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導語:股市的錢去哪兒了?

中國股民們把自己投資股市的行為稱為“炒股”,這本身就揭示了股市的荒誕。然而我們的國家似乎只重視表面現象,而不怎麼考慮一個體系的傳導機制,忽略了過程而強調結果的後果定然是泡沫破滅後的劇痛。

我們先來想,股市是一個什麼東西,它是用來幹什麼的。

股市是一個融資的地方。一個企業要發展,需要充裕的資本,但是它自己沒有,就成了“難為無米之炊”的婦人(當然巧婦還是笨婦我們都不好說),於是它就要借雞生蛋。它跑到股市裡來,對人民大眾說,我希望你們能夠把錢投給我,讓我經營公司,賺了錢之後,你們的資本要素是要參與分配的。分到的這筆錢叫什麼?叫分紅、叫股息。

按照市場理論,一隻股票的價格為什麼會漲,因為供不應求。但在短期內,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量是一定的,也就是供給一定。所以股票價格和需求正相關。為什麼一隻股票的需求會增大呢?因為它的投資收益率高啊,也就是說,它的股息率高。一個公司只有做的好才有可能發股息,所以,業績好的公司才應該有高股價。

為什麼說“炒股”荒誕?在一個成熟的股市裡,股民們吃的是股息,這和利息是一個道理:每個公司就好比是一個銀行,哪家的利息率高,我就把它投在哪家(當然如果銀行給的利息率高,我就錢存進銀行)。然後我就可以躺在家裡睡大覺了。郎鹹平說,一個美國人只要從大學畢業開始把自己的錢投在股市裡,等到他退休的時候,這筆錢帶來的股息就足以養活他的後半輩子了。

可是我們的股民的賺錢方式是什麼呢?人人都在二級市場上倒買倒賣,所有人都在做短線。用低價買進一隻股票,等它的價格上升後轉手賣掉,一夜暴富的神話在中國股市的早期比比皆是。但是,你要想,一個非常優秀的經理人,他一年能夠把企業的業績提升多少,他有能力在短期內讓自己的所有股東都很有錢賺麼?股息可不是隨隨便便調高調低的,股價也就不會大起大落。可是實際中,股價確實是在大漲大跌啊。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炒股,炒什麼意思,炒作!

你買了一隻市價1元的股票,你希望它明天就漲到10元。當然憑空想象不會起任何作用。於是你行動了,這隻股票的大股東們行動了。你們用各種各樣的手段讓人們相信,這隻股票很有前途,會有很大的漲幅。當然你們的受眾對這些手段的反應會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為這隻股票只能漲到兩塊,那麼他就可能在1塊1的時候買進,1塊9的時候他就會覺得無錢可賺,就不買了;有些人認為這隻股票能漲到20塊,那麼他在17塊的時候也會買進。至於這隻股票真正值多少錢,這個公司的業績到底怎麼樣,管他呢。

有人一夜暴富,使得更多的想要一夜暴富的人不斷進入股票市場,這些資金的注入使得證券交易所的成交量大幅度提升,把股指的點數抬了上去。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從股市裡以這樣的方式賺錢,完全是一種“投機倒把”的行為。你並沒有實際地去創造財富,可是財富卻源源不斷地朝著你流動過來,是不是不勞而獲?你看到這裡面的道德風險了沒?一個老人手裡有一筆錢,你跑過去搶劫了來;同樣他手裡有一筆錢,你用高額回報誘騙他在高價位買進你的股票,然後把風險全部留給他,自己拿著現金跑掉。我想請問,這兩種行為在本質上有什麼兩樣?

當然可能你目光短淺,沒有看到這一點,你天真地以為大家在雙贏。當然你可能唯利是圖,看到了這一點,但你抵擋不住一夜暴富的誘惑。但股市裡不只有一夜暴富。投資失敗、自殺跳樓的事情也不少啊。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為什麼我們的股指跌下來了?

錢這個東西是不會憑空消失的吧,你也賠了錢我也賠了錢,那些錢到哪去了?

這次是你失策了,因為有人說服你在20塊買了一隻股票,他拿著你給的現金走了。但是這個時候,我們突然知道了這個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發現這個公司的股票實際只值3毛錢。OK,誰還願意做你的下家,誰願意花大於等於20的錢買3毛錢的東西?成交量下來了,股市綠了。與此同時,一些股市門外觀望的人發現所有人都在賠錢,就乾脆不往裡投資了,人們都沒了信心。所以政府才要救市嘛。

救市其實是政府拿錢買股票,把需求提上去,把價格提上去,讓你稍微有點信心,讓你覺得自己手裡那些只值3毛錢的股票又能賣10塊多了。讓那些在門外看的人覺得錢放在股市還是有可能賺錢的。

但是為什麼有的經濟學家會反對救市?首先,作為一個沒有投資股市的納稅人,你政府拿著我的錢去補貼那些因為貪心而在股市中被套牢的人,我心裡怎麼想,憑什麼我要為他們的投資失敗買單?其次,這筆錢投進去可以使得很多人解套,但是真的能杜絕錢通過股市的管道往少數人手裡流的現象麼?

