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是底鉤觸底還是鉛墜觸底?

享釣魚APP

野釣鯽魚底鉤觸底還是鉛墜觸底,到底哪種方式正確呢?我覺得都是說的比較片面的,只不過兩者適宜的不同水情下的野釣鯽魚。

野釣過程中,我們通過調整浮漂目數,來調整雙鉤在水底的狀態,而提問的釣友提問的兩種雙鉤在水底的狀態,正好代表了浮漂調釣靈敏還是調頓的兩個方面。底鉤觸底為靈敏,鉛墜觸底為頓

而提問者的釣法,跟老大爺說的釣法,兩者到底是什麼根據呢?我覺得我們首要的還是根據鯽魚的習性來決定,如果鯽魚活性差,吃口小,還是以調靈敏為宜,如果鯽魚活性強,吃口迅猛,小雜魚多,為了避免無效的吃口,以調頓為宜!但是此時如果過垂釣鯽魚用商品餌,在小雜魚較多的時候,如果調成鉛墜觸底,那麼這種調漂方法就是錯誤的,如果用紅蟲蚯蚓作釣,完全可以調成鉛墜觸底

因為野釣環境經常會遇到走水颳風小雜魚等現象,以及我們垂釣餌料吃口明顯不明顯問題,所以我們在調漂時候針對不同魚情水情,必須要有所改變。下面就來總結一下野釣鯽魚不同水情魚情餌料等情況下的最佳調漂方法

1、無小雜魚輕口魚不走水環境下,調高目釣低目,因為餌料不同,此時一般調5-8目,保證底鉤到底即可;

2、輕口魚走水環境下,調中目釣低目,減緩走水情況,但是如果是北方冬季的輕口魚走水環境,此時不建議如此調漂,有幾種釣法,減短子線之後再調中目釣低目,或者減短子線打滑鉛,或者調高釣低,等浮漂走水出窩後就重新拋竿;

3、魚活性強,此時候一般小雜魚多,再加上走水等水情,用拉餌垂釣時候,一般是調中目釣比中目稍低的目數即可,如果鬧小雜魚厲害調低釣低。如果用蟲餌,此時候可以調低釣低,或者調低釣高一兩目。

綜上所述,野釣鯽魚時候,到底是底鉤觸底正確還是鉛墜觸底正確,還是取決於魚的活性。而野釣環境下,無論什麼水情魚情,我覺得垂釣鯽魚,最合適的就是雙鉤到底,根據水情魚情等調整子線的彎曲度。先調5-8目,底鉤到底鉤,雙鉤掛餌正常作釣,如果漂相不是很明顯,繼續減鉛皮,如果漂相明顯,殺竿空竿幾率很大,那麼就加鉛皮。這個也是野釣實戰中比較實用的一個小技巧。因為我們到了一個水域沒辦法立馬就判定我們到底該如何調漂

我是孤獨的垂釣人,我只注重野釣實戰,一切以野釣實戰爆護連桿為目標,喜歡的釣友可以加個關注!

辛苦碼字不易,覺得分析不錯,看完記得給個贊哦!謝謝支持!



孤獨的垂釣人

不繞彎子,依據個人的經驗和鯽魚吃食的特性,我的建議是魚鉤觸底。下面來說說之所以這樣選擇的原因。

魚鉤觸底在漂相上的反應就是靈敏度比較高,一些細微的變化也能表現出來。鯽魚吃食的習慣一般試探較少,只要是魚餌適合口味,大多都是發現餌料了便直接咬鉤吞餌,那麼高靈敏度的漂相就能更快的作出反應。同時鯽魚吞餌後大多都是在原地轉小圈,特別是小鯽魚,基本都不會大範圍的遊動或是逃離,如果魚漂反應遲鈍,這種情況下漂相的變化就會很小,將會延誤揚竿的時機。

鯽魚吃食的這種特性在七星漂上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們都知道七星漂是沉幾粒浮幾粒的狀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水面的浮漂沒有任何動作,而水下的在細微的轉著小圈,這就是典型的鯽魚咬鉤了的反應,這種時候及時揚竿十有八九都是鯽魚,並且中魚的幾率很大。如果是採用比較鈍的釣法,這種情況下魚漂基本不會有太大動作表現,那麼同樣也會錯失揚竿時機。

