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看新區報」5月22日貴安新區報

「“鮮”看新區報」5月22日貴安新區報

一版

行政審批“一網通辦”讓群眾辦證“零跑路”

申報資料網絡提交

“現在在家裡通過電腦就可以申請辦理證件,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跑來跑去了。”日前,貴安新區黨武鎮貴眾合力蛋糕店負責人夏穩平在家通過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時,高興地說。

審批流程線上流轉

在新區政務大廳經營管理窗口,工作人員李嘉康在認真核對辦事群眾由網上傳來的相關資料後,將申請表推送到後臺審批工作人員手中,審核完畢,如果條件符合要求,即可辦理證件……

新區在有效利用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和審批服務系統的基礎上,開發建設審批服務事項綜合受理平臺,對網上及現場申報的審批服務事項實行“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發證”,業務辦理統一入口進入綜合受理平臺,再分類流轉到審批部門,所有事項申請資料電子化上傳,前臺服務人員通過綜合受理平臺預審核材料確定無誤、齊全後推送至後臺審批人員,材料在審批人、處室負責人和分管人員之間實現過程內部流轉。

審批流程的內部流轉讓審批效率大大提升,比法定時限提速85%。

證照領取快遞送達

“一直以來,‘辦證難、來回跑’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辦事企業和群眾,因距離遠、沒有時間或特殊原因無法到實地領取證件等情況,讓申請人十分不便。”新區行政審批局政務管理處工作人員田宏金說。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貴安新區行政審批局(政務中心)在省政務服務中心的統籌協調下,積極對接中國郵政速遞公司(EMS),為前來新區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提供申請材料提交和辦理結果領取雙向寄送服務。

“現在,申請人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選擇郵政速遞提交申請材料,事項辦結後,同樣可選擇郵政速遞領取辦理結果。”田宏金說。

相關統計顯示,新區政務大廳累計辦結行政審批服務事項295270件,網上申報辦理累計172038件,網辦率達58.18%,平均提速85%。新區群眾辦證最多跑一次領證3000餘件,群眾“零跑路”領證390件。

「“鮮”看新區報」5月22日貴安新區報

二版

控制外來車輛進入水庫核心區

松柏山水庫即將啟動道閘系統

松柏山水庫位於貴安新區黨武鎮境內,屬於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是貴安新區和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之一。

“隨著炎熱夏天的逐漸臨近,如果不加以控制,到這裡釣魚或者遊玩的人將會很多,特別是週末。”松柏山水庫管理處水政監察支隊隊長高志平說,啟用道閘系統後,可通過系統控制進入水庫的車輛,從而減少進入庫區人員,降低人為活動對水庫造成的汙染。

松柏山水庫沿線總長約42公里,周邊有松柏村、茅草村等10個行政村,外來車輛可通過這些村寨進入到松柏山水庫保護區。因此,在臨近水庫的村寨啟動道閘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外來人員的進出,保護水源。

“我們目前主要針對外來車輛,公務車輛和村民的車輛則不在管控範圍之內。”高志平說,根據道閘系統控制外來車輛進出試行情況,未來可能還將在與松柏山水庫鄰近的其它村寨再添置7個關卡點,嚴格控制外來車輛進入水庫核心區,進一步保護水庫水源不受汙染。

據介紹,2017年以來,貴安新區嚴格按照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組織新區多部門聯合對松柏山水庫周邊環境進行大力整改。其中,新區依法對水庫周邊違章建築進行拆除、不間斷巡邏等措施,都有效保護了松柏山水庫水源。

「“鮮”看新區報」5月22日貴安新區報

三版

小草莓帶來大收益

5月17日,貴安新區高峰鎮王家院村,麻線河兩岸楊柳依依,河水歡快地從青魚塘組緩緩流過。月亮灣是青魚塘組在麻線河上的驛站,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此駐足觀賞,月亮河邊是一大片惹人喜愛的草莓園,村民張仲斌正熱情招待在他家草莓園裡採摘草莓的客人。

