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在農村住了,還要在老家蓋一座新房?

小羅情感部落

在我們的農村,宅基地是要從村委會審批的,有資格的才能批到一塊地。而且,一戶人家只能有一塊宅基地。很多在外打拼多年的人,都已在城裡定居,即使不回老家,也還是會在老家申請一塊地,蓋一棟新房放在老家,有的申請不了的,也會把自己的老房子翻新。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不回老家,還是要花這麼多錢蓋房子呢?這不是浪費錢麼,房子放久了沒人住也會不安全啊。但是,只有真正在外面打拼過的才能夠體會這種感覺。

1、 落葉歸根

中國人傳統的觀點裡,人都是要落葉歸根的。就是不管你在外面多少年,你在外面多大喜歡成就,到最好還是要回到生你養你的家。在大家都心目中,如果父母還在世,父母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根,如果父母不在了,房子就變成了那份鄉愁的代表。房子就像一條紐帶,維繫著我們與家族之間的情節。近鄉情怯,如果有個房子供我們居住,那還是很好的。

2、 方便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外打拼,但是有時候由於要辦事還有親戚之間的問題一定是得回家的。如果在老家有一棟房子的話,我們是可以回去住的。但是如果沒有房子,就得去各種親戚家借宿,這樣是很不方便的。

3、 維繫親情

中國社會都是家族性的,一般一個村子裡的大部分人都是一個家族。如果你在老家還有一棟房子,會讓所有的族人認為你是想親近的,是與這個家族還聯繫在一起的。否則,長時間在外面打拼,你與老家的那些人只會越來越疏遠。所以,建房子還起到了維繫親情的作用。

4、 彰顯地位

在外面打拼多久,無論別人怎麼吹噓你,都不如你的實際行動來的真。建一棟房子,可以展現出你的經濟實力,也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5、 休閒放鬆

現在很多農村都在進行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環境變好了。新農村旅遊熱也颳起一陣狂潮。所以既然在老家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就可以建房子,然後節假日和週末可以遠離城市那些快節奏的生活 ,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

把根留住,這是無數中國人心中的情節。這就是大家即使不住也要把老家房子建起來的原因!


村樸

在如今的大部分農村,基本都是以老年人為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外出發展,有的更是一去不復返。但在為有些農村,存在著一種這樣的現象,到處都能看見建新房的場景,但建好的新房卻是長年關著大門,有的甚至長滿了青苔。為什麼這些在外穩定了的農民朋友還要在農村老家建新房呢?

第一:城裡的房子都只有70年產權,有時候可能還是個接盤俠,農村人講究住的心安,這樣的房子讓老一輩住不習慣,還是農村的房子好,只要戶口在,就會一直屬於自己。

第二:農村的房子有著維繫親情的作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說,是非常適合居住的,不僅空氣好,水好,而且非常適合養老。而且只要你在農村有房子,那麼老家的親情便不會斷,一大家人能經常聚一下,這樣一個大家就不會散。

第三:雖然大家都往城裡跑,但這不意味著農村的房子就不值錢了,國家正在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這也意味著以後農村的土地更具有價值。如果農村有套房,戶口在那,以後的優惠政策肯定少不了你。

第四:我想大部分農民朋友最想在農村建房子的原因還是覺得,只有農村老家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如果哪天在外待不下去了,農村老家也是自己最後的退路。而且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這裡就是他們的根,如果一個人沒有了根,就變成了無根浮萍。農村的房子講的並不是值多少錢,而是一個家的靈魂所在。


農耕情懷

最近兩個月跑民俗返鄉訪茶,跑了一些農村,發現農村裡新建了很多漂亮新房,都建得非常的豪華,不少還是帶花園的別墅,但房子的熱鬧僅限於春節和清明兩個節假日,平時就只有老人家在居住。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在大城市發展得很好了,甚至在城裡也買了房子,還是會回自己的老家建一個又大有豪華的房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想下面三句樸實而接地氣的話語已經道出了原因:

“老家的房子就是一個根,不管在哪裡混,根總是要留住的。”

