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莊子》一書的寓言有哪些,能否談談?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詩禮發冢”是《莊子》裡面講述的一個諷刺儒家的寓言,對儒家虛偽仁義、欺世盜名的人格說教給予了辛辣的批判。

說有兩個儒生一起去盜墓,老儒生在外面把風,等了很久他不耐煩了,就探頭向裡面問:“東方馬上天亮了,你下面怎麼樣了?”挖墓的小儒生說:“衣裳還沒有扒下來,嘴裡還含有一顆珠子。

”大儒生說:“《詩經》裡早有記載:青青的麥苗,生長在山坡,活著的時候一毛不拔,死了含著珠子幹什麼?你向上拉他的頭髮,掰開他的下巴,用錘子敲打他的牙齒,小心不要弄壞了嘴裡的珠子。

想來這道家也夠狠的,寥寥數語的一個小寓言,把儒家的形象貶得何其猥瑣。當然寓言也僅僅就是寓言,關於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當時的墨家和法家,到底誰笑到了最後,現在看來已經高下立判了。真正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的確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但是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上來說,法家的思想卻是幾千年來最最實用的工具。自從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統的偉大帝國以後,法家的思想一直在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雖然秦二世而亡,但是跟法家思想本身而言沒有衝突,只不過是操作過程中統治階級內部出了問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實踐改良臻於完美。


星河歷史觀


之前就說過,我喜歡莊子,既然喜歡,那就不怕反反覆覆,《莊子》一書也是可以百讀不厭的,今天又來講一講最喜歡的,莊子的故事。莊子的寓言故事太多了,以下,我又繼續講三個:

第一個、魯候養鳥的故事。

一隻海鳥落在了郊外。

愛鳥的魯候對海鳥一見傾心。

太喜歡這隻美麗的海鳥了。

把它迎進廟堂。

美酒款待它。

山珍海味取悅它。

對了,外加美妙、隆重的音樂、舞蹈。

海鳥望著眼前眼花繚亂的一切。

內心恐懼、悲傷。

不知所措。

一塊肉也沒吃。

一杯酒也沒喝。

三天三夜。

然後,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時候我們或許都是那個魯侯,我們用著自以為愛的方式,打著為你好的牌子去愛我們愛的人,但就不問一問,別人喜歡這樣麼?

第二個:莊子和骷髏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覺得挺浪漫主義的,和《聊齋志異》裡的一些故事有得一比,且來聽聽。

莊子去楚國。

路上,見到一具骷髏。

莊子用馬鞭敲打這一具骷髏頭。

一也抽打,一邊問:

"您是由於貪圖享樂,放縱情慾……

不懂得養生的道理導致這樣的麼?

又或者是遭遇亡國之事。

被人殺害而至於此?

又或者是做了不善之事。

怕給自己父母、妻子留下恥辱。

而自殺至於此呢?

還是因為挨餓受凍而成為這樣呢?

又或者是你年歲己高。

本該如此呢?"

說著,說著,莊子也累了。

順手就把骷髏枕在頭下,睡著了。

半夜,骷髏如約而至莊子的夢中。

骷髏對莊子說:

聽你說話,像是個善辯之士。

但你所說的話。

都是活人的負擔,死人沒這些。

你願意聽聽死人的快樂麼?

死人,沒有君在上,沒有臣在下。

一年四季,也沒有操勞之事。

放縱自如與天地同在……

莊子聽了,連說不相信。

然後問骷髏。

那給你再活一次,你願意麼?

骷髏面露難色,眉頭緊皺地說:

"我怎能捨棄南面為王的快樂而再去人間受苦呢?"

哈哈,莊子都像是被驚到了,相信這之後才會有鼓盆而歌的後話吧,可見莊子真正是個達觀之人,豁達之士,真正俱有高維智慧。人間實苦,莊子的浪漫主義與其說是荒誕不經,不如說是自我拯救,人生,難得糊塗啊。

第三,呆若木雞的故事。

周宣王好鬥雞,有專人為他訓練鬥雞。

周宣王問:哪種鬥雞是真正的戰鬥雞?

專人是這樣回答的:

第一,不是訓練了10天,雄鳩鳩,氣昂昂,氣勢洶洶的那一種。

第二,也不是再訓練10天,還有警惕心,小心翼翼的那一種。

第三,更不是再訓練10天,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那一種。

是哪一種呢?