草莓,形似一顆心,鮮豔欲滴,有著天然的好賣相,是王家院村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種植效益,打造生態農旅一體化的新樣板。如今,王家院村在實現生態美的同時,實現了百姓富。草莓,為王家院村開啟了致富新篇章。

種植草莓 戶均半年收入7.5萬元

提到貴安新區的草莓,人們首先會想到高峰鎮,進而聯想到“濃濃果香、生態家園”王家院村。

草莓對於王家院村產業發展而言,是一個高頻率出現的詞彙,從零星種植到形成規模,已有近30年曆史,目前該村露天和大棚草莓種植面積已達500餘畝。

貴安新區地處黔中腹地,高峰鎮是貴州省40餘個萬畝大壩之一。王家院村一馬平川,全年平均晝夜溫差10°C左右,優良的天然環境,滿足了草莓生長的所有條件。

過去,由於種植管理傳統、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王家院村草莓未形成規模,外界只知道王家院村有葡萄,而不知道該村還種植草莓。

為了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草莓需求,王家院村在調整產業結構時,精心謀劃、精準實施,通過到安徽、浙江等地大量實地考察,引進了多個色香味俱佳的草莓品種,並動員100餘戶有種植經驗的村民,在青魚塘組集中連片種植草莓,形成“技術上比學趕超、價格上統一管理”的經驗模式。

據王家院村村支書李斌介紹,為了保證王家院村草莓的原汁原味,方便遊客採摘,村委會和村民協商決定以露天種植為主。種植中以農家有機肥為主、高效水溶肥為輔,不使用化肥、不打農藥的傳統方式進行管理。

村民張克團有12年的草莓種植經驗,今年他家種植了4畝草莓。用他的話說,王家院村草莓不打農藥,草莓無公害是有“科學依據”的:天然的先決條件是溫差10°C左右,經驗是控制成熟期在每年的4至6月。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後,病蟲的繁殖率極低。因為,6月之後溫差會縮小至5°C左右以內,病蟲的繁殖率升高、繁殖速度加快,對草莓的產量和品質都會造成影響。

“不打農藥的草莓雖然個頭小,產量會相應減少,但是口感、香味備受顧客稱讚。王家院村的無公害草莓,在市場上是有口皆碑的。”李斌自豪地說。

據李斌介紹,王家院村全村共有500畝草莓,畝產1500公斤,均價10元/公斤,總產值750萬元以上,100餘戶農戶,戶均半年收入7.5萬元左右。

因地制宜 打造生態農旅觀光園

僅僅種植好草莓,還不能完全展現貴安新區生態農旅觀光的產業發展理念。王家院村在探索當地特色草莓發展之路上,進行了農旅結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據李斌介紹,2017年王家院村對草莓的品種,進行了精心篩選,突出適合露天種植、進園採摘、口感好的多個品種種植,滿足市場不同需求。

在草莓園的規劃上,該村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勢,打通與葡萄園觀光長廊的連接,遊客無論從村委會方向,還是從青魚塘組方向都可以進入園區採摘草莓,實現園區內互通。

另外,在麻線河上的月亮灣,該村還修建了一條400米長的木棧道。這條木棧道既是草莓園與葡萄園的分界線,也是一條漫步其中欣賞園區田園風光的觀光線。遊客吃著草莓,望著葡萄結果,別有一番風味。

王家院村地理優勢明顯,處在交通要道上,村寨之間有完善的通組路,耕地裡有稠密的機耕道,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不管客人何處來,不留腳步可留心。

近年來,王家院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除了產業發展之外,生態旅遊融入村民生活,村裡環境衛生更好,基礎配套設施更全,呈現出農業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初心不改 “土專家”28年帶頭致富

“請問還有草莓嗎?”5月17日,一對遊客模樣的年輕夫婦問道。

“不好意思,草莓賣完了。”張仲斌大聲回答。

說起王家院村草莓的來歷,時間要追溯到28年前。1990年春天,張仲斌23歲。貴州省廣播電臺與貴州省農學院聯合開展草莓種植培訓,村裡只有張仲斌一個人自費參加了培訓。

那時,草莓對張仲斌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字眼。年輕好學的他,認認真真地完成了培訓學習,帶著貴州省農學院發放的數十株草莓幼苗,回到王家院村。

村民們很疑惑,這個叫草莓的東西,能掙錢?

