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的“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這句話?

楞香媽咪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這句話出自《莊子·列禦寇》。如果從字面理解,說的是才華出眾的人,會為才華所累,自然比別人多付出很多辛勞;有智慧的人,由於懂得許多宇宙人生的道理,便會思慮過多,每日殫精竭慮,憂愁苦思。而無能者呢,因為無所希求,故飽食終日,閒而遨遊,無所羈絆,如一艘不繫之舟,逍遙自在,好不愜意……



這麼說,難道人人不作不為,不學無術,人生反而更美好?非也!先讓我們來了解莊子乃何許人也?


莊子可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與眾所周知的另一位偉大人物老子並稱為“老莊”,可見,他也稱得上是道家學派的鼻祖。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怎會有如此消極的言論?


這要從莊子追求的境界說起,莊子是極為注重個人價值的,心內之物遠遠貴重於外物。其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在這個境界裡面,一切都是虛的,都是假的。


然所謂的“虛”和所謂的“假”,又是辯證、相對而言的。


例如道家學派“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難道一個統治階層,真的什麼都不做,就能夠把國家治理好嗎?大錯特錯!那樣會天下大亂。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講究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統治方法,統治者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民眾,完善社會的制度框架及道德體系。



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因此,有書君對“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的理解,結合《莊子·列禦寇》全文,是為莊子對人所表現的狀態,及其境界的描述。


所謂巧者勞而智者憂,是指某些人的才華和智慧,停留在表層,比較在意靈巧,聰明,富貴,權勢這些為世人所看重的東西。因此,為了維持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必然多些勞碌和憂慮。在有書君以為,此等屬於悟道不深之人,執著於外在之物,自然無法解脫。


而“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無能者”,不指真正的無能者,可作“無為”的同等理解。此處的無能者,思想已經達到不同一般的境界,對於外物無所執,無所求,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大道至簡。


綜上所述,莊子意在告誡世人,應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地修為,發現真理。真正無為大德之人,通曉世事循環之天理,順應環境與自然,不為結果所羈絆,強調平和在修為中的意義,盡人事而應天命。修為至此等境界,“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豈不快哉!




有書共讀

做好準備,來好好談談這句話的意思。我就喜歡這樣的問答。

先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翻譯為:靈巧的人做的活多,勞累,聰明有學問的人呢,想得多,心累,那些不靈巧又不聰明的“愚者”呢也沒什麼追求,吃飯混日子,就像沒有繫繩索的小舟,蕩阿蕩,這才是心境虛無自由灑脫的人。

這段文字符合莊子一貫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點。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人,在亡妻前擊缶而歌的人,分不清夢裡夢外的人……這位大師一直是我非常崇拜敬仰的大師,道家大家,對於道家大牛,我個人是遠比其他宗教來的憧憬嚮往。首先,道家本來就是我們本土宗教,說白了,更接近國人的思維模式,尤其顯得接地氣;其次,道家某些派系雖然也有不切實際的追求,比如長生不老,但是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道家言行反倒是給予世人很多的思想上的警醒和實際的意義。後者這話怎麼說?我絕對不是說其他思想不好,只是在我淺薄的知識面裡,任何一種思想、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都要是對人類有積極向上意義的,而且是可以落地,被我們“凡人”可以很好的吸收的,那它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讓人歡喜肯定的。所以,我個人是非常崇尚道教的。

莊子的這段話乍看起來倒是消極逍遙的,無所欲無所求,那麼你就贏了!這倒是給很多懶惰、自控力差的人提供了一句“名人名言”的理論支持,那麼實際意義呢?小夥伴們,錯了!大錯特錯!

莊子是什麼人?道家大成者,人家是大成之後在那無所欲無所求了,那是悟道之後的事情,而我們呢?大成之後的“歸墟”和沒有追求、一事無成是兩回事的好嘛?!莊子是個簡單的人嗎?看莊子寫文章懟孔子的人才不會這麼覺得!

