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者常說的,人生的三個反叛期的理論,是誰提出的?

“寶寶叛逆期”:大約2-3歲,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兒童叛逆期”:大約在7-8歲 ,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大約在12-1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

教育學者常說的,人生的三個反叛期的理論,是誰提出的?

教育學者常說的,人生的三個反叛期的理論,是誰提出的?

這個說起來有點複雜,簡單說下:

所謂的這三個叛逆期並不是什麼叛逆期,只是孩子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開始有了自我,世界,以及自我與世界的認識以後發生的一些突然的變化而已。

2-3歲的時候,孩子已經有了語言、行走以及初步開始使用手的功能,在這個時候他們會發現原來我是有邊界的,在這個階段他們會不斷的去嘗試我的邊界,確認自己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拉完粑粑以後會盯著它看,哦,原來這東西是從我身體裡出來,它長成這個樣子,是我的,等等,所以會守在廁所不讓大人沖水,因為他認識到那個東西是他的。還有類似的例子不列舉了。

而到了7-8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學校,在度過初期的適應期以後,他會發現原來除了我以外還有你和他,我和你們不一樣,一方面他想去了解,一方又有些畏懼,這些時候會出現畏難、隱瞞等情況

而到了14,5歲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開始發育完全,有了生殖能力。他們開始抽條,四肢都變長,他們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應對身體的變化,自然而然分配到其他地方的精力就少了,有時候會出現厭學之類的。而身體的明顯變化也讓他們開始注意異性,早期的性犯罪大部分發生在這個時期(當然大部分只是騷擾,很少有實際行為的)。他們對世界的敏感讓他們能注意到很多東西,為什麼周圍的成人的言行舉止和他們曾經受到的教育不一樣,倒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而這些疑問往往會用一種不恰當的方式(事實上,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適當的方式,因為周圍的世界給他們太多的混亂)表達出來。

以上只是關於這幾個階段的一些粗淺介紹,真的要詳細的瞭解的話,可能要去看看專業的書籍。

其實並不存在哪個人提出這個概念,很多書或者說很多理論都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實際上大同小異。注意到人的成長階段的各個特徵就會理解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只是成年人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解讀,才會創造出叛逆期這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