這就好比在一個賭場裡,一個賭徒由於貪心而被騙,心裡很不平衡。這時候,他的單位覺得他要是再這樣下去就要影響工作了,於是給了他一筆錢,說別想了,就當沒有輸過算了。但是,這個賭徒真的會從賭場抽身麼?當然會有知足的人,小賭怡情嘛,輸了就輸了,反正公家把輸的錢給報銷了;當然也會有妄想翻盤的傻瓜,你給我錢我就又有了賭本不是?

但是責任在誰?自然賭徒要承擔一部分,出千的可是在逍遙法外哎。

中國有好多信託公司,他們在替廣大的群眾理財,人民大眾的錢聚集到他手裡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能足以控股一個企業,足以操縱金融市場。但這些經理們真的替你著想麼?你只是一箇中小股東而已,你的利益得失他根本不會在乎,他想的是,誰給他的錢多他就為誰服務。於是大股東和信託股東聯合起來坑害你,你還巴巴地要給他們管理費。

中國的信託公司沒有信託責任,中國的上市公司沒有信託責任。你敢把自己的錢給他們麼?

你們敢不敢我不好說,我是不敢,要賺錢還是腳踏實地的來,套人家的東西的白日夢還是少做。


制勝三把斧:技術、原則、人性

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我這裡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槓桿作用,而是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煉的過程。

技術、原則、人性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樣的呢?我以為,技術所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原則所解決的是萬一做錯“怎麼辦”的問題;而人性所解決的是原則能否真正執行的問題!

所以,人性是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準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準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原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原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原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原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氾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原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範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原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捱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原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原則是空洞的原則,沒有原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煉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原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一個交易系統的核心內涵

1、心態核心:

在交易系統沒有提出可交易各股時期,心態如何擺正,並且做到行與心合一,是交易系統能夠發揮系統交易的首要條件。如果,一套很好的交易系統,但心態急躁,無法忍耐空倉或者視那些持續飈升但不知道如何控制風險才為合理而又強行介入,那麼,作為脫離交易系統控制,導致的失敗,就不能歸咎於交易系統程序失敗,是心態失敗導致了交易失敗。因此,偶認為,心態是最重要的,心態決定交易系統的成敗。

2、得失核心:

不同的資金起點,有不同的得失。如100萬與3萬,年一倍,其交易次序是一致的,但掌握100萬的個體,其將收益目標降低到年50%,其收益高於3萬翻倍許多,其心理要求和技術要求就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導致了不同的交易繫系統性質,100萬的個體很有可能看重中線交易系統,3萬的個體很有可能看重短線交易。

3、技術核心:

強勢追高,強,什麼時期可以追,什麼時期不能追?追,高到什麼程度還可以追?強勢追高當指數形成中級行情的時候,才追高,這種是比較安全的。也可以在下降通道中追高,但這要取決於歷史統計,實際上,強勢追高是一種不理性的操作手法。在追高的選股時期,可以肯定手中有資金,行情在上漲,這部分資金踏空,那麼,如果有上面兩種交易系統,就不存在踏空。只存在速度上的不同。

4、控制核心:

在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因為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就需要資金管理來將不確定性(偶稱為風險)降到最大可控程度,這個並不是技術交易系統的內容。

5、跟蹤核心:

在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並交易介入。後市趨勢跟蹤系統是否有轉市的可能存在,如果存在,即立刻止贏。因此,好的交易系統,還應該有一個配套的好的趨勢跟蹤系統存在,以決定趨勢的終結,以便於,讓利潤奔跑。

6、空倉核心:

當交易系統沒有信號時期,是否能夠達到空倉所需要的心理素質,這也是交易系統成敗的重大問題。

一份好的交易系統,包含了心態、技術、要求、忍耐、控制等等。所以,交易系統是綜合分析系統。來解決在正確的時機、選擇正確對象、進行正確的行為的決策系統。

簡單規則,長期執行

為什麼交易太多?為什麼滿倉操作?為什麼搶頂逆勢?為什麼不想止損?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急於求成,僥倖成功。

大部分投資者在止損和持漲上,止損要做得好得多。止損可以控制風險,但是要成功最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做對看對時“持漲”。做不到持漲,也就無法實現以小博大,掙大賠小的原則。

