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在所有的樂器中,鋼琴是我認為最純淨優雅的樂器。所以愛屋及烏,覺得鋼琴彈得好的人就很美麗。自然,鋼琴教師這一職業就更加讓人心生嚮往了。

但是,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打翻了這一懷想。

鋼琴教師

La pianist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鋼琴教師》(2001)是一部堪稱驚世駭俗的影片,哈內克憑藉此片在各大電影節上獲獎頻頻,本來就被旁人認為不走尋常路的哈內克在這部片子之後,更被貼上了“題材怪異”的標籤。但這個標籤十分恰當,他善於觀察並捕捉到別人不易體悟到的情感,並用電影將它表達出來。

艾利嘉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鋼琴演奏者,在間或參加一些音樂典禮之外,鋼琴教師是她的主業。雖已處在四十不惑的年紀,艾利嘉仍然和年邁的母親生活在一起。更確切地說,是被母親綁架在身邊,自己毫無人身自由。母女兩人相依為命,並且時常暴力相向,毫無心理波動地互扇耳光——你絕對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健康的母女關係,實際上,它已經變態。而這造成了艾利嘉一些變質的心理需求。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艾利嘉迫切地需要男人的慰藉。但由於母親的限制,她只能遵循規則,按時回到家中,跟母親睡在一張床上,嚴格按照母親的要求做人做事。可在外人面前,母女兩人依然是成功的母親和成功的鋼琴演奏者,光鮮亮麗。而在人群背後,兩人都深知自己的內心已經開始腐爛。

性壓抑是艾利嘉最大的難題。或許年邁的母親已經沒有這種性衝動,但她還是懂得女兒的這種身體需求。對此,她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艾利嘉本人對性夥伴的需要卻不是很強烈,相反,她通常用一些自殘的方法讓自己獲得快感。比如,躲在廁所用剃刀割傷私密部位、嗅著內褲上的味道發洩慾望,偶爾也去租看色情錄像帶。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對男人們的示好,艾利嘉通常視若不見。但年輕男子沃特的出現和熱烈追求,攪亂了艾利嘉的防線。沃特先是時不時就出現在艾利嘉面前刷存在感,以引起她對自己的注意;後來乾脆想要拜師艾利嘉,獲得跟她朝夕相處的機會。艾利嘉當然明白沃特的目的是什麼,在長時間的冷漠之後,艾利嘉妥協了。

但最初,沃特接受不了艾利嘉在性上面的獨特嗜好:長時間的隱忍和殘暴的自慰方法,使得正常的性行為已經引起不了艾利嘉的興趣,她需要的,是更加粗暴、更加帶有野性和侵佔意味的方式,也就是虐待。

當艾利嘉通過寫信的方式讓沃特知道並照做時,後者退縮了。他沒想到自己傾慕的鋼琴教師心底會有這樣變態的需要,於是,沃特短暫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不過大家都知道,情慾這個東西很容易佔據上風,搶走理智的高地。在艾利嘉一再的堅持之後,沃特聽從了艾利嘉的慾望。自此,兩人互相索取也互相慰藉,而沃特終於忍受不了這種毫無美感的行為,最終對艾利嘉避而遠之。

《鋼琴教師》非常地冷峻剋制,這是哈內克鏡頭語言一貫的特點。伊莎貝爾·於佩爾飾演的這位艾利嘉,內心充滿了狂躁的念頭和慾望,但表現給外界的永遠是一張冰冷的臉,和不近人情的風度。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編劇動用了很多細節甚至戲劇性的設計來突出艾利嘉對生活毫無嚮往和興趣的樣子,即便是對自己的專業所長,艾利嘉也心如止水。影片中,艾利嘉的一個學生想要學好鋼琴並上臺演奏,艾利嘉始終認為她不是學習鋼琴的料,也看得出學習鋼琴是她的母親意願居大,在女孩兒正式比賽前的排練上,艾利嘉偷偷跑到服裝間,踩碎酒杯,將碎渣丟進女孩外套口袋裡,直接導致女孩的右手被扎傷,無法繼續比賽。

按照常人的理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惡的舉動。但我們似乎可以從艾利嘉的成名史上窺探一二:是艾利嘉的母親帶她走上了鋼琴之路,母親已經左右了她的大半輩子,並且還有繼續左右下去的趨勢。用碎酒杯扎傷學生的右手,一方面是阻止女孩兒,同時也是發洩自己的不滿。其實,也是一種衝動下的自我流放

情慾與理智常常不能共處,這你必須承認

《鋼琴教師》展示給觀眾的不只是艾利嘉變態的心理,更是艾利嘉和母親變態的關係。母親過多地干預了艾利嘉的生活和選擇,讓她即便是外表40歲的中年女人,也像是被困在籠子裡的巨獸一般,尋不到發洩的出口。

而和年輕男子沃特短暫的交往,對艾利嘉病態的心理也於事無補。沃特並非真的愛艾利嘉,但他對艾利嘉的一時迷戀,卻是真的由好奇引發,通過征服欲擴大,最後被厭倦吞噬。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想通過他人得到救贖的努力多被證明徒勞無功。但通過《鋼琴教師》,我們最應該知道的是,要盡力給孩子自由呼吸和選擇的空間,才能得到孩子健全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