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看新区报」5月22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5月22日贵安新区报

一版

行政审批“一网通办”让群众办证“零跑路”

申报资料网络提交

“现在在家里通过电脑就可以申请办理证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跑来跑去了。”日前,贵安新区党武镇贵众合力蛋糕店负责人夏稳平在家通过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时,高兴地说。

审批流程线上流转

在新区政务大厅经营管理窗口,工作人员李嘉康在认真核对办事群众由网上传来的相关资料后,将申请表推送到后台审批工作人员手中,审核完毕,如果条件符合要求,即可办理证件……

新区在有效利用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和审批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审批服务事项综合受理平台,对网上及现场申报的审批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发证”,业务办理统一入口进入综合受理平台,再分类流转到审批部门,所有事项申请资料电子化上传,前台服务人员通过综合受理平台预审核材料确定无误、齐全后推送至后台审批人员,材料在审批人、处室负责人和分管人员之间实现过程内部流转。

审批流程的内部流转让审批效率大大提升,比法定时限提速85%。

证照领取快递送达

“一直以来,‘办证难、来回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办事企业和群众,因距离远、没有时间或特殊原因无法到实地领取证件等情况,让申请人十分不便。”新区行政审批局政务管理处工作人员田宏金说。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政务中心)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对接中国邮政速递公司(EMS),为前来新区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申请材料提交和办理结果领取双向寄送服务。

“现在,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选择邮政速递提交申请材料,事项办结后,同样可选择邮政速递领取办理结果。”田宏金说。

相关统计显示,新区政务大厅累计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95270件,网上申报办理累计172038件,网办率达58.18%,平均提速85%。新区群众办证最多跑一次领证3000余件,群众“零跑路”领证390件。

「“鲜”看新区报」5月22日贵安新区报

二版

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水库核心区

松柏山水库即将启动道闸系统

松柏山水库位于贵安新区党武镇境内,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是贵安新区和贵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

“随着炎热夏天的逐渐临近,如果不加以控制,到这里钓鱼或者游玩的人将会很多,特别是周末。”松柏山水库管理处水政监察支队队长高志平说,启用道闸系统后,可通过系统控制进入水库的车辆,从而减少进入库区人员,降低人为活动对水库造成的污染。

松柏山水库沿线总长约42公里,周边有松柏村、茅草村等10个行政村,外来车辆可通过这些村寨进入到松柏山水库保护区。因此,在临近水库的村寨启动道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出,保护水源。

“我们目前主要针对外来车辆,公务车辆和村民的车辆则不在管控范围之内。”高志平说,根据道闸系统控制外来车辆进出试行情况,未来可能还将在与松柏山水库邻近的其它村寨再添置7个关卡点,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水库核心区,进一步保护水库水源不受污染。

据介绍,2017年以来,贵安新区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组织新区多部门联合对松柏山水库周边环境进行大力整改。其中,新区依法对水库周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不间断巡逻等措施,都有效保护了松柏山水库水源。

「“鲜”看新区报」5月22日贵安新区报

三版

小草莓带来大收益

5月17日,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麻线河两岸杨柳依依,河水欢快地从青鱼塘组缓缓流过。月亮湾是青鱼塘组在麻线河上的驿站,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驻足观赏,月亮河边是一大片惹人喜爱的草莓园,村民张仲斌正热情招待在他家草莓园里采摘草莓的客人。

草莓,形似一颗心,鲜艳欲滴,有着天然的好卖相,是王家院村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打造生态农旅一体化的新样板。如今,王家院村在实现生态美的同时,实现了百姓富。草莓,为王家院村开启了致富新篇章。

种植草莓 户均半年收入7.5万元

提到贵安新区的草莓,人们首先会想到高峰镇,进而联想到“浓浓果香、生态家园”王家院村。

草莓对于王家院村产业发展而言,是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从零星种植到形成规模,已有近30年历史,目前该村露天和大棚草莓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腹地,高峰镇是贵州省40余个万亩大坝之一。王家院村一马平川,全年平均昼夜温差10°C左右,优良的天然环境,满足了草莓生长的所有条件。

过去,由于种植管理传统、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王家院村草莓未形成规模,外界只知道王家院村有葡萄,而不知道该村还种植草莓。

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草莓需求,王家院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精心谋划、精准实施,通过到安徽、浙江等地大量实地考察,引进了多个色香味俱佳的草莓品种,并动员100余户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在青鱼塘组集中连片种植草莓,形成“技术上比学赶超、价格上统一管理”的经验模式。

据王家院村村支书李斌介绍,为了保证王家院村草莓的原汁原味,方便游客采摘,村委会和村民协商决定以露天种植为主。种植中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高效水溶肥为辅,不使用化肥、不打农药的传统方式进行管理。

村民张克团有12年的草莓种植经验,今年他家种植了4亩草莓。用他的话说,王家院村草莓不打农药,草莓无公害是有“科学依据”的:天然的先决条件是温差10°C左右,经验是控制成熟期在每年的4至6月。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后,病虫的繁殖率极低。因为,6月之后温差会缩小至5°C左右以内,病虫的繁殖率升高、繁殖速度加快,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影响。

