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牧野之战 : 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纣王临时强行武装起来七十万之众的奴隶阵前倒戈,武王以八万之师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逼迫纣王无奈在奢华的鹿台引火自焚。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涅盘升腾的典礼。从此致使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极,载入恢宏的历史画卷。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4月~9月,秦军大将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赵国大将赵括儿戏般指挥作战的能力,给后人留下了经典的成语——纸上谈兵。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骤然间坦荡无比,近乎水到渠成。此一役,开创了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到来。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当卫青、霍去病挥数十万大军,并分两路,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域,奇迹般地千里奔袭匈奴军队主力,用对手擅长的招法置对手于死地,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使号称野战无敌的匈奴铁骑主力尽失,庞大的草原帝国分崩离析。从此其势力骤衰,不仅再无余力威胁中原,其部分部众摄于汉朝之压力,向西迁徙,终于数百年之后成为终结西方罗马文明的生力军。这是中华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漫长角力中的首次战略性全胜。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至此,中华南北分治、混乱污浊、惨痛不堪的黑暗岁月,注定还要延续几百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皆出自于淝水之战。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唐灭东突厥之战:公元629年11月~630年3月,唐朝李世民、李靖、李世勣等 六路共10余万人马出击东突厥 。李靖率部长途奔袭、以寡击众,于茫茫草原之地,一举戮灭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帝国。这是中原农耕文明再次于战略上全面压倒北方草原文明的标志性战役。李靖的胜利来的堪称轻松至极;大唐由此开启了中国帝制历史中,辉煌炫丽的盛世之门。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宋辽岐沟关之战:公元986年5月。夺回幽云十六州,取得对中原家天下的地理拱卫权,始终是大宋太祖毕生未曾圆满的夙愿;为此,太宗厉兵秣马,殚精竭虑,纸上周密谋划,以老成持重的名将曹彬为帅,举全国之兵,步步为营,直指幽州。然事与愿违,被太宗弱智的军事理念多方掣肘的曹彬,面对灵活机动、指挥自如的辽国铁骑,力战崩盘,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经此一役,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明末一片石之战:崇祯十七年(1公元644)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往山海关。随行的队伍中,李自成部队带着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骧等人作为人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明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明军向大顺军投降。吴三桂欲借外敌之兵匡复大明,请降于多尔衮,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族习俗剃发,许诺将皇太极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日夜急行。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进行恶战。大顺军赴山海关的兵马约十万;吴三桂与高第的关中铁骑、辽兵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其中以多尔衮领的满洲铁骑最强。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忽然大风突起,扬尘蔽天,多尔衮乘势命八旗骑兵冲锋陷阵,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与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筋疲力尽,清军等于以逸待劳。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负伤,农民军死者数万。大顺军溃败,成就大清了入主中原三百年大清王朝基业的开始。

绝对涨知识!中国古代改变历史的战争,你知道吗?

鸦片战争:18406月28日-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共经历了2年,这期间重要的战役主要有:定海之战两次、沙角大角之战、虎门之战、黄埔乌涌之战、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和镇海之战。我们来看一下中英双方的兵力及伤亡对比。

一、定海之战

在这七次大战期间,定海之战两次,英军先后投入兵力5450人(伤亡29人),清军兵力7800人(伤亡1027人)。

二、沙角之战

沙角之战期间,琦善裁撤海防的卖国行径,使得英军进攻如入无人之境,这次战争,英军投入兵力1461人(伤30余人),清军兵力8000人(伤亡744人)。

三、虎门之战

期间,由于总督琦善惧战,不发兵力支援,镇守虎门的只有横挡、永安、靖远、镇远各炮台的常备兵力,这次英军投入兵力2000人(伤亡5人),清军兵力1万多(伤亡500人,被俘1000余,其中提督关天培战死)。

四、乌涌之战

英军攻陷虎门之后,溯珠江水道而上,猛烈攻击乌涌炮台,此次行动,英军投入兵力180人(伤亡10余人),清军投入兵力1600人(伤亡过半)。

五、广州之战

英军前期战斗接连大胜,最终兵临广州城下,在这次广州保卫战中,英军投入兵力3200人(150余人),清军投入兵力4万人(伤亡4000余人)。

六、厦门之战

因守岛官员临阵脱逃,清军群龙无首,清军虽然兵力5000余人,却伤亡百余人,而英军则只伤亡10余人。

七、镇海之战

英军投入兵力2293人(伤亡10余人),清军防守兵力5000余人(伤亡1500余)。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每次战斗英军所派出的兵力并不多,而清军却数倍于敌,清军也都英勇,但结果悬殊巨大。那么,导致这种结局,英军的武器先进固然重要,但究其本质,清朝的统治阶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近代中华文明百年屈辱史由此战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