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可這些都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歷史上的諸葛亮北伐戰爭真的六出祁山嗎?

先放一張諸葛亮北伐的圖,相信大家就會明白了。

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諸葛亮北伐圖示

公元228-234年,諸葛亮一共進行北伐六次,但是從地圖上來看,六出祁山的典故完全是不存在的,真正的北伐戰爭只能算是二出祁山或者六出漢中。

可是蜀漢之中的諸葛亮為什麼要執意北伐呢?

1、先帝劉備的政治藍圖

劉備自出道以來,畢生的政治追求都是興復漢室,掃除賊寇,但是奈何幾十年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場所,可無奈的是,他仍然未能完成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

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這是劉備最為無奈的地方吧,雖有滿腔的政治抱負,卻仍然無法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終於在幾年的時間裡,讓自己的政治藍圖進了一步,可是和東吳的夷陵大戰,劉備大敗,這對於已過半百之年的劉備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夷陵大戰劉備敗走白帝城,不久便去世了,劉備奮鬥了一生,終究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白帝城託孤,劉備更多的言語應該仍然想著去匡扶大漢王朝,雖然此時此刻,岌岌可危的大漢王朝已經滅亡了,可是他心中的政治理想變成了掃除漢賊,像曹丕的曹氏政權,孫權的東吳政權,這些政權的存在彷彿一把懸頭之劍,讓他不願意離開這個奮鬥了40多年的世界,可他終究還是離開了,他的理想,他的政治藍圖都寄在了諸葛亮的身上。

2、諸葛亮的政治理想

這幾年好像黑諸葛亮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愈演愈烈。

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我一直想不明白諸葛亮作為蜀漢政權的股肱之臣為什麼被活生生的說成了一個奸詐小人。

諸葛亮跟隨了劉備16年,在蜀漢政權中有很高的威望。

今南方已定,

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是崇高的,即使他在後來刻意扼殺內部政權也好,但是《出師表》足以見他的一片赤膽忠心,雖然說漢室早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攘除奸兇的崇高理想仍然需要去實現,已經年過半百的他仍舊披掛上陣,雖然幾年的北伐無功而返,但是諸葛亮的政治理想也許已經實現,那就是為蜀漢儘自己最後的綿薄之力。

三國:諸葛亮六年北伐,無功而返,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3、三國局勢

還有一點在三國後期,三個政權的實力已經漸漸顯現出來,三國初期勢力變化的可能性也許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到了三國後期,隨著曹魏政權的越來越鞏固,相反的蜀漢政權的危機感便越來越強烈,幾年的發展,蜀漢政權無疑是最弱的一個政權,對於諸葛亮來說,與其任人宰割,不如以攻代守,在氣勢上碾壓敵人。

北伐大業終究還是沒能順利完成,但是諸葛亮的一聲生卻無私的貢獻給了蜀漢政權。

身居高位,不自傲,實在難得的良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