是訓練了40天以上。

已經變得呆呆傻傻,木木訥訥。

像木雞的那種。

外界的任何變化也驚嚇不了它。

它根本不用出招。

它一出場。

其他的雞早就嚇跑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高手從來都是聚氣於內,不動聲色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笨拙憨厚的人。

………

莊子的故事真的好多。每個人的理解角度或許也不盡相同,不要簡單地把莊子歸為消極的道家學派的代表人,我的眼裡,莊子其實一點也不消極,他只是通透,充滿睿智……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2.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一、魏王召見莊子

莊子貧困,靠編草鞋過日,向監河侯借過米。按理,他為了解決無米之炊,應當象孔子困於陳蔡一樣,苟且就食,而在魯哀公國宴上才講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沒有這樣做。

魏王 召見莊子,見他一身補丁,問道:“先生這麼有學問,為什麼這麼狼狽呢?”他是一針見血地回答:“活在這種世道,怎麼能夠不狼狽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亂,衣錦玉食的人統統都是生瘡流膿的傢伙。

二、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 ,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願意讓楚王供奉珍藏。”兩個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三、莊子論天地初,不信神鬼

在莊子的時候,上天神明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事,特別是貴族,自認為他們的富貴命運都是他們親愛的上帝所賦予他們的特權。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恍兮惚兮”,就已不承認天地神造論,老子還說“道象帝之先。”

到莊子進一步從邏輯上解釋了這句話,他說“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能夠生出物質的原始的東西一定是超越物質形式的更高級的東西,它不是物,所以不能認識,無法說他如何存在。

所以他根本不使神鬼。他說“夫大塊(天地)載我以開,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活著就是活著,管他死後,他老婆死了,他敲著裝 的盆子,邊敲邊跳邊歌邊舞。朋友也是哲學家的惠施批評他不通人情,不會惋惜傷心。

莊子說:“人本無生死,形氣相變,是正常現象,你懂什麼!”真的,我們身上每時每分都在不斷的生死代致,到一定時候,一個過程自然結束,有什麼好悲喜的呢?

實際上,這是在挑戰神鬼論的同時,揭示的極為高深的哲理呵。

四、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麼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在邏輯學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說強加於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惠施古稱博學,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後邊,靠雄辯博學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五、莊子論美女不美

莊子說,世界上的事沒有絕對的真理。你說左傳毛嬙、驪姬是大美女,那只是一些人的看法,至多是人的看法。如果普天下的萬物唯其後最美的話,那麼,魚見了美女為什麼根本不欣賞,反而掉頭就跑呢?

他又進一步說,人睡溼地會得病,而泥鰍卻以溼地為天堂。再進一步,泰山比秋毫之未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過是秋毫之米,則秋毫也可以為山……

說這些幹什麼了?原來他的話中有話,他是說:你說某人美,我看不一定美;你說某人是聖賢,我看不一事實上是聖賢;你說他高貴,我偏說他在另一方面看是極其卑劣下賤……

六、堯舜卑劣

堯舜是儒家奉為聖賢的榜樣。莊子出於對封建社會殘酷統治的極端不滿,也一樣拿這些人開刀。他編了個善卷的人對舜帝的故事,說明帝王之流為權殺人,竊國為侯,行事惡劣而貌為仁義,王法實際上是為牝害人性,束傅人民而設立的。

莊子歌頌的善卷是什麼樣的人呢?“餘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飭;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這是標準的勞動自足的人,同時,也是對老子“民自富足”,最好是沒有王官的道治社會的描述。所以說,堯舜卑劣,多餘,有害無益。

七、莊子輕相位

惠施當了魏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因為兩人雖然有些理論分岐,仍然是哲學上的學友。這時有人挑撥說:“惠子你要當心,莊子來了,他的學問名聲比你高,對你的相位是個威脅。”

惠施果然下令提拿主子,搜捕三天沒有提到,他才放下心來。不料第四天,莊子卻從什麼地方神不知鬼不覺的又來求見。

惠施緊張的作了準備。莊子進來不久,悠然說道:“你聽說南方奇鳥鴆的故事嗎?鴆是鳳凰一族,從南海飛到北海這麼長的路程,不是梧桐不棲身,不是竹實不充飢,不是甘泉不欽用。有一天老鷹抓了只死老鼠,抓得特緊,生怕鴆搶了,你說,這時鴆會怎麼辦呢?”