張仲斌說幹就幹,挖地種植草莓,他堅信這種“小果子”,肯定能掙錢。

28年過去,從23歲到51歲,從試種者到帶頭人,從學徒到全村“土專家”,張仲斌初心不改。

張克團回憶,那時候草莓在市場上還是個新鮮事物,不怎麼受歡迎,村民們帶著好奇心跟張仲斌學習,草莓怎麼育苗、怎麼移栽、適合種植什麼品種、什麼口味受歡迎……張仲斌都毫不保留地教他們。

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像張克團這樣加入草莓種植行列的村民越來越多,張仲斌成為村民們公認的“土專家”,草莓種植“全能師傅”。

張仲斌說:“我是村裡第一個種植草莓的,這麼多年摸索出草莓種植的一套經驗,試驗成功了‘法蘭地’‘章姬’‘紅顏’等多個適合王家院村氣候的品種,包括自己育的苗,只要有人願意種植,我都免費提供給大家,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一個人扛不起一個產業,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才更容易致富。”張仲斌謙虛地說。

看好王家院村草莓發展的良好勢頭,張仲斌要讓草莓的品種差異化更加突出,為此,他建起了大棚,並試種成功。

正是有張仲斌這樣勤勞無私的帶頭人,如今,王家院村才有了上百戶“百萬元大戶”,並榮獲“全國十佳小康村”稱號。

「“鮮”看新區報」5月22日貴安新區報

四版

貴安新區文化地標系列報道之八

花溪大學城:現代化文化新城加速崛起

肩負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的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從未停止過建設的步伐,致力於創造“高於過去、高於西部、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貴州高等教育發展速度。

如今,花溪大學城已建成配套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高等教育聚集區,9所高校入駐,集聚師生15萬人,區域人口達18萬人。

花溪大學城盡情展現活力、生態、人文之美,在保障老師、學生、居民“住得下、學得好、發展穩”的同時,一座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教育與經濟和諧發展的魅力新城正加快崛起。

活動文化:密切校際聯繫 彰顯學生風采

要實現從“高校聚集區”到“現代化新城”的蝶變,花溪大學城深知,注入文化活力,挖掘人文底蘊,才能讓文化與城市共同成長,讓花溪大學城彰顯魅力。

近年來,為豐富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花溪大學城各高校的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般開展起來。如貴陽中醫學院舉辦的“道德講堂”,指出了書法與中醫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貴州師範大學舉辦主題為“以讀會智友,以書繪人生”的大型讀書活動,不僅推動學風建設,還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貴州民族大學開展一年一度的民族風情文化周之“民族文化長廊”活動,通過民族歌唱表演、服裝展示、古籍展示等,展示校園文化,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瞭解……

高校特色校園文化不僅是高校自身的精神文化,也成為推動花溪大學城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花溪大學城還通過舉辦校際活動,促進各高校文化發展。在去年舉辦的花溪大學城“文化活動月”上,文藝活動讓現場觀眾目不轉睛,身著苗族服飾的少女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彝族獨特的成人禮儀式——“換裙禮”展示了熱情歡快的舞姿,充滿濃郁的民族特色……

同時,花溪大學城舉辦參與性較強的足球賽、籃球賽及游泳比賽,激烈的賽事進一步增強了各高校師生的互動交流,打破校際精神文化圍牆。

自2014年啟動以來,每年舉辦的“文化活動月”已成為花溪大學城積澱文化實力的舉措之一。校際籃球賽、足球賽、新絲路——中國貴州模特大賽、游泳賽、文藝匯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校地合作,促進了校際精神文化交流。

如今,花溪大學城“文化活動月”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已成為花溪大學城各高校交流的重要平臺,也凝練出花溪大學城的文化氣質。

