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麼死的?

秦始皇是絕不是自然病死的,陰謀竟是?

秦始皇是怎麼死的?

秦始皇的死因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史書中的記載實在太模糊,被篡改的地方也太多了,但秦始皇之死絕對是不合常理的。《史記》記有很多有關秦始皇死因的記錄,分別見於《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雲夢,去過了湖南南部的九疑山。然後順長江而下,到過江蘇、浙江一些地方;轉過頭來,從鎮江附近上船至長江口,沿海北上,到山東琅邪、榮成山等地,一路勞頓。接著,又沿海而行,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信還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今河北廣宗附近)了。從上述記載中,似乎秦始皇的死因已明,就是勞頓導致的病發。無可置疑。可是細細思考,其中耐人尋味之處,讓人覺得不合常理。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體質較弱,自幼有各種疾病:蜂準(馬鞍形鼻樑)、摯鳥膺(雞胸),這兩項均為先天或發育時落下的病症,又有豺聲(支氣管炎)。每日批閱文書120斤,工作極度勞累;加以出巡中7月高溫,以上諸因素併發,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是,秦始皇就因此在途中一命嗚呼,實在不像一位帝王的待遇。所以有的學者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隨從趙高。

趙高是個宦官,他的父母都是是秦滅趙時的俘虜。趙父受秦宮刑,趙高兄弟幾人,都是生而為奴。後來秦始皇聽說趙高懂點“獄法”,提拔他作中車府令,專管宮廷乘輿車與印信、墨書。秦始皇還命令趙高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學習法律。在秦始皇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車府令的事務。而且後來趙高還“行符璽事”,即職掌傳達皇帝命令和調兵的憑證“符”和“璽”。趙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後的種種表現,使人不得不懷疑秦始皇的死與趙高有關。

秦始皇這次出巡,上卿蒙毅也在隨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為皇帝的親信,可是當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被遣開去“還禱山川”。這可能是趙高的計謀。因蒙恬當時正領兵30萬隨公子扶蘇駐防上郡,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蘇的耳目;加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後因秦始皇赦免,趙高才恢復官爵,趙高對蒙毅恨之人骨,發誓要滅掉蒙氏一族。

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就假造秦始皇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指責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扶蘇自殺的消息以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取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了。為了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魚裝在車上以亂其臭,迷惑大家。到了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總管宮殿大小門戶,可以把秦二世控制在手。

趙高陰謀得逞後,又開始實行他的新計謀。他向秦二世讒言,陷害蒙氏兄弟,誅殺諸公子;佈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的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二世不但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投獄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咸陽。趙高還被任命為相,由於他是宦者,可以出人宮禁,特稱“中丞相”。

所以由此看來,秦始皇之死,實質上是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的導演者就是趙高。趙高的最終目的是掌握真正的權力,支配秦二世。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對他來說是天賜良機,只有在秦始皇死後,他才能假傳遺詔,一步一步實施他的計謀。秦始皇是病死還是被害,目前尚無定論,但是,這其中的權力鬥爭,確實是能從史書中尋得蛛絲馬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