大部分投資者都在做的是掙點就平,賠了等等的交易習慣,這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打開證交易的密碼是順勢?是時機?是止損?是資金管理?都不是!!!打開的證券交易的密碼是執行--簡單的規則,長期的嚴格執行。

再好的地圖不行動無法把你帶到目的地,再好的法律不執行無法防止範罪。期市成功的方法,規則,大部分投資者都知道,長期做到了,執行了就成功了。成功與失敗的分界不在於你知道多少,在於你做到了多少。

堅持做一個系統交易者

華爾街有句名言,“好的交易者是沒有觀點的交易者”,意思是說,交易者在交易的時候不應事先假定市場的方向,而應該讓市場來告訴自己市場的方向。如果我們較少被多空觀點束縛,思想靈活,當行情發生變化時,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對自己的交易策略作出調整。如果我們一旦被多空觀點束縛,思想失去靈活性,就會陷入固執的陷阱,當行情發生變化時,就很難見機行事了。

在投資市場,我們常常能看見一個人堅持自己的判斷,即使行情的發展已經明顯地與預期不符,但交易者還是堅持下去,直至場面失去控制。而一位成熟的交易者大概會有嚴格的風險控制,相信不會犯讓虧損無限制發展下去的錯誤,並且能很好的瞭解“好的交易者是沒有觀點的交易者”這句話的含義,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或多或少帶有這樣那樣的觀點的,特別是當手中持有倉位時,放棄多空方向的偏愛就很困難。我們的大腦總是在尋找與自己持倉方向一致的觀點,而忽視與自己持倉方向相反的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從我們持有倉位的那一刻起,便會不自覺地帶上了有色眼鏡,很難再使自己的思想保持客觀。也許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已經失去客觀這一事實保持清醒,充分認識到自己有陷入固執泥潭的可能。

交易大師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不對未來價格走勢進行預測”。交易大師只對價格變動做出反映。交易大師堅守自己的交易原則,系統怎麼說,交易大師就怎麼做。從交易心態上講,交易大師認為衡量交易心態是否良好的標準是:當持有頭寸後,如果心中強烈希望價格向著開倉方向運動時,則屬於心態不好的交易心理;當你持有頭寸後,如果不是期待價格向著你的開倉方向運動,而是做好了應對價格變動的各種措施,則是良好的交易心態。


炒股的人都有什麼結局?

其一、負債累累,盈利信心全失,且也籌不到本金,願賭服輸地出局,如跌深澗峽谷。

其二、對股市喪失信心,甚或厭煩股市,虧的不多,將就還能承受得起風險,卻不願再侍下去,而出局。

其三、虧光,但信心百倍,苦於搞不到任何本金,只好出局,或養牛,或殺豬賣肉,或幹水電安裝,開山劈路,去賺錢湊足本金,入市東山再起。這種人心志高,有精神,不怕苦,跟誰幹,受歡迎。

其四、沒有虧光,信心如燃,志比天高,一日三餐啃饅頭喝白開水,想省點錢,以利於股市本金減緩縮水。虧一下,賺一下,拿的沒有丟的多,白天苦苦掙扎,夜夜做好夢。這些人精氣神好,不怕困苦,樂觀生活,似乎有很多財富存在股市裡,早晚是他的似的,他也相信會成功,為成功努力的又買又賣,天天叫票脫掉三層皮。

其五、也虧,一邊在股市夢幻著,一邊做一份本職工作,為了發財,兩不誤。其能力差不多,處於賺與不賺的邊緣。渾身是勁,愉快高興,工作積級。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其六、什麼不幹,專職炒股,有自己的主觀主張,有自已的操作方法,盤感好,以交易為主題,大小統吃,不做虧錢事。天天對外黙不作聲,形影孑孤,貌視一切。自由散慢,行為自由。

其七、專職炒股,大本金運作,天馬行空,獨來獨闖。有自己的主見,較高的盤感,神妙的操法,不停地交易,如早市菜販子忙碌,大小統吃,不做虧事,雙邊自由交易,不看賬戶,只看交易利潤。對外無聲,內心沸騰,多愁善感,如入春來花開之園,似覺硝煙瀰漫,更多如一隻帆船傲行於波浪翻騰的大海之上。其內心之感觸只有他自己明白。


做股票首先不是學怎麼賺錢,而是學會不要虧錢。作為散戶,總會有看走眼和買錯股虧損的時候,但只要賺多虧少,長期就可以賺錢。如何減少虧損呢?

