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的

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的

相信看過宮廷戲的你,一定會發現,在歷史劇中,只要是頒佈聖旨,都會在聖旨的開頭寫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管是什麼朝代的,聖旨的開頭都是這樣的,這真的符合歷史事實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聖旨中,奉天二字,指的是朱元璋當時所在的奉天殿,引申為遵照天意,說白了就是皇帝的權利是天給的。

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的

奉天殿正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建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建了一座皇城,並將其中最大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棣繼位,遷都北京,又將奉天殿原封不動“搬”到了北京。

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的

其實說這句話始於明朝,還有一個依據,就是朱元璋所捧的大圭上刻有“奉天承運”幾個字,這個說法見於明萬曆年間的天文學家沈德符。

其實這句話,這樣斷句也是不對的,應該是奉天 承運 皇帝 詔曰。奉天,指的是代表居於奉天殿,承運,指的是繼承新生的氣運,實際是君權神授,皇帝,就是皇帝的意思,詔曰,就是發佈昭告說。

清朝入關後,奉行的依然是明朝的制度,所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清朝也有記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