首先,對於很多農村出生的人來說,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無論在哪裡謀生,混得怎麼樣,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那就還有一條退路,還有一個寄託。如果老家的房子沒有了,感覺就像無根浮萍,靈魂沒有了寄託,生命沒有歸屬。

農村的房子在很多人心中,享有無可比擬的地位。對於大多數農村出來的人來說,外面的房子,只是一個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父母在哪裡,親情就在哪裡。”

老家的房子,起著維繫著親情的作用。雖然人可以搬進城裡,但是親情搬不走,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想回去時就回去看看,這個家就還是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團聚的家。房子沒了,家也散了,親情也淡了,那是花多少錢也彌補不回來的。

上週朋友才李帶我們去他老家村裡,看年前剛建好的新房,朋友告訴我,他家的新別墅包裝修和傢俬共花了300萬,還建了花園、錦鯉池和悠閒喝茶的涼亭,連進村的路和村裡的自來水塔也是他們兄弟四個湊錢幫村裡建的。

朋友老李的父親前幾年去世了,母親今年已經高壽95,他們兄弟四個是遠近聞明的孝順團結而且事業有成,醫生、老總、商人、文化人,就是俗話說的個個都很有出息。可以說每一位都有能力而且也願意把母親接去城裡甚至海外居住。

但老母親戀鄉,不願意遠離故土,所以兄弟四個為了孝順母親,回鄉來把舊房子拆了,建了新房、新路和自來水塔,請了專職保姆來照顧母親,讓老母親和村裡人能夠更好地生活。

當我們給老人家遞上大吉大利的紅包時,耳聰目明的老人家發出了爽朗的笑聲,不斷地對我們說謝謝,讓我們喝茶。老人家依偎著兒子坐在沙發上,他們背後的一整面牆上掛滿全家褔和兒孫們笑意瑩瑩的照片,還有大哥老李的字畫,好一個和諧孝順的場景呀,我都被感動了!

回城的路上,老李跟我們說:“母親在哪裡,親情就在哪裡,過年大節日,大家全部都回來,我設計的那張二十人的大餐桌就派上用場了。我還給自己設計了一間大書房,經常回家來寫寫字,陪陪母親。”

“我們現在在外打拼的人,以後還是要回到農村養老,落葉歸根的。”

城市熙熙攘攘,鄉村裡悠閒愜意,

等我頭髮白了,不再做低頭一族,

等我老了回鄉,在村裡建棟房子,

春看茶秋掃葉,夏養家禽冬燒柴,

屋前有瓜有菜,屋後有花有茶壺,

天天享農家樂,日日皆聞稻花香,

藍天白雲綠水,把腳印灑向田間。

回到鄉下老家,養養雞、種種菜、釣釣魚,平日裡喝點小酒、打點小牌,嘮叨一下家長裡短、鄉村八卦,曬曬太陽,鄰里間守望相助,那是我們鄉村人真實的生活。

住在城市裡,鄰居是誰你可能都不知道!農村就好了,想去誰家就去誰家,鄰里之間相處融洽和諧。

夏天晚上農村還可以出來納涼,吹吹風涼快,一幫人坐在一起聊聊天。悶熱的城市晚上,人們都躲在家吹空調了。

住在城市裡每天都要去買菜,時時擔心買到受汙染或有農藥的菜。住在農村就好了,每天吃的菜都是自己家園子裡種的,純綠色蔬菜,隨吃隨摘。新鮮放心,是自家真正的菜園。

等我老了,就回農村這樣生活,這才是此生的追求。走了這麼多年,終究還是想要回到這個地方,一個名叫家鄉的地方,那開滿稻花和野花的田野,是一世的念想…

生命是從這裡開始的,再從這裡結束。

不管外面有沒有房,以後是否真的回去,老家的那棟房子,那不光是一棟建築,更是一種念想,一種牽掛,因為農村人知道,生我養我的家,始終在那裡!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即使老家的房子沒人住,也要建起來的原因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農村是我們的根!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如同題主一樣,即使工作在城裡,但村子裡的那幾間房屋在去年的時候翻新重蓋,三間明亮的磚瓦房遠遠一看就是一道風景線。