每一個時代背景,有每一個時代背景文化思想存在的意義和他的色彩。若是把莊子的思想拿到現在來,那一定是有另一番含義和啟示的。我一直崇拜莊子,但是對於這位大家的一些觀點也並非一定多麼認可贊同,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看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古有陶淵明追求個“不求甚解”,我倒覺得這和莊子有些雷同,只是一個是因為鬱結只得不求甚解,一個是太通透了,難得糊塗。就拿這段文字來講,要說那些技巧多的人多勞苦,也並不一定見得啊,說不定人家就喜歡這份工作呢,就比如一些為畫而生的人,就喜歡這個,就是執著進去了,作品是自己最大的歡喜,收入算作是錦上添花;莊子有說“知者多憂”,但是後世又有“庸人自擾”,所以這個心累的智者也不見得是真的聰明瞭,再反觀莊子,是不是也是一位智者呢?沒能力又沒追求的人就真的自由嗎?真不見得啊,在這個社會,還不是為了一日三餐在奔波。

古語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哪來著?我個人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句話才是莊子所說“不繫舟”的近義詞。我們有所追求,有所期盼,為此付出努力,追逐的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悟道。莊子作為大智慧的人,給予後人很多啟迪和指引,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不為過的,但是千萬不要把自己狹隘了。

關於領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體會,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這是我對於這段文字的理解,不要噴我,哈哈哈。


大禹Fish

個人認為重點在於這“求”,亦即心也。舟無心便不覺勞,更不知憂。無能者就如舟之無心,無過多欲求,所以知足而無憂。巧者何以勞知者何以憂,心有所求。倘若巧者之勞知者之憂心發自願,並無我求,即何勞何憂。莊子這話是告訴我們要向道學習,“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仙龍魚

無用而無所不用,無能而無所不能!莊子告訴我們的是站在更高處看到的風景,達不到的評論都是胡說八道!他整合了一萬年的的時間,幾個宇宙空間整體在看。我們大多數人蠅營狗苟而已。為現實所束縛,真正的木雞!


屁吹燈滅

這分明就是在指吃“大鍋飯”嘛!能者多勞本是應該的,卻被投機取巧者而拖累,領導者雖看的明白,卻因政治或制度而不敢多言,這樣一來,還不如同乘一條舟,隨波逐流!你好我好大家好!這難道不就是儒家思想學說的……中庸嘛?


嗨嗨希

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列禦寇》這句話體現的是無用之用。

在《莊子·逍遙遊》裡面說過這麼一句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這大椿為什麼活這麼久呢?

原來這大椿是個臭椿。香椿大家都知道,可以吃香椿炒雞蛋,但是這個臭椿雖然跟香椿長的一模一樣,卻是不能吃的,奇臭無比,一股子臭蟲兒,不但不能吃,把它當木頭也是臭的。所以在人們看來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又因為它完全沒有用處,所以沒人會拿斧子砍了它,於是活的特別長久。

放到列禦寇這裡,是同樣的道理,話說列禦寇是非常有學問的人,他去了齊國一趟,吃飯的時候,發現有很多餐館都提前給他準備好了飯菜,他就發現,壞了自己的名聲傳了出去,果不其然不久家裡就門庭若市了。

伯昏瞀人知道了就對他說,我就說別人會巴結你的,果然就來巴結你,不是你能要別人來巴結,是因為你沒有讓人不巴結你的辦法。

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將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

這樣一來,你才顯於外,聲聞天下,就會有人過來,找你做事兒了。你怎麼這麼傻呢!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

工匠技術高了就會天天有人找他做木工,人聰明瞭就會有人天天兒找他出點子,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才能讓別人沒有什麼要求。

所以他要的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要你能有隱藏自己實力的能力,這個要求更高

這個道理對我們有沒有用呢?

我們看張良,在劉邦得了天下後,就修道去了,他在說什麼,我已經“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就是這樣後來呂后為了讓兒子當上太子還找了張良出計謀,這皇帝的家事兒,那個當官兒的想主動惹上身。弄不好要命的事兒。

再看劉備被曹操軟禁之後天天兒幹什麼織草鞋,高園藝,他在說什麼我已經“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我沒什麼本事的。

最後讓我們結合莊子所生活的時代來看,天下大亂,能當兵的就被打仗打死,能種地的都得被種地累死,能當官兒的也是動不動就得死,就連國君也是三天兩頭的換一個玩玩兒。

這時候“我”讓你門知道我啥也不會,但是我聰明著吶,這樣我就能好好的生活,也不會被你們搞死了。我就是那上古的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目西

淹死溺亡的都是會游泳的,傷了肝的都是能飲酒的。不會水的人自然因為謹慎而遠離水塘,不能飲酒的人自然回少飲或者拒絕飲酒。如果天下太平,何時我們才會需要英雄?巧者之勞智者之憂,乃自然天道,離開勞作何談巧?沒有智慧何以憂患?勞作是人生正途,智慧是人生方向。漫無目的的四處漂泊,能夠餓不死的話,是一種自在逍遙,倘若解決不了溫飽,那就不是無所求的問題了,而是成了無能者無所不求了。


郭城3點14壹伍玖

我覺得作者字面意思解釋的很正確但引申意思不對。莊子真實意思應該解釋為人生應分成3個階段人年輕時應該做個巧著主要放在幹字中年應做個智者總結經驗把自己的思想傳給後來人晚年做個不繫舟的蕩者做到孔子所說的耳順之人!


