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在電視劇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刺客暗殺皇帝,危險發生時,皇帝身邊的侍衛就會大喊:“保護陛下”。接下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在皇帝遭遇危險,或者紫禁城遇到火災、地震以及其他災難時,侍衛們是如何傳遞出保護皇帝的警報信號的呢?光靠喊叫,這有些不切實際了吧?畢竟紫禁城那麼大。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一、白塔信炮報警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大家都知道“烽火戲諸侯”這個歷史典故,而白塔信炮和點燃烽火臺原理十分相似,都是為了快速傳遞信息。信炮修建在紫禁城西北側的白塔山上,與紫禁城近在咫尺,只要接到紫禁城內出現危險的放炮令牌,炮手便會立即衝著天空開炮。駐紮在京城的八旗兵聽到炮響聲後,將士們必須迅速集合,各就各位,以防有反賊渾水摸魚,對真龍天子不利。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白塔信炮一響,京城其他城門上的信炮也會鳴響,這樣一來,消息會迅速地傳播,京城立刻處於戒備的狀態。

二、門禁合符制度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唐代的合符是魚符,而到了清代,門禁的合符就成了金屬的聖旨合符,以及木製的可以打開紫禁城各處城門的木製合符了。

紫禁城各處宮門干係重大,守門的侍衛必須嚴格值守,特別是“聖駕巡幸的地方”時,大內侍衛更要一絲不苟,對於夜間出入者,必須核對合符,以確認身份。

三、腰牌管理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腰牌始源於清天聰五年,但紫禁城使用腰牌考證身份始於康熙朝。最開始,腰牌是官員身份的一種象徵,武官和內官佩戴牙牌、貼牌,而校尉、廚子等人使用的是銅牌、木牌。出入禁門時,必須佩戴腰牌。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隨著腰牌管理制度的逐步成熟後,朝廷修改了腰牌的相關規定,除了每三年更換一次腰牌外,腰牌的樣式和製作腰牌的材質也逐步多樣化。如今,故宮博物院內珍藏的紫禁城門禁腰牌多達到9000餘件。

四、警報器:石別拉

在紫禁城內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在臺階欄杆的柱頂上發現上面開孔,下面雕有花紋的空心球狀物體,這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它只是一個普通的裝飾物嗎?其實,這就是皇宮的警報器——石別拉。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紫禁城的皇帝為了保命,竟設有四種示警設施,最後一種很奇妙!

石別拉又稱石海肖。每個石別拉的頂端都有被打穿的小孔,底部是露孔的小石球。當紫禁城遇到突發情況時,如著火,地震或者外敵入侵等,侍衛們就會用報警的銅角插入石別拉的小孔然後猛吹,此時小石球就會震動,從而發出“嗚嗚”的聲音,此時,聽到聲音的大內侍衛會立即進入一級戒備狀態。

面對這四種警報防護,你會不會佩服先人的聰明才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