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當我們看到一臺改裝車時,無論是否通過對避震器進行更換,從而獲得了更低的離地間隙。

改裝車車身上均會遍佈形形色色的改裝套件,而無論這些套件是否存在真正的空氣動力學效應,都似乎在向他人證明其在性能方面的爆發力。

相信對於任何一臺改裝車來講,賽車化的基因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無論這些套件如何兇猛,也與真正的賽車存在本質性的區別。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在大多數改裝車的升級過程中,均是以整車為基礎,從而對車身的部件進行拆裝,而並非是從零開始打造一臺車,同時考慮到車輛的使用環境,其改裝的程度也無法達到賽車的技術標準。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簡單來說,相比與賽車改裝,民用車的改裝更像是在一臺100%的量產車基礎上做減法處理。

根據改裝程度的不同,將其變成一臺完成度僅為50%-70%的半成品,隨後根據自己的需求,用改裝套件將其還原成一臺100%狀態的改裝車。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從改裝套件的實際角度出發,民用車改裝與賽車改裝便一目瞭然。

例如避震器的改裝,對於絕大多數避震器廠商來講,會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研發出性能與類別不同的產品,大體上分為街道版和賽道版的避震器。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其主要特性取決於設計結構和參數的不同,相比於復筒式的街道避震器,賽道版的設定則在結構方面會採用單筒式佈局,因為不必考慮到凹凸路面所造成的過度彈跳,即使將賽道定位的避震器安裝在用於公路行駛的量產車上,其顛簸程度和耐用性也會差強人意。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不僅如此,就輪胎而言,半熱熔胎作為公路和賽道兩棲使用的輪胎,在保證足夠抓地力的基礎上,還能兼顧耐用性,並且在乾地和雨地情況下均可使用。

倘若將賽車使用的全熱熔胎或者光頭胎開上公路,那麼性能和耐用性方面甚至還不及一般民用車所搭載的節能輪胎。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其實民用車的改裝更多是在基礎性能屬性不變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在捨棄一部分性能特性的情況下,對其部分特性進行提升。

考慮到侷限性較大和使用環境的需求,無論在配件定位還是改裝強度方面均無法與專業賽車相比。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相反,對於從零開始打造的賽車來講,需要率先將購買回來的整車全部拆散,對車架進行全車點焊,對基礎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升級。

在完成車架的補強之後,便需要將各式各樣的賽道化改裝件安裝在新車架上,從而替換原廠套件。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在改裝的過程中,由於考慮到不需要在公路行駛,或者說用車環境的改變,因此所有舒適性的配置會被一併拆除,車身上的每一部件均為提升圈速和性能服務。

無論從改裝流程的複雜程度,還是所耗費的時間、精力和資金考慮,均與量產車的民用化改裝分屬不同領域。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雖然民用車改裝最早源於賽車運動,並且兩者看起來存在異曲同工之處,但從本質出發,完全是兩種類型。

當然,並不是說民用改裝不及賽道改裝,原因在於民用化改裝作為一種對車輛的升級作業,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較多,需要遵從原車的技術規格與整體特性。

賽車與改裝車的區別,其實是兩者壓根不是一個物種!

而對於賽車改裝來講,這些因素所造成的限制則相對小很多,雖然改裝作業的過程更為辛苦,但在不考慮後期調校的情況下,並不需要耗費過多的精力。

因此一臺改裝車的價值與優劣,並不能以其改裝的類別和性能進行評定,由於用車環境和定位的不同,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