很多釣友都說魚漂反應太靈敏總會在他魚類騷擾搶食的時候造成誤判或是過早的揚竿,首先要明白一點,無論是鈍的釣法還是靈敏的釣法,招致小魚和其它魚類的騷擾都是不可能避免的;如果是因為害怕小魚搶食動漂而選用較鈍的漂相,只能說這是一個掩耳盜鈴般搞笑的做法,因為這樣根本解決不了魚兒的搶食,只是抑制住了漂相,該搶食的魚兒依然在搶,並且由於魚漂反應不出這種較小的動靜,那就只能讓魚餌在水底被蠶食殆盡。如果是選用比較靈敏的釣法,只要熟知了鯽魚吃食的特性和漂相特徵,就能輕易的判斷出是否是鯽魚在吃食,遇到騷擾我們就能更準確的做出判斷。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個人認為野釣鯽魚觸底的優點要大於躺底。

以上個人淺見,望廣大釣友多多交流指導!


L繁凡

題主你好,我是老鍾,愛好野釣,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們野釣時多以鯽魚鯉魚目標魚種,在野釣鯽魚時是底鉤觸底好呢還是鉛墜觸底好呢?就以我自己多年的野釣經驗分析一下。

底鉤觸底或鉛墜觸底都各有其利弊。

先說說底鉤觸底。

底鉤觸底,上鉤懸浮。在調漂時多為調的高目釣的低目(如調五釣一,調六釣一),調漂時讓浮漂剩餘更多的目數,利用浮漂的浮力讓餌料一鉤觸底一鉤懸浮。

此法調釣的太靈,在魚情很好時較實用,而野釣時水廣魚稀,難有魚情很好的時候。且調釣的過於靈敏在野釣時遇小雜魚鬧窩浮漂會有很多的虛假信號,易出現提竿空槍現象。

再說說鉛墜觸底。

鉛墜觸底,相對底鉤觸底明顯較鈍 ,在調漂時多為調平水釣二三目,調漂時空鉤半水調平水,找底後掛餌釣二目。

此法調釣較鈍,但更適宜野釣。野釣環境時有走水走漂,小魚鬧窩的現象發生,此法在小魚鬧窩時可過濾很多的無用漂訊,還可抵抗輕微走水。

其實我們在野釣時雙鉤在水底的狀態要根據水情魚情進行適時的調整,管它是鉛墜觸底還是雙鉤懸浮,調整到能夠中魚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老鍾愛野釣

窩裡魚的密度大,魚搶食時,鉤觸底。窩裡的魚較大時,魚吃食較謹慎,鉛墜觸底為好。鯽魚是魚中紳士,通常情況下,鯽魚吃食後呈45度往後退,所以大都是頂漂提杆中魚。

本人以為,野釣時短子線鉛觸底釣鯽魚比較穩妥。這裡面還有其他因素:如鉤的大小,用大鉤宜鉛觸底鉤橫臥,小鉤細線則宜鉤觸底。又如餌料,用活餌宜鉛觸底鉤橫臥以讓活餌狀態更好,用面餌小鉤宜鉤觸底以利魚兒一口呑。


不糊塗時塗糊不

可以確定,這兩種釣法都可以,也都常用。你說的底鉤觸底,不是很恰當。這種釣法是懸墜釣法,追求的是靈敏,在用商品餌料的時候,多數都是這種釣法,準確的說是,上鉤輕觸底,下鉤躺底,
這種釣法,浮漂信號靈敏,能快速抓住有效信號,使用商品餌,能在釣點內形成霧化區,更有效的誘魚。鉛墜躺底的釣法,是釣魚人使用了幾千年的釣法。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這種釣法的優點是,不用調漂,在鉛皮座上多纏鉛就是了。水下不平也沒關係,風大的天氣,小魚鬧鉤,用這種釣法很有效,特別是用蚯蚓紅蟲之類活餌的時候,這種釣法,比起懸墜釣法釣到的魚都大,


