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我国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自古至今,有许多名人与茶结缘,不仅写有许多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三位文坛巨匠的茶事轶闻。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名家茶趣之巴金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巴金喜欢喝茶,却不太讲究,家家户户都有的白瓷杯,就是他的茶具。泡的方法也简单,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味道自然也很一般。而且,他喜欢把茶叶丢在书柜里,这样,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实在难以下咽。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好友许四海是制壶大师,实在看不下去巴金这样糟蹋茶叶。于是,他送了巴金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为他表演茶艺。

还别说,制壶大师确实有一手,他冲泡的茶,还未喝,香味已经在房间里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一口气喝了好几杯。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名家茶趣之老舍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他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一次,他到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热水瓶。老舍颇为开心,赶紧泡好一杯茶,准备慢慢品。没想到,刚喝了几口,一不注意,服务员端起杯子给倒掉了,老舍很生气:“难道她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实,这是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为老舍喝完了,很体贴地为他倒掉。

后来,嗜茶如命的老舍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价高涨。“不管我愿不愿意,近来茶价的增高已叫我常常起一身鸡皮疙瘩。”粮食涨,茶也凑热闹,茶和粮食确实一样重要,难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阵,并不见他真正戒茶。

名家茶趣之郭沫若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郭沫若的故乡是四川乐山沙湾镇,那里弯弯曲曲的茶溪,青翠欲滴的茶山,从小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11岁的他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

他到全国各地,遇到好茶,都少不了品茶的环节,一开心,忍不住题诗写字。因为喜爱茶,所以他连剧本都不放过。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在1942年的剧本《孔雀胆》中,他借主人公之口,说出自己的泡茶心得:“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

寥寥数句,足以看出他的功夫茶艺确是十分细致的,相较于现在出版的很多茶艺著作,也十分具有操作性。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茶”字拆开来,可见,人在草木之中,显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茶道其实就似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品尝之时,需要你足够的心静,细细品味,心态平和地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和谐。娴静美好的生活,从一杯好茶开始。

点击文章左下方原文链接

即刻购买饮唐风茶

品茶道,闻茶趣,细说巴金、老舍、郭沫若与茶的不解之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