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三国蒋干其人?

闪电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其蹩脚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赤壁大战中曹操的两次重大失误,杀蔡瑁张允和铁索连船,皆拜蒋干所赐。最终,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兵败如山倒,狼狈不堪的逃回北方。在败逃过程中,蒋干为了掩护曹操,与其互换衣服,被埋伏在葫芦口的张飞所杀。

从蒋干在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的险境中主动请缨充当说客,到后来兵败忠心护主的表现来看,虽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他对曹操也算是忠心耿耿,只是好心办了坏事。窃以为,以曹操的画风来看,他断不会痛惜蒋干,说不准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即使蒋干不被张飞所杀,也势必被恼羞成怒的曹操干掉。



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真实历史上的蒋干并非如此不堪,他是一个被罗贯中严重抹黑的人物。

据《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个评价不低,蒋干也确实渡江劝降过周瑜,但也只是轻描淡写,心照不宣的互相试探,合则来不合则去,并非《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被周瑜玩弄于股掌之间。



事实上,蒋干渡江回来后,向曹操称赞周瑜气宇不凡,素怀雄心壮志,不是言语所能离间的,言下之意,是劝曹操打消招降周瑜的念头。

《三国演义》一直捧诸葛亮踩周瑜,为了弥补周瑜,又拿蒋干开刀,蒋干无疑躺着中枪,确实有些憋屈。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你想是不是,我们当今现代人是不是好多也都一直是这个想法呢?在老罗的笔下,我们记住了这个人物,但却不是历史上所记载的美名,反而是老罗编写下的丑名了。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蒋干到底咋样,到底是不是老罗笔下那个被戏耍和愚弄的腐儒,被用离间计所利用,还自以为功,最后成为笑柄的家伙呢?

很显然不是的,《三国志·周瑜传》中描述蒋干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可见其评价之高,可以说整个三国所有谋士中,能得到这个评价的都不多。

再看事迹,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可见其才华方面毋庸置疑,再看胆略,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如此胆量也是丝毫不逊色于关公的“单刀赴会”和诸葛孔明的“只身过江东”的“舌战群儒”了。

并且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蒋干被操哥指派到江东招降,但蒋干其实表现的很是风度翩翩,并在短短时日之间明确周瑜之心,告知操哥:周瑜雅量之高难以言喻,即劝之放弃招降的念头,至于三国中的被离间的傻x,倒是没有提及,可见演义之事,听听也就罢了,当不得真。


老梁说历史

透析蒋干

呈现个性解读,展示百态历史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人

我们所了解的蒋干,基本上是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首先那我们就来分析书中蒋干形象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蒋干主要出现在赤壁之战前夕。

在赤壁之战中,蒋干作为曹操的谋士加说客,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派遣蒋干去东吴策反周瑜

然而当时的情况确是,周瑜正担心曹操帐下蔡瑁,张允二人,〈原因,曹操军队属于北方人,不善水战〉,而这时蒋干正好来到东吴,在书中,周瑜将计就计

通过一系列情节,以反间计,诱导蒋干偷走蔡瑁,张允二人的投降书〈最著名的蒋干盗书情节出自这里〉,结果导致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二人

之后还有一件事,更是把蒋干刻画的如同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在蒋干盗书之后,庞统向周瑜献了一计:连环计

可是,当时实施这个计谋却有一个难点,因为实施这个计谋要使得曹操不能生疑,可是,正好在这个时候,我们所讲的主人公,蒋干,第二次过江,来到东吴

从而,再蒋干的引荐下,曹操信任了庞统,所以使用了庞统所献的连环计

正是在这一契机之下,蒋干成功的瓦解了曹操的80万大军,更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成为了十成十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经典人物


历史中的真实蒋干

其实,在历史中,蒋干的原形并没有这么差劲,而且是当时十分出名的辩论家

根据《三国志.周瑜传》中的描写,蒋干是一个有仪表有,容貌,有口才的人

更是在赤壁交战前夕,在东吴和蜀汉虎视眈眈之下,驾着一叶孤舟,孤身驶向东吴策反周瑜。〈这种气魄,在5000年的历史中都很少见吧!〉

虽然说,最后虽然没有策反成功,但其表现出来的气度,亦是很洒脱的


历史与小说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读到这个情节,就感觉怎么会有这么逗的人?