快樂的松鼠930

看了這麼多答案,全都千篇一律,在儒家的框架裡去理解道家,用儒家的進取思想去臆測道家的無為思想。

莊子說的,就是不上進,毋庸置疑的,不用再遮掩,或者粉飾。沒必要,所謂正能量不過是我們當下的價值觀,用正能量去理解所有的事物,那是主觀的,那不是莊子的觀點,那是你的觀點。

莊子老子,都是不求知識上的進步的,而是道的進步。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道家想說明的問題是,知識是禁錮是累贅,違背天性,培養出來的全都是功利燻心,掙扎扭曲的人,結合我們每個人,自己思考一下是否是。

道求的是自由,通達。自由通達不是什麼你學了很多知識後通達,那就是扯淡。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知識只會越學越不通達,你那些所謂的通達是在籠子裡的通達,是自我安慰,就像莊子說的籠子裡的烏龜。

區別在哪裡?如果你用知識思考,你也會通達,比如親人死了,你用知識安慰自己說有來生或者怎樣。但如果你壓根沒有死這個概念,你沒學過死,你沒有那個意識,你就直接通達。有人說前者比後者高級,我說那是扯淡。至少在道家面前,是扯淡。

道家是唯一一個看透人性的,人性的本質不會有任何變化,從古至今,社會變了,什麼都變了,但是人沒有變,一丁點都沒有。貪婪恐懼功利,等等等等,古代發生的事,現在在上演,一模一樣的劇本。這說明什麼?知識改變不了任何事情,知識就是謊言,他的確是你生活必需品,但你沒有理由說他高級!知識是一種被迫選擇,不是主動選擇。就像女人化妝,這是被迫選擇,但你能說化妝高級?素顏低級?

道法自然,道家認為學習就是化妝,道家講的是素顏,所倡導的就是人原始的生態。他所倡導的的確就是我們今天的所理解的“消極”行為,也就是不上進,至少不是世俗的上進,所謂的排名,功名利祿,金錢結果論。

但是道家雖然行為上不倡導上進,但是心態要自然,不能因此而患得患失,這才是難的一點。你可以不上進,但你要經得住世俗,然後追求你認為的灑脫,你可以不化妝,但你不要覺得自己丑,如果你起了這個美與醜的念,那麼你就離開道了。

所以,其他那些答主的答案,在我看來簡直是狗屎,不懂道,瞎論道。


當了個當

莊子的思想,是哲學終端,向來教科書不敢十分牽涉。因為要理解它,不僅要學識,還要有思想。

我從來不以自己有學識自居,但經常以有思想而頓悟。因為人畢竟有意識有思想才會領悟得了知識。

莊生於上面說的那些話,正確含義為——手巧身靈的人,因為解決了某次小難題而狂喜於自身擁有靈巧,帶著那份優越感去挑戰必須靈巧才可以完成的工作,從中獲得持久優越感。殊不知為了那份虛榮,即使遇見極限負荷的難題也拼命死挺,變成一直勞累著;常因聰明於某次解決小困難了,沉緬其中優越的感覺,然後以智者姿態存在,反而因智力受到太多壓力而常憂慮著;沒什麼長處的人,吃過飯則閒適地遊玩,心無掛礙。就像不被主人綁定的空船敞開心在水面左遊右擺絲毫不沉重。

注意這裡的綁定,是指裝貨了的船,主人怕水流衝或風搖曳,而縮短綁繩長度,船頭緊靠系樁石眼的緊綁。而莊生的“不繫之舟”是不關心的舟,代表不裝貨沒緊綁的閒置船!

在思維定勢迷惑下,很多人理解不了莊子這位大思想家的意思,曲解後扯到遙遠的地方。

證據為:如果因“不繫”而理解成獨漂江心的舟,事實上船不會順流而下遇漩渦而覆沒?莊子會那麼傻?說出這樣讓同時代人笑掉齒的舉例來?

所以全文語意中心思想,在於有才的人常被綁架而負擔重,平凡者不被虛榮綁架而悠然自得其樂。

諸位讀者,不要以為我不謙虛,只有最淳樸的人才可以準確告訴你正確答案。想互相學習,就關注;只喜歡這次,點個再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