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为何常感到自己被忽视?

人际交往,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人际需要被满足的人,容易成功、自信,生活富有情趣,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现象渐渐浮现于很多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人忽视感。

“被人忽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倍感失落,没有存在感,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从心理层面上来讲,这是想要引起他人关注或亲近他人的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造成的。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使人产生多种不良的社交情绪:外归因的人会愤怒、嫉妒,埋怨他人,而内归因的人则会委屈、内疚,封闭自己,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社交恐惧症。由此可见,这种因“被忽视”而引起的心理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避免这种心理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影响。

想寻求“被忽视”的原因,要认识到人际关系的本质。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沟通交往中,建立起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会因对象不同、时机不同、情绪状态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出现多种可能。所以,“被人忽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

其实,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还有可能是我们的主观认识,而并非真正的客观存在。

人际交往中,为何常感到自己被忽视?

●人际交往中,对方没有关注你,可能你们还没有达到相互关注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人们在人际交往初期,确定是否要深入交往的前期铺垫,如果关系尚停留于此,是不足以引起对方的关注的,所以,自己就会产生“被忽视”的错觉。

然而,排除了以上那些主观偏差,有时候我们确确实实感到被忽视了,对于这样“惨淡的人生”,我们要如何直面呢?

首先,弄清楚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四个: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些原则都是有利己性和互利性的,如果在交往中没有做到利他或是有些自私,就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这时还不知进退,那么你的行为就会让人产生抵触,在内心把你“拉黑”。但我们对这一点并不自知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全能感,也就是自恋。自恋会使我们认为,自己应当得到别人的关注,别人没有理由忽视我。

其次,“被忽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没有被需要,或者你不是必须的,容易被替代。总是被忽略说明你的能量可能还不够吸引他人,那就努力变成被需要的人,拥有这种自信和能力,就不怕也不会被人忽视。

最后,要说一点最实际的。现在的人际交往,大多是基于利益和现实交往,真正由于社会心理需求而交往的人越来越少。“朋友之间靠走动”这个道理大家也是于口于心而不于行动了,所以产生了距离感,进而产生了“被忽视”的现象,也就有了那篇“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的“热文”。“礼尚往来”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渐渐“被忽视”,如果你是一个不希望被忽视的人,首先,请不要忽视他人。

面对“被忽视”我也曾迷茫、失落,甚至因此埋怨过我的亲密挚友,质问他们为何“忽视”我。有位好友的一句话让我成长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深厚的友谊可以如清水一般平淡,与其追求“推杯换盏”的形式,不如平平淡淡,但真正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