于是就特意去查了一下关于蒋干的资料,才发现,原来是罗贯中,为了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从而刻意丑化了这一角色

既然说,已经知道了,是刻意丑化的,所以,刚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就想把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告诉大家,还蒋干一个真实的历史形象


欢迎大家的阅读(✪▽✪)


文史解读


蒋干是一个被三国演绎丑化了的凤凰男。

《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演义,仅就其所刻画的众多人物而言,或神化(诸葛亮),或丑化(曹操),或虚构(貂蝉)。 其中最该喊冤叫屈的当数江淮大才子蒋干。 “群英会”中的蒋干,被描写成一个形容猥琐、几近弱智的小丑,这与蒋干的历史真面目相去甚远;而“蒋干盗书”的情节更是捕风捉影,纯属文学虚构。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精彩故事。曹操大军南下,剑指东吴。在这军事对峙紧张的关键时刻,曹操手下幕僚蒋干前去拜访了东吴主帅周瑜。 曹操派蒋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劝降周瑜,达到“不战屈人之兵”的目地。周瑜对蒋干的到来给了很高规格的接待,举行了名曰“群英会”的欢迎宴会,让蒋干参观了东吴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为了体现与蒋干的的亲密,周瑜还与蒋干同塌而眠。心怀鬼胎的蒋干盗走了周瑜的密信,谁知竟是周瑜的圈套!曹操派蒋干去吴营打探军情,而周瑜正想着如何除掉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便定下“反间计”,诱导蒋干盗走蔡、张二人给周瑜的假“密信”,曹操中计,信以为真,错杀蔡瑁、张允,为周瑜除去了的心腹大患。而曹操的水军也便成了“旱鸭子”,之后就成为赤壁大战的水上活靶子,只有等着任人宰割和烧烤的份了。 之后,蒋干二度过江时,又落入周瑜圈套,把庞统引荐给曹操,使曹操中了“连环计”。于是,在后来的赤壁大战中,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如此蒋干,实在是曹军大败的罪魁祸首,蒋干在民间百姓中的形象也由此而成为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与小丑。 其实,蒋干比窦娥还冤。



正史《三国志》中虽无蒋干的单独传记,但裴松之为《三国志·周瑜传》作注时所引录的《江表传》中,对蒋干其人及“过江说瑜”有完整记载。《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所记大致与《江表传》吻合。从中,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及其事由始末: 其一,被描绘成小丑的蒋干本是儒雅帅哥。 《江表传》上说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可见这蒋干本是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而并非鸡鸣狗盗式的小丑形象。他的才能、机辩闻名于长江、淮河之间,甚至一时难以找到对手,是江淮间“独孤求败式”的大名士。 如此机智精明之蒋干,岂能连续中周瑜的计谋。 其二,“过江说瑜”因被识破而“终无所言”。 当时,曹操确实秘密派遣蒋干去游说周瑜归顺自己。 蒋干换上平民百姓穿的布衣,戴上葛布做的头巾,以朋友身份去看望周瑜。 不料,一见面周瑜便说破了他的来意:“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江表传》与《资治通鉴》所载一字不差)。 蒋干只好说此行的目的是老朋友间叙叙旧,别无他意。 这之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军营,巡视仓库、军用物资与武器装备,进而设宴款待蒋干,间席让蒋干观赏自己的侍女、服装、饰物以及珍宝,意思是:东吴对我周瑜不薄,有美女、珍宝赏赐呢。周瑜借着酒兴进一步明确表态说:“大丈夫生活在世,遇到知己的君主,外表上有君臣关系,内心却情同骨肉,言听计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即使苏秦、张仪重生,能转移其心吗!” 蒋干便笑着只谈双方友情,知趣地只字未提劝说之事。 回去后,蒋干即如实向曹操禀报说:这周瑜志向远大,不是用言语所能挑拨离间的。

由此可见,“蒋干盗书”纯属文学虚构。丑化蒋干并虚构“两次中计”的情节,应该只是作者罗贯中为烘托周瑜的足智多谋所需而向壁虚构的一个桥段而已,只是委屈了蒋干这位江淮儒雅帅哥长期背着一口愚蠢迂腐的“黑锅”。一个计策的成功,需要有各种因素配合,更要靠社会背景决定。“蒋干盗书”毕竟是一次偶然行为,周瑜深受吴主信任、手握裁量定夺大权才是主因。


昭烈名臣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的很棒,堪称传世经典。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老罗现在的日子肯定很难过,大把的三国人物应该正在阴曹地府里追着他打,其中就包括蒋干。


蒋干,字子翼,安徽九江人。其人仪表堂堂,学问深厚,口才极佳,尤擅辩论,独步江淮之间,无人可敌。作为曹操的幕僚,他曾奉命去东吴做说客,劝说周瑜归顺曹操。这一段被老罗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夸张了一下,蒋干的形象一下子成了个猥琐小人,不仅没把事办成,还中了周瑜的诡计,直接导致蔡瑁、张允俩人莫名其妙就掉了脑袋,连带着把曹操也捎进来一起成为笑柄。

实际上蒋干是个风度翩翩、识大体的名士。他到了江东后,周瑜一下子就点破了蒋干的来意,并告诉蒋干自己深受东吴两代领导人的器重,被委以重任,自己在这里很开心也很体面,不会存有二心。蒋干是个聪明人,啥也没说,只是陪着周瑜喝酒叙旧,几天以后就与周瑜告辞,回去跟曹操说没戏,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既没盗书,也没不辞而别,只是见了一面而已。

当然蒋干也得好好谢谢老罗,不是罗贯中的描写,他可能在史书里连个名字都留不下,这下好了,蒋干盗书,多有名啊!


