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乡村旅游稳步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将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特色饮食、传统歌舞、民俗礼仪、体育娱乐和文化遗产,打出民族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

围绕全域旅游的总体目标,祥云县坚持把利民、惠民、富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扶持和引导工作力度,用美丽打开致富门。

“尝新节”是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彝语译为“啋噷咗”,意为吃新米。自羌朗每年都要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彝族尝新节,在洋溢着丰收喜庆的氛围里,来自县内外众多游客与当地群众怀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观赏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品尝彝家人喷香的米饭、甘甜的美酒,欣赏民族文体展演,体验民族风情、风俗,热情的彝家姐妹还会端起吉祥的美酒给来客献上祝福。

依托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祥云县结合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农家乐、特色客栈规范规模发展,繁荣旅游休闲市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营造乡愁体验气氛,培育农旅乡愁文化。通过发掘整理和完善,“自羌朗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于今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波罗村被国家民委正式命名挂牌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随着青海湖旅游景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海湖畔旅游服务业持续升温,为周边村庄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就业平台,旅游服务惠民富民的朝阳产业。青海湖周边的沙龙镇七百村、花园村、青海营村、白石岩村和祥城镇下村、芮家营村的村民,自愿把土地以每亩每年1800元的价格流转给附近的农业企业,并选择就近就便到企业打工,既可以从土地租金中获得收益,打工每月还可得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

祥云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城市文化内涵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日益健全,农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讯员 陈应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