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非洲小國很有錢,人口198萬,卻約有4億噸石油

每當我們聊到非洲,第一印象往往就是一個“窮”字了得,但俗話常說萬事都有特例,雖說非洲總體經濟水平很差,然而有些國家其實並不是很窮,譬如加蓬國。

這個非洲小國很有錢,人口198萬,卻約有4億噸石油

加蓬國地處非洲中部西海岸,橫跨了赤道線。至於它是何時被納入由歐洲主導的近代世界,時間是1472年,葡萄牙冒險者搶先在此登陸,並建立了小規模的據點。

用於跟剛果河流域的剛果王國以及幾內亞地區的貝寧王國交易,在此之前該地區一直處於原始部落狀態,剛果王國、貝寧王國雖都曾將影響力向其擴張。

但葡萄牙來之時,上述2個地區文明體都沒能建立可行的穩定秩序,因此那時的加蓬地區是為典型的文明之外的“無主之地”,然而作為“發現者”的葡萄牙並沒能吃下這塊肥肉。

16世紀末葡萄牙國力因長時間跟西班牙武力對抗而走下坡路,作為由教皇認證的東半球主宰者地位開始搖搖欲墜,荷蘭、法國、英國等歐洲新興海洋國家進入殖民擴展期。

這個非洲小國很有錢,人口198萬,卻約有4億噸石油

一時間包含加蓬地區的中部非洲上演了四強“爭霸”的戲碼。在四國對峙期間,為了將對方排擠出去,佔據更多的地盤,四國決策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拉攏土著部落首領當槍使,讓土著用它們提供的武器互相殘殺。

1839年法國海軍軍官L.布埃-維約美跟當地酋長簽訂正式的合作協議,取得加蓬海灣南岸地區主權,至此法國獲得了爭奪加蓬地區的主動權。

因為有了這一紙協議在手,法國不再是第三方,而是當事人的身份,讓其跟其他國家爭奪土地之時,更能放開手幹,更加的理直氣壯。

1843年前後法國人在加蓬的“永久性”居民點利伯維爾(自由城)拔地而起,正式拉開了法國人征服非洲西海岸的序幕。

這個非洲小國很有錢,人口198萬,卻約有4億噸石油

此後百年之間,法國人依靠利伯維爾為主要節點,相繼將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加蓬、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和乍得地區納入囊中,並於1910年1月給其取了一個大名號——法屬赤道非洲。

法國如此這樣的統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掀起殖民地獨立浪潮。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法國政府不得不在1957年 1月《海外領地根本法》,給予加蓬半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以示安撫。

但加蓬人民並不買賬,各種反抗遊行此起彼伏,為了控制局勢法國軍費開始竄竄的往上漲,而這對於剛從二戰走出來的法國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那時法國連恢復本土生產的錢都捉襟見肘。

這個非洲小國很有錢,人口198萬,卻約有4億噸石油

諾曼底戰役後的法國城市聖洛

因而法國政府在1960年7月5日“斷尾求存”,同意移交政權給加蓬人民。按照我們部分人常識中的劇本,只要歐洲人放權政權,獨立的非洲國家一定會一塌糊塗。

而這一常識在加蓬完全沒有用,因為在獨立後政權相對穩定,配合上老天爺賜予的豐富自然資源,以及不大的人口基數,獨立後的加蓬很快就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加蓬2016年的人口只要198萬人,但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約4億噸,鐵礦儲量8至10億噸,黃金、鎳、鉻、鋅等稀有金屬的儲量也名列全球前列。

同時根據中國駐加蓬經商參處的資料,2008年,加蓬國內生產總值人均10, 941美元,而我們中國2016年人均才5.4萬人民幣。可見這個非洲小國,在人均GDP這事上一度遠比我們中國富。

參看資料:加蓬人均GDP在非洲國家排名第三 駐加蓬經商參處

中國駐加蓬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加蓬:商務部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