惠施面紅耳赤,不知說什麼好。

八、莊子論儒士

許多人認為儒家和道家是勢同水火,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莊子一日到魯國見到了魯國群哀公。魯國本來就是儒學之國,哀公對莊子說:“我們這裡沒有人信奉先生你的學說,到處都是儒士,談的是儒書。”

莊子說:“好呀。不過依我看來,魯國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怎麼能說少了呢?”

“名符其實的太少。按理,儒服園冠方殿,園指天、方指地,應當知天文地理,有許多這樣的講究。便如你下一道命令,沒有真才實學敢著儒服者死,就可以看到真實情況。”

魯哀公果然下了一道命令,結果全國只剩下一個人敢著儒服上街。魯哀公召見他,果然是個奇才。這才知道,世上名不符實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所以,道家論儒家,不是純粹的攻擊,其實就是類似這種情況。

九、莊子和果園主

莊子在一個果園裡,拿著彈弓彈雀兒,也不知是為了好玩還是為了吃一回美味。這時果園主碰上了,懷疑莊子偷了栗子。

莊子說:“我剛才見到一個奇景。一隻螳螂瞄準了一隻蟬,迅速的伸出前足剛把蟬捕獲,不料螳螂的背後早就伏著一隻黃雀,趁螳螂不注意,一下子把它給吃了。你知道這是什麼回事嗎?”

“我怎麼知道?”“告訴你吧,這和世上的人是一樣的,只顧眼前的一點利益,卻不知道背後有很多危機在候著他呢!”

十、莊子借糧

我們前面說過,莊子很窮,沒米下鍋時,記得監河侯的小官和自己有一面之交,就向他借米。

監河侯是個小氣鬼,但也是個詭計多端的人。他推辭不掉,就說:“好呵,等些時候吧,我把封邑的租子收回來了,可以給你價值三百餘的糧米,讓你吃個痛快。”

莊子悠然坐下:“我剛才在路上聽到一陣呼救的聲音,找了半天,原來是一條小鯽魚。它被什麼人扔在車輪輾出的泥糟子裡,它對我說它快要渴死了,先拿點水給它活命。我想呢,一點水只能救得一時,就答應它到南方遊說吳越,讓他們興修水利,造一條渠把水引到這裡來,你說我這個辦法如何?”.

監河侯也趣:“那樣還不如到乾魚灘上找它呢。好吧,我先拿點給你。”

忘了莊子拿了沒有。不過莊子在另一個地方寫道,大抵富貴聖賢們的接濟窮人,都象個樣子.







古剎青燈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莊子講了一個鬥雞的故事:紀清子為大王培養鬥雞。大王顯然很喜歡鬥雞,希望紀清子能養出一隻友霸四方的鬥雞,能夠儘快出戰。十天過去了,大王就去問這個紀清子:我那隻雞能鬥了嗎?

紀清子回答說:還不行,因為這隻雞"方虛靨而恃氣",大公雞盛氣凌人,羽毛張開,目光炯炯,非常的驕傲,胸中有股氣。我們一般人認為,這個時候鬥雞不是正好嗎?但真正懂得訓練雞的人說,這個時候是根本不行的。

又過了十天,大王又問。紀清子回答說:還不行。儘管它的氣開始收斂了,但別的雞一有響動,它馬上還是有反應,還有去爭鬥,這還不行。又過了十天,大王第三次去問。紀清子說:還不行。他現在雖然對外在的反應已經淡了很多,但是它的目光中還有怒氣,不行再等等。

又過了十天,大王來問。紀清子終於說:這回雞差不多可以了。別的雞一些響動鳴叫,它已經不應答了。現在它像個什麼樣子呢?這就引出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成語,叫做"呆若木雞".紀清子說,這隻雞現在已經訓練得像個木頭雞一樣,"其德全矣",就是精神內聚,它的德性已經內化了,內斂了。所以,這隻雞往那兒一站,任何雞一看見它,馬上就會落荒而逃。這個時候的雞可以去參加鬥雞了。在《莊子》裡面,有很多寓言是發人深省的,因為它提供了與我們常人大相徑庭的判斷系統。