“我們還將繼續創新形式,做優做強,不斷打造成為貴安新區獨有的城市文化名片。”花溪大學城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鄭維俊說,下一步,花溪大學城將嘗試讓更多高規格的全國乃至國際性賽事永久性落戶,並圍繞相關業態培養人才、落地項目、發展產業,使花溪大學城真正成為支撐貴安、輻射貴州的文化旅遊發展源動力。

生態文化:為城市“種綠” 為生態“留白”

“大一剛進校時,覺得學校特別美,從學校正門到寢室,有走不完的風景路。”貴州財經大學2017級金融學類專業學生龍夏源說,如今,面對如此大的校園,每一處角落的獨特風景她都瞭然於心。

在貴州財經大學,最具特色的“環抱型”圖書館坐落湖邊,集抽象與美感於一身,成為該校的地標性建築。圖書館背後的幽靜小道兩側樹木整齊排開,成為學生夏季散步、乘涼的好去處。

小河流淌過圖書館前方和休閒亭;如明鏡一般的湖面,被陽光照射泛起點點金色;成片的草地看起來別有一番意境,令人心曠神怡;路燈上方,白色風車不停地轉動……校園處處讓人流連忘返。

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正是花溪大學城生態建設成果的縮影。在保持原生態自然風貌中,花溪大學城將山水擁入懷抱,為城市“種綠”,為生態“留白”,一座公園般的城市呼之欲出。

毗鄰思丫河,環靠金牛湖,背倚松柏山水庫,豐厚的自然資源成為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花溪大學城並未因先天的生態優勢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有所懈怠。綠色、生態、環保永遠被放在首要位置,花溪大學城要肩負起重要的生態保護使命。

在花溪大學城內,許多地方保留了獨具特色的原始植被,形成一定規模的綠化覆蓋。各高校中,綠地率都控制在30%以上。此外,高校山頭也納入到了花溪大學城山頭景觀提升範圍。

在“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指引下,花溪大學城將“山水之都,田園之城”作為規劃建設目標。遵循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花溪大學城的建設既依託山地特色的自然風貌又藉助現代本土的建築風貌,並且還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風貌。

此外,花溪大學城十分重視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有入駐項目,無一例外地按照海綿城市要求來設計建設方案,不僅有利於降低城市內澇風險,同時也有利於地表水體水質的改善。

花溪大學城始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做好山水田園文章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雙創文化:鼓勵創新創業 倡導敢為人先

2016年5月19日,貴安新區三皮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皮公司)在貴安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成功註冊,成為入駐花溪大學城雙創園的首家公司。

隨著不斷摸索,如今的三皮公司已初具規模,參與到創響中國系列活動、花溪大學城嘉年華活動等活動的會展工作中。

“我們還打算將傳統運動賽事與電競結合,這是全新的嘗試。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創辦更多活動,讓大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三皮公司創始人之一廖耀輝說。

三皮公司的成功,離不開花溪大學城鼓勵創新創業、倡導敢為人先的風氣。

“尤其在創業初期,服務非常便捷、高效,在一個地方就完成了公司的註冊,切實感受到創業條件不斷改善,這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廖耀輝說,其中,工商註冊證、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的“三證合一”,也讓企業註冊辦證時間壓縮在3個工作日內。

近年來,“雙創”激發了創業的動力與活力,正在成為一種精神文化,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

推進創新創業是花溪大學城的重要任務。花溪大學城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幫助創新創業者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場。

花溪大學城始終大力弘揚創新創業文化和創造精神,加大對典型經驗和突出人才的宣傳力度,加大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貴安新區始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構建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孵化生態圈,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活動交流機制,著力營造促進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不斷激發蘊藏在民間的無窮創意和創新資源,形成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

花溪大學城也始終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積極助推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目前,花溪大學城共有17家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累計註冊企業998家,帶動就業9500人;舉辦創新創業活動論壇、講座、培訓共25場,雙創賽事9場,創客嘉年華3場,吸引參與人次2.5萬人以上。

“雙創”在花溪大學城已蔚然成風,“雙創”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隨著花溪大學城不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高地,“雙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發動機”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