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舌尖3》問:這是美食節目嗎?好吃的呢,我怎麼沒看見?

《舌尖3》你們都看了嗎?看了幾集?

我7歲的女兒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的資深觀眾。以前電視上但凡重播《舌尖1》和《舌尖2》,她必然會守護遙控器,不再讓任何人換臺。她會一邊看美食,一邊跟我討論,說得最多的是:“媽媽,你快看,這個,看起來好好吃!咱們也去那裡吃,好不好?”這一次看《舌尖3》,她還是習慣邊看邊提問。

孩子看《舌尖3》問:這是美食節目嗎?好吃的呢,我怎麼沒看見?

但她的問題是這樣的:

穿山灶哪個鍋做哪個菜?

在第一集《器》裡,記錄片裡介紹了穿山灶,土砌好的灶頭就像一條土龍,從高到低的灶眼上坐著不同的鍋。介紹詞一閃而過,只提到不同的灶眼溫度不同,適合蒸炒煮燉煎炸等不同的做法。可是,是高的灶眼溫度就高嗎?哪個灶眼適合哪種做法?我沒聽到介紹,不知道。對閨女的這個問題,我只能攤攤手。

是用鐵鍋做出來的菜最好吃嗎?

看到紀錄片介紹打造鐵鍋的流程和艱辛,我女兒看得漫不經心。但她隨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媽媽,這不是美食節目嗎?為什麼要介紹鐵鍋?是因為鐵鍋比別的鍋做菜都好吃嗎?”

對啊,為什麼要介紹鐵鍋呢?為什麼呢?我也蒙了。鐵鍋做出的,又是哪一道飄香美食呢?

孩子看《舌尖3》問:這是美食節目嗎?好吃的呢,我怎麼沒看見?

十大碗到底是哪十碗?

看完《宴》這一集,女兒只問了我這一個問題:媽媽,十大碗到底是哪十碗啊?我怎麼沒看到?

當時,我的內心獨白是:女兒,你的問題真到位,媽媽也沒看到!

女兒類似的問題還有:“不是在講美食嗎?怎麼說到做口紅了?”

“媽媽,徒弟給師傅慶祝生日,到底做了什麼好吃的呢?我怎麼還是沒看到啊!就看見師傅跪在地上哭……”

看完第4集《養》,女兒表示:媽媽,我不想看了。這裡也沒有美食啊。全是說些跟吃沒關的東西。不好看。您也別看了!

孩子看《舌尖3》問:這是美食節目嗎?好吃的呢,我怎麼沒看見?

我想,7歲女兒的反應是真實的,也很能說明問題。

美食記錄片,最緊要的還是要突出“美食”這個抓手。從食材的採集到處理,到做法,到原理,觀眾需要了解,需要跟隨鏡頭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精妙。

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美食可以是智慧,可以是情感,可以是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平衡,但所有這些,都應該沿著美食這條主線做自然而然的延伸,而不是強加上去的生硬表達,更不能喧賓奪主,為表達而表達,和食物逃離開來,變成兩層甚至是更多層。

我突然無比想念《舌尖1》和《舌尖2》了。

孩子看《舌尖3》問:這是美食節目嗎?好吃的呢,我怎麼沒看見?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小學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家長的自我成長和幫助孩子心智健康。快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