終沒有形成強大核心性壓倒意見迫使越南當局改變“國語字”的地位。

其實,在秦漢時期,漢字作為強勢華夏文明的承載交流工具,便已逐漸傳入了越南境內,在此後的一千多年內,漢字作為越南官方通用的文字被固定了下來。

然而,由於漢字的字義與發音等諸多方面與越南本土並不完全相適應,在此期間,由漢字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文字-----“喃字”便登上了歷史舞臺。

作為漢字的衍生品,“喃字”的字形與漢字完全相同,除此之外,“喃字”還具備了漢字的: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的造字特徵。因此“喃字”作為漢字的替代品,似乎成為歷史不可扭轉的趨勢。
此國廢除漢字後,過春節的時候,是用什麼文字寫對聯的?​然而,伴隨著19世紀,法國對越南的瘋狂入侵,法國文化全面湧入越南,拉丁文字母作為一種文化征服工具也侵透在越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此之前的,由法國人亞歷山大.羅德編纂的《越葡拉字典》的誕生,則直接將拉丁文字母綁在了越南歷史的車輪上了。

後來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全力推進,漢字和“喃字”作為廢棄品被法國殖民者強力淘汰,越南生活的方方面面遍佈著拉丁國語字。

而1945年,胡志明建立的越南共和國後不久,下令全面廢除漢字實施拉丁字母的國語字,漢字和喃字在越南本土大範圍使用的歷史宣告落於帷幕。

雖然漢字不再作為越南官方文字來推廣使用了,但越南的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與中國如出一轍。
此國廢除漢字後,過春節的時候,是用什麼文字寫對聯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越南自古以來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那麼越南在春節期間是用什麼文字來寫對聯的呢?

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節日,在東亞的越南、朝鮮半島等國家一直以來都是傳統佳節,因此寫對聯就成為越南人民不可迴避的話題了。

越南人過春節也與中國一樣都需要在大門兩側貼上春聯,那麼用什麼文字寫對聯呢?主要有三種:1、雖然廢除了漢字,但是民間呼聲很大,希望越南恢復漢字,所以一些有學問的人就用漢字寫對聯。2、漢字和國語字相結合。3、完全用國語字。

因為對聯是與漢族文化土壤中誕生的,無論從審美和內涵來看,似乎只有漢字才能真正體現對聯的意義。

但是,越南已經廢除了漢字,但是民間感覺到對聯上沒有漢字,還是怪怪的,於是一些開明的市民,就用漢字和國語字結合的對聯。
此國廢除漢字後,過春節的時候,是用什麼文字寫對聯的?​當然,在越南春節的時候,更多的人是用越南國語字對聯。因為國語字是拉丁字母,所以書法家故意將這些字母寫的方方正正,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漢字呢。

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等字樣和福、祿、壽星(越南語:Phước 、Lộc 、Thọ)的畫像,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