是的,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為了孩子上學,或自己更好的發展,均選擇走出農村,來到更廣闊的城市裡發展。但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愁一直在生根發芽,好像只有生自己養自己的那方水土才是最踏實的安樂之地。於是,在掙了一點的錢以後,將村子裡的老房子拆遷後蓋起窗明几淨的新房子。有老人繼續在村裡住的,這也是一種表達孝心的方式吧。我父母年近70歲,一輩子在村子裡待著,接到城裡不習慣樓上樓下的生活,執意要回到農村,於是兄弟姊妹們一商量,回老家蓋新房,讓父母住上如同城裡一樣實施齊全的平房。

除了表達孝心,還有一點就是現在蓋一所新房子會有一定數額的補貼,這也是順應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房屋進行統一規劃,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有了這樣的好政策,咱蓋上一所新房子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錢。

老父母看著眼前的大瓦房,高興地說:“這裡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有房子在,就是走再遠,也有一個寄託,如果房子沒了,我們的根與魂就沒有了安落。這樣多好,每年過時過節,孩子們都回來聚聚,這才叫一家人的團圓。”

是啊,老父母的話語代表了那代人共同的心聲,只要老家的房子在,就是維繫親情最好的紐帶,也是我們心中的一種念想與牽掛。


新華融媒新消費

為什麼很多人不在農村住了,還要在老家蓋一座新房?


花開隴上

那天和湖北的同事聊天,他給我說:“他想回老家買套房子。”我問他:“你不是在這裡買了兩套了嗎?怎麼還要買。”他搖搖頭,感慨地說:“你老家有房子,你不懂。”我無語以對。

我也許真的不懂,多少人希望能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在北上廣深大城市買上一套夢寐以求的房子。而他已有兩套房子了,卻還要回老家再買一套房子。我想到如今三四線城市房價日新月異,每月都是以數千元的速度提升。那他回家買房子肯定是要投資了。

我思考片刻後說:“我是不懂,我感覺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都是被你這樣的人炒起來的,炒房客,太可恨了!”

他瞪大眼睛看著我:“你真的不懂。”然後他的話匣子被打開了,他繼續說:“比如說你吧,我看你每到逢年過節就帶著妻子兒子回老家去了。我老家現在沒房子,我回哪裡去啊!而且,我父母年齡也大了,一直在這裡,他們也厭倦了。落葉歸根,可是根卻沒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羨慕你們能回老家過年。過年就應該在老家打打牌牌喝喝酒,串串親戚,在這個水泥森林裡,你不知道過年有多無聊!” 他這一席話的確夠震撼我的。沒想到我羨慕的人居然如此羨慕我。那我該怎麼表達我對他的羨慕呢?

“那要不這樣吧,我把老家的房子給你,你把這裡的房子……?”我話還沒說完,他就一臉鄙視地看著我:“想的倒美!”我接著說:“你羨慕我,我還羨慕你呢?我雖然老家有房子,可是這裡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啊!”他豎起中指:“切!”他還想再說點什麼,我卻不想理他了,故意裝作很忙的樣子。這次愉快地對話就這麼結束了。

其實,我也能理解同事的想法。老家的房子,就是根。父親活著的時候,好多次問我:“是不是要把東邊的院子賣了?”我都是沉默作答。為什麼要把院子賣掉呢?這裡就是我的根,我從小在這個地方長大。如果房子賣了,或者沒有了,我去哪裡尋找我的童年,我的根呢?如果沒有了房子,兒子孫子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難道我只能簡單地說個地名敷衍他們嗎?這好像說不過去。

人是不是應該給自己立一個小目標,例如先掙一個億。哈哈,這當然是玩笑。接著就是大目標,哪天你成了莫言或者大領導,然後要把你的故居當做歷史文物來保護。你卻沒有曾經住過的老房子讓他們去保護,你說這得多尷尬!當然,這也是一個玩笑。