一隻雞如果去爭鬥的時候,就像一個將士了陣三通鼓一樣,需要趾高氣揚,需要躊躇滿志,需要有必勝之心張揚顯露。而莊子給我們的境界是,當它一層一層把外在鋒芒全都消除了,把一切的銳氣都納於內心。這並不是說,它沒有真正的鬥志了,而是鬥志內斂。這種時候,才可以叫全德。真正的爭鬥,取得勝利,不在於勇猛,不在於技巧,而在於德性。


社歌


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  莊子《莊子·秋水》   譯文: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


用戶1116709215549831


1、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  莊子《莊子·秋水》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龍之技

原文: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莊子·列禦寇》

寓意: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3、隨珠彈雀

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莊子《莊子·讓王》

寓意: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4、鵬程萬里

原文: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莊子《莊子·逍遙遊》

寓意: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的。

5、庖丁解牛

原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莊 子《莊子·養生主》

寓意: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掌握了事物的規律,辦事就可以得心應手。

6、 魯侯養鳥

原文: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 

——莊子《莊子·至樂》寓意:辦事要有針對性,否則必然失敗。

7、老漢粘蟬

原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莊子《莊子·達生》寓意: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8、井底之蛙

原文: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蝦、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莊子《莊子·秋水》

寓意:人如果長期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就會變得目光短淺,自滿自足。

9、匠石運斧原文: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莊子《莊子·徐無鬼》

寓意: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好的搭檔。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搭檔,要把本領發揮出來便很難。

10、猴子逞能

原文: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逃,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莊子《莊子·徐無鬼》

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11、邯鄲學步

原文: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莊子·秋水》

寓意: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不僅學不到別人的優點,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


西西嚷嚷


一、莊周夢蝶

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叢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暢,已經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

李煜曾有詩: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生死之間,是否只是一場大夢?莊子借夢蝶,模糊了真實和夢幻的界限。夢裡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場夢裡,那麼夢醒時分才是我們迴歸真實的時刻吧。

二、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這個故事變成了後來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心之間的不同,遠遠超過人魚的不同,人心七竅,混雜著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

不同的軌跡給不同的人帶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習慣。人心是一面鏡子,映照著身邊的人和事,只不過,有的被歲月打磨成哈哈鏡,有的被打磨成放大鏡,不同的鏡子看到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間都是無法理解的隔閡。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不應該輕易對任何人和事下判斷,人心各異,要懂得尊重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已經很不容易了。

三、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莊子還有一個故事叫“買櫝還珠”,一個人買了一個包裝精美的夜明珠,結果他留下的精美的外盒,把裡面的明珠還給了賣家。外面的盒子是名,裡面的珠子是實。烏龜死後骨頭被珍藏供奉是名,在水中潛行曳尾是實。

買珠人看似愚蠢可笑,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因名棄實的事情發生呢?為了名利而捨棄健康,放棄和父母的團聚,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是“買櫝還珠”嗎?



天天讀詩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無為而治”,“無用之用,是大用”,莊子的散文汪洋恣肆,想落天外,擅長以寓言故事,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特列羅幾個,與大家交淡。

一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岸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寓意: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不能妄自尊大。

二、屠龍之技

原文: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寓意: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學以致用。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世界本無龍,何處屠龍?

三、隨珠彈雀

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

寓意: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四、鵬程萬里

原文: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寓意: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的。正如陳涉所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五.庖丁解牛(略)

寓意: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掌握了事物的規律,辦事就可以得心應手,目無全牛,才能遊忍有餘。

六.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

寓意: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世上的事實在難以分辨。莊子在用一個最簡單的寓言來說明一個人類最沉重的疑問,即生死問題。

此外,還有涸轍之鮒,泥塗曳尾、惠子相梁等。


胡林平a


無用之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莊子問伐木者,這麼高大的樹木,怎麼沒人砍伐。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

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聽了此話,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不同的標準下,有著不同的價值。有時候看似無用也是用。人不能總是用“利益”來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天生萬物,各有不同,不單為取悅人而存在。

樹木彎曲,雖不能用,但是卻不能妨礙他自由自在的生長,這遠比成為棟樑更用。就像教育孩子,雖然孩子不能成為社會棟樑,但是卻不妨礙他發展自己的興趣,他的成長本身就有價值。


古納


《莊子》一書“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所以遺失了不少。現在通行的《莊子》,有莊子自著的《內篇》七,而《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基本是其弟子和後學所作。

書中的寓言故事除了著名的“鯤鵬之變”外,還有“鵷雛棲梧”“觸蠻之爭”“舔痔結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