1、反向策略

如果想在股市賺錢,就要採取反向策略,儘量買低,一個簡單看法就是一年中的股價最低和最高價之間的平均價,位於最低點和平均價之間就屬於低買入區間。而要想在低買入區間購入股票,就要養成反向的習慣,在股市低潮時進場,但恰恰是越低越沒有人買,越高買的人反而越多,這就是大多數人最終賠錢的原因。

2、不瞭解就不買

導致散戶虧損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瞭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對他們來說,股市是旅店,住上幾天就離開。因為他們缺乏了正確的投資理念,自然難以在股市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他們站不穩腳跟,就好像無根之樹經不起暴風雨的吹襲一樣。想要在股市中站穩腳跟,那就必須做功課,只有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賺錢。股神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

3、“慢、穩、忍”

股票投資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穩”,“準”不如“忍”。與其快狠準,不如慢、穩、忍。在你最衝動的時候,稍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復理智,減少錯誤。“忙”中有錯,“慢”中少錯。許多人恐怕動作慢,會失去投資機會,實際上剛好相反。要賺錢,首先要學不虧錢。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是防虧的先決條件。

4、勿草率從事

一般散戶最常犯的毛病,是草率從事。一聽到“消息”,就不暇思索,馬上出擊。由於擔心錯過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他迫不及待地,把資本一股腦兒投在一隻股票上,希望一擊中的,賺個滿堂紅,往往結果卻相反。散戶從來沒有想過,被炒家相中的,往往都是劣股。劣股的大股東,因為沒有把握靠改善業績來使他們的股票增值,只好靠“炒消息”來謀利。被炒高的股票,回跌至原來的低水平後,往往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回升,這時散戶就被牢牢套住了。

股票投資,具有很多吸引人的優點,所以才獲得不少人的喜歡。但是要真正做好股票,卻不是輕易的事情。正所謂,看似容易,做好卻難。想在股市中賺錢,請先學會怎麼不虧錢!


李老師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1、抱著賭博的心態炒股的人

人們為什麼要炒股,基本都是抱著一種心態,賺錢,沒有利益的事情誰都不喜歡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踏入股市的第一步後,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條不歸路,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種類型的人,有保守型、穩妥型、衝動型甚至不計後果型,當然穩妥型和保守型的人居多,仍然會有一小部分衝動型和不計後果型的人群,這部分人群中大多數都是賭徒心理,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接觸到股市後,更多的是想追尋一種刺激或者說是為了賺錢而不考慮後果,就象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喜歡麻將,大部分人都玩五元、十元那種一次輸贏控制在千元以裡的麻將,但有一部分人就喜歡追求刺激,小麻將不喜歡玩,輸贏一次都在上萬元,玩股票的人與玩麻將的人心理是一樣的,喜歡賭博的人進入股市也是全力以赴型的,將所有的資金放在一隻股上,能壓大絕不壓小,賺一把資金會成倍增長,賠一下不甘心,會四處借錢想要翻本,為什麼我們會聽到某些炒股的人會跳樓或跑路,都是負債炒股造成的,對於抱著賭博心態炒股的人,即使開始賺錢了也不會收手,始終會一直炒下去,最後的結局基本都會很慘。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2、抱著理財的心態炒股的人

一些普通的人,有一定的控制力,炒股只是期望更好地分配自己的資金,使自己手中的錢保值或增值。投資理財永遠是有風險的,主要是如何將風險降為最低,身邊許多炒股的人,有的炒了幾十年,觀察其生活沒有顯著變化,沒有因為炒股而賺大錢,也沒有因為炒股而生活拮据。這部分人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經常學習和參悟理財知識,合理分配資金,有賺有賠,最終以年或幾年的時候去衡量收益。這種心態的人去炒股不會對生活有大的影響。也有一些同事與朋友,前些年一直熱衷炒股,但近年來金盆洗手了,問其原因,有說賺了點,也有說賠了點的,當然數額不會太大,對生活沒有明顯影響,後期業餘時間又有別的愛好或者事情去做,就將炒股擱置一旁了。總體來看,坤鵬論周邊炒股的人小賠居多,根據二八法則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只接觸過一位鄰居,在兩千年左右的時候,號稱炒股年收入一百萬,這是我見過炒股賺錢最多的人,後期這位鄰居經營多種項目的生意,經濟條件不錯。後期買了新房,搬走之後就再無聯繫了。炒股人的結局其實就跟我們平時生活的人是一樣的,有的人結局好一些,所謂好一些就是晚年經濟條件不錯;有的人結局不好一些,比如說跳樓與跑路的人,但我們平時生活中也一樣,有的人即使沒炒過股,晚年也生活拮据,所以許多事情都是命運安排好的吧。

炒股人的最終結局,好痛好痛的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