老家沒房子,等於沒有了根。沒有了根,沒有了童年,沒有了親情。長時間在外飄著,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哪裡?就算在水泥森林裡有一套,兩套房子,可那房子能盛下你曾經的靈魂嗎?上文說的同事的羨慕是有道理的。不過,我羨慕同事也是有道理的。這就好比初中老師說《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不管城裡城外,反正我是這麼想的,等年齡稍微大點,我是要回豫東那個小村莊種種莊稼,養養花草蟲魚的,你說呢?如果想表達您的想法,那就在問候留言吧,我們一起探討。


民工札記

這個問題一直有人問我,因為這兩年我都把錢給了家裡建房用了,人家就問我一年到頭沒在家裡住幾天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回去建房,有錢應該在外面城裡買一套不是更好。

我很難跟他們說得清楚。他們都是佛山本地人,或許他們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沒有漂泊在外的經歷,他們不懂遊子之心,思鄉之情。

我一直孤身在佛山工作,老家在外省農村,老婆是佛山本地人,我們結婚後,一直在她家裡附近租房子住,她偶爾帶子女回老家住一段時間。外家人包括她的親戚都希望我在佛山這裡買房子了,但房價太貴,家裡條件也買不起。而且我父母本身是農村莊稼人,當初為了我們兄妹幾個讀書,省吃儉用,一直沒條件建房。如今我們作為子女的都成年工作了,才開始考慮給家裡建個房子,父母,祖父母還有外公外婆等等親戚他們還在老家生活。

所以我只能說,建房子是完成父母多年的期望,也是為了我們全家一個共同的“家”。老家就是我的根,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土地,親人們在那裡,祖先也埋在那裡,我們的土地,祖屋也在那裡。我們村我們家向來以孝治家,逢年過節從不求神拜佛,只祭祖先,所以那裡的一切我無法捨棄。

建個房子,就是表示我們都還在,當我們在家的時候,親人們串門時大家可以有個地方坐有個地方住,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原來的老房子也不至於荒廢長草破敗不堪。

也如別人所說,房子是一個維繫親戚關係的穩定器,如果連房子都沒有了,就不會再有人串門,親戚關係也會彼此疏遠,久而久之,整個家在村裡會逐漸被人們遺忘。

出門在外是求發展,即使要在外面買房子,也應該先把老家安頓好,再考慮在外面買房子。畢竟父母習慣老家的生活,沒理由自己在城裡買房子住,卻令父母在老家住得太落魄。

而且傾全家之力也只能夠買一套房子,我還有兄弟,如果我買了,家裡就沒錢再建了,再買一套也買不起了。兄弟就沒著落了。

雖然這麼說,但其他人仍然無法理解,他們就只認為,花大價錢在老家修房子又不住,不如拿這個錢在外面買買買。建房,不是為了我們兩夫妻而建,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家”!


我才是真正的喬峰

為什麼很多人不再農村住了,還要在老家蓋一座新房子? 隨著城鄉貧富差距的逐年增加,現在農村的勞動力已經基本轉移到大城市中。青壯年群體都會選擇在大城市中就業,很多人在打拼的過程中發了財,之後就會選擇定居在相應的城市中。而年輕人也會選擇在工作的城市買房定居。但為什麼這些人不在農村居住了,家裡還要蓋一棟新房子?

1.出租

現在很多城鄉交叉地的農村房子價值已經提升,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城郊的農村租房子。就連小縣城的人群也都會這麼選擇,因為縣城中的房價高,而農村的房子面積寬敞且價格上更便宜。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蓋房子都會出租。

2.事業後盾

雖說現在的農村人都在大城市賺到錢了,但誰也不知道未來的發展為怎麼樣,尤其是現在職場的中年危機,農村人受影響更大。因此在老家蓋房子就可以避免因為裁員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而農村的生活成本低,現在工資已經逐漸往上提升了。

3.居住養老需要

雖說農村人都在外面定居了,但逢年過節還是要來家裡看看父母,拜拜鄰居。而父母一般都不傾向於到大城市中居住,而年輕人都會選擇蓋上新房子,這樣回家居住方便,同時也算盡了一份孝心。