泰山7001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有名的辩士,与周瑜是同学,在《三国演义》里被丑化成偷鸡摸狗的小人,志大才疏,白痴的形象,实际上被严重丑画,在《三国志.周瑜传》以及《资治通鉴》均记载,“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直与为对”蒋干不仅是个帅哥,而且口才一流,没有人辩得过他,还记载与周瑜见面时的对话,周瑜确实也是厉害人物,得知蒋于从曹操那边过来,由于政治的敏感,断定蒋干是说客,“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一句话,蒋干被封住口,只好说自己来叙旧等等,在接触几天里周瑜其实都在回答,他不会投降的问题,只是用行动来告诉蒋干,蒋干其实在来之前已知结果,对老同学周瑜性格了如指掌,但在曹操手下干事,其命令不得不听,见到周瑜,其实一句要劝降的话都没有,逗留三天而回,因此为曹操办的这件事是令曹操失望的,曹操并没有责怪,这时的心里也因北方的统一而骄傲之心占据上风,踏平江南是必须的事,蒋干仍然过其平常的生活,《三国演义》中写蒋干中记这一节,主要是想突出周瑜儒将风范,运筹帷幄,才华出众,而后来这样有才能的人却被诸葛亮气死,进一步突出作者写的三绝之一诸葛亮“智绝”,显得诸葛亮的形象更高大,达到“扬刘”目的,又因为蒋干为“奸绝”的曹操办事,故意把他贬为小丑,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才是正能量的,而不是被小说刻画虚构所误导。


学习冇止境1

了解三国演义的都知道,罗贯中为了衬托周瑜的美才,把蒋干刻画成了一个糊涂虫,成事不足财败事有余!众所周知的小说情节,在这里无需赘述。不过看了故事后,我们都会有衷地赞叹周瑜的高才,笑骂蒋干无能。那么问题来了,蒋干那么窝馕,真实的蒋干也如此吗?我们肯定会探个明白。原来现实中的蒋干,人美嘴甜。正史中有出类拔萃之说!形象好,有学问,还是个口若悬河的辩才!为什么罗贯中要歪曲他的形象呢,只能说艺术需要吧。看来小说家是惹不得的。


神话10315762

在评书里,蒋干被描述为“小个不高,留着山羊胡,说话酸溜溜”的样子,是一个标准的跳梁小丑。我感觉,蒋干类似于“无间道”里的傻强,有点小讨厌,还有点小可爱。总是被人利用。用俗话说,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后人可能会感慨同学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其实也难怪,各为其主,不得不如此。

在史书里的蒋干则是另外的模样。他是一位名士。因为与周瑜是同学关系。因此被曹操派往江东劝降周瑜。但到了江东后,周瑜只与他畅叙友谊,不谈国事。于是蒋干也就笑而不语劝降的事。事后,蒋干飘然离去。真是名士风采。

赤壁之战后,无论演义还是史书都没有记载。电影《赤壁》里蒋干被曹操一杯毒酒毒死。在这点上蒋干很像貂蝉,都在连环计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结局都没有交待。也许蒋干像央视版三国貂蝉那样,蒋干已随清风去。


华尼臣

蒋干出现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江表传”里,里面记在他雄辩长才,独步江淮。是当时江淮一带很出名的文士。而且蒋干也确实为了曹操去过东吴游说。

他和周瑜是故人,于是二人在把酒言欢之余,也就谈到了天下大事,蒋干提了一下当时的形势并进行了劝谏,至于具体内容没有记载。但当周瑜拒绝后,蒋干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毕竟人各有志,何况周瑜这样的大人物。于是蒋干返回曹营,对曹操说:周郎不可说。此事也就到此结束。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蒋干,王朗,刘勋,甚至于前期的张昭,秦松等人都是汉朝的名士,骨子里都多多少少有点尊崇汉室的情怀,而曹操是堂堂正正的名义汉相,所以蒋干这次出使也就有因可循了。


不宇亦潇潇

反映了大部分现代人的心态!

才能不足,好大喜功,自以为是,失败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