因為餌在水下比較穩,大魚不會和小魚一樣,看到食就去追。所以這種釣法經常釣到大魚,


聖火廣告裝飾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爭議,懸墜釣法各和鉛墜躺底釣法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針對釣鯽魚,這兩種釣法會有一定的差別。先說懸墜釣,以靈敏度為代表的一種釣法,配上細鉤小線,鯽魚的每一個吃口動作,可以清晰的通過漂像,反映出來給我們的眼睛。鯽魚一般吃口較輕,鈍口抓魚讓人越釣越喜歡。

但小雜魚瘋狂的地方釣鯽魚,靈敏就不是那麼靈驗了。整個漂就像在跳舞。鉛墜躺底釣法就可以彌補這種情況,鯽魚吃口,黑漂情況較多,可以說釣到的都是吃死口的魚。 傳統釣法較多使用躺鉛釣。

一般小雜魚較少的情況和春冬兩季使用懸墜釣法,魚獲會相對較多。鉛墜躺底釣法比較適合小雜魚較多和夏季秋季。


餘二兩

鉛墜到底是傳統釣法常用,基本是看浮漂上頂中魚。

而現在流行的懸墜釣,釣靈的時候,是上鉤懸浮,下鉤到底。當然也可以單鉤到底。這種釣法是非常靈敏的,同時主抓的是浮漂有力的小鈍口,也就是魚將餌料吞入口中的一瞬,當然也可以抓上頂、下滑等多種漂訊。所以非常靈敏,上魚快、中魚率高。

而且懸墜釣也是可以根據魚情,調整到鉛墜觸底的,應用範圍很廣,這也就是這種釣法流行的原因。所以你的釣法沒錯,只是對調釣理解的還不夠深入,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文章,相信你就不會迷惑了。


燕趙釣魚人


野釣鯽魚是底鉤觸底還是鉛墜觸底?從理論上來說,都無可厚非,只是調漂的方式不同而己。但調漂方式的不同,是會使線組出現調釣的不同,是底鉤觸底?還是鉛墜觸底,是由作釣環境,漁情,釣法所決定,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行就市,所謂釣無定法即是此理。



先說底鉤觸底,上鉤懸浮,是為不靈不頂頓,是非常符合臺釣中心思想的,但理論上的成功是要在實踐檢驗為準繩的。野釣環境複雜,水底有雜草,水面有風浪,可能還有走水情況,有這種情況,追求靈敏還有用武之地嗎?



鉛墜觸底,抗風,走水情況應付了,可水底有雜草,兩鉤躺底易掛水草,且此釣法屬於釣鈍,大鈍,小信號出不來,或漂汛模糊,錯過中魚最佳時機,空自嗟嘆。





那野釣到底該如何調釣呢?釣無定法,視作釣環境,漁情,釣法而定。如果魚層發生變化,及時改變釣法,找準魚層,才是硬道理,什麼釣底,釣行程,釣離底,釣定層,飛鉛,釣水皮等要靈活運用,漁獲還會少嗎?


魚不開口咋整

我是“釣技百事通”作者

1鯽魚屬於全永泳層魚類

2如果釣底的話鉛墜觸底屬於傳統釣的範疇,屬於釣頓,子線應用短子線,不超過十公分,滑鉛釣法。優點可以快速到底,避免小雜魚中上層搶食。缺點釣的比較頓。

3釣鯽魚底鉤輕觸底,上鉤懸浮是最靈的釣法,雙鉤觸底直至鉛墜到底,是越來越頓。

4一般控制好餌重,半水調4-6目,釣2-4目,都屬於底鉤觸底,上鉤懸浮或輕觸底的狀態。

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加關注,留魚言必回覆


釣技百事通

鉛墜觸底太頓了,一般野釣鯽魚是生口魚,所以可以釣得靈一些。
就個人看法而言,我會選擇底鉤觸底。理想狀態下的調4釣2,鉤餌在水底的狀態就是底鉤觸底,上鉤懸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野釣鯽魚也不一定會這麼調釣,我一般用的調5目釣2~3目,效果非常不錯,基本上空槍率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