4.升值空間

現在的房價大家都知道,但農村的土地也開始增值了。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結束,現在農村的土地有了升值和投資的空間。就拿宅基地來說,拆遷的時候可以賠付兩份錢,一個是房屋一個是宅基地。 正因為這些原因,很多人手裡有錢了都會選擇蓋上房子。同時農村人的鄉土情結比較重,大家還是希望老年能在大城市裡養老定居。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首先,對於很多人來說,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遠的歸宿。無論在哪裡謀生,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那就還有一條退路,還有一個寄託。如果老家的房子都沒有了,那就像無根浮萍,靈魂永遠沒有寄託。

其次,老家的房子,起著維繫著親情的作用。雖然人可以搬進城裡,但是親情搬不走,只要老家的房子還在,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這個家就還是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團聚的家。房子沒了,家也散了,親情也淡了,那是花多少錢也彌補不回來的。

最後,很多現在在外打拼的人,以後還是要回到農村養老的。回到鄉下老家,養養雞、種種菜、釣釣魚,平日裡喝點小酒、打點小牌,生命是從這裡開始的,再從這裡結束。

對於大多數農村出來的人來說,外面的房子,只是一個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即使老家的房子沒人住,也要造起來的原因吧。



尋美於自然

農村出來的人,即使常年不在農村住了,也要在老家蓋一座新房,究其原因,是因為每一個走出去的農村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老家的情懷,是一種精神寄託。

根深蒂固的農村文化

  1. 落葉歸根。這一傳統的文化,是農村世代的傳承。在外打拼的人們,即使在外面很光鮮,到了一定的歲數,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因為老家才是自己的根,才是自己的精神歸屬。在老家,就有一家人,在外面混的很好,前幾年兄弟幾個突然回來興建家宅,因為他們的父母年齡很大了,身體也每況愈下,不想百年之後還在外邊,於是就回來建房。最終,三年後,他們的父親去世了,在老家舉行了葬禮,也完成了老人生前的願望。
  2. 心理寄託。老家是根,是自己的歸屬,也是自己堅定的後方。因為對於外出工作的人,無論在那裡,不管混的怎麼樣,只要老家有房子,就等於自己有了後路,有了個寄託。再加上,現在的城市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回家謀生。
  3. 落腳之地。說的就是回老家了,有個地方住。對於一些有傳統觀念的人,喜歡過年的時候回老家過,畢竟在老家,有親戚,有熟人,有鄰里,過年的氣氛當然要比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熱鬧的多。同時,有的地方,過年有祭拜祖先的傳統,那過年就更得回家。在我老家,就有這一個傳統,有一個我的鄰居,在老家蓋房子,完全是為了過年回來,祭拜先人,和走親訪友而蓋的房子,過不了幾天,就會回城裡,週而復始的。
  4. 安土重遷。這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講,他們有的會很難割捨老家,去另外的地方,即使兒女在外混的再好,也不願意走。所以,對於這樣的家庭,兒女們就只能在家興建新房,以供雙親安享晚年。
  5. 親情的紐帶。老人們通常會跟兒子們一起生活,如果自己的家庭兒女眾多,又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安家,老人們為了維繫兒女們的親情,就會建一老宅,逢年過節,有一個聚集的地方。
  6. 面子的象徵。在農村也有一部分的人,常年在外,為了表現出自己混的好,就會在老家蓋的個漂亮的房子,以示自己財力。但是,他們背後混的好不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7. 結婚的需要。隨著房地產的興起,不管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都想在城市買房子。有的農村人,傾盡幾代人的財力在城市勉強給兒子買了房, 待到兒子結婚時,由於找城市人結婚成本過高,就回到老家農村找,若在老家有一個新房,自然就很容易找個好姑娘。

農村房屋投資的趨勢

目前農村都在進行土地,房屋的確權,說明未來農村的房子有一定的升值趨勢,一些在外的農村人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宅基地,都會回來蓋房子。

另外了,有的農村地處城市之郊,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有時政府會徵地,農村人為了得到賠償款,都會重新蓋,或是加蓋房子。

歡迎大家留言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