“不打农药的草莓虽然个头小,产量会相应减少,但是口感、香味备受顾客称赞。王家院村的无公害草莓,在市场上是有口皆碑的。”李斌自豪地说。

据李斌介绍,王家院村全村共有500亩草莓,亩产1500公斤,均价10元/公斤,总产值750万元以上,100余户农户,户均半年收入7.5万元左右。

因地制宜 打造生态农旅观光园

仅仅种植好草莓,还不能完全展现贵安新区生态农旅观光的产业发展理念。王家院村在探索当地特色草莓发展之路上,进行了农旅结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李斌介绍,2017年王家院村对草莓的品种,进行了精心筛选,突出适合露天种植、进园采摘、口感好的多个品种种植,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在草莓园的规划上,该村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打通与葡萄园观光长廊的连接,游客无论从村委会方向,还是从青鱼塘组方向都可以进入园区采摘草莓,实现园区内互通。

另外,在麻线河上的月亮湾,该村还修建了一条400米长的木栈道。这条木栈道既是草莓园与葡萄园的分界线,也是一条漫步其中欣赏园区田园风光的观光线。游客吃着草莓,望着葡萄结果,别有一番风味。

王家院村地理优势明显,处在交通要道上,村寨之间有完善的通组路,耕地里有稠密的机耕道,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不管客人何处来,不留脚步可留心。

近年来,王家院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除了产业发展之外,生态旅游融入村民生活,村里环境卫生更好,基础配套设施更全,呈现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初心不改 “土专家”28年带头致富

“请问还有草莓吗?”5月17日,一对游客模样的年轻夫妇问道。

“不好意思,草莓卖完了。”张仲斌大声回答。

说起王家院村草莓的来历,时间要追溯到28年前。1990年春天,张仲斌23岁。贵州省广播电台与贵州省农学院联合开展草莓种植培训,村里只有张仲斌一个人自费参加了培训。

那时,草莓对张仲斌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字眼。年轻好学的他,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培训学习,带着贵州省农学院发放的数十株草莓幼苗,回到王家院村。

村民们很疑惑,这个叫草莓的东西,能挣钱?

张仲斌说干就干,挖地种植草莓,他坚信这种“小果子”,肯定能挣钱。

28年过去,从23岁到51岁,从试种者到带头人,从学徒到全村“土专家”,张仲斌初心不改。

张克团回忆,那时候草莓在市场上还是个新鲜事物,不怎么受欢迎,村民们带着好奇心跟张仲斌学习,草莓怎么育苗、怎么移栽、适合种植什么品种、什么口味受欢迎……张仲斌都毫不保留地教他们。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像张克团这样加入草莓种植行列的村民越来越多,张仲斌成为村民们公认的“土专家”,草莓种植“全能师傅”。

张仲斌说:“我是村里第一个种植草莓的,这么多年摸索出草莓种植的一套经验,试验成功了‘法兰地’‘章姬’‘红颜’等多个适合王家院村气候的品种,包括自己育的苗,只要有人愿意种植,我都免费提供给大家,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一个人扛不起一个产业,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件事,才更容易致富。”张仲斌谦虚地说。

看好王家院村草莓发展的良好势头,张仲斌要让草莓的品种差异化更加突出,为此,他建起了大棚,并试种成功。

正是有张仲斌这样勤劳无私的带头人,如今,王家院村才有了上百户“百万元大户”,并荣获“全国十佳小康村”称号。

「“鲜”看新区报」5月22日贵安新区报

四版

贵安新区文化地标系列报道之八

花溪大学城:现代化文化新城加速崛起

肩负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从未停止过建设的步伐,致力于创造“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高等教育发展速度。

如今,花溪大学城已建成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高等教育聚集区,9所高校入驻,集聚师生15万人,区域人口达18万人。

花溪大学城尽情展现活力、生态、人文之美,在保障老师、学生、居民“住得下、学得好、发展稳”的同时,一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教育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魅力新城正加快崛起。

活动文化:密切校际联系 彰显学生风采

要实现从“高校聚集区”到“现代化新城”的蝶变,花溪大学城深知,注入文化活力,挖掘人文底蕴,才能让文化与城市共同成长,让花溪大学城彰显魅力。

近年来,为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花溪大学城各高校的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如贵阳中医学院举办的“道德讲堂”,指出了书法与中医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贵州师范大学举办主题为“以读会智友,以书绘人生”的大型读书活动,不仅推动学风建设,还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贵州民族大学开展一年一度的民族风情文化周之“民族文化长廊”活动,通过民族歌唱表演、服装展示、古籍展示等,展示校园文化,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不仅是高校自身的精神文化,也成为推动花溪大学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花溪大学城还通过举办校际活动,促进各高校文化发展。在去年举办的花溪大学城“文化活动月”上,文艺活动让现场观众目不转睛,身着苗族服饰的少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彝族独特的成人礼仪式——“换裙礼”展示了热情欢快的舞姿,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同时,花溪大学城举办参与性较强的足球赛、篮球赛及游泳比赛,激烈的赛事进一步增强了各高校师生的互动交流,打破校际精神文化围墙。

自2014年启动以来,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月”已成为花溪大学城积淀文化实力的举措之一。校际篮球赛、足球赛、新丝路——中国贵州模特大赛、游泳赛、文艺汇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促进了校际精神文化交流。

如今,花溪大学城“文化活动月”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已成为花溪大学城各高校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凝练出花溪大学城的文化气质。

“我们还将继续创新形式,做优做强,不断打造成为贵安新区独有的城市文化名片。”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郑维俊说,下一步,花溪大学城将尝试让更多高规格的全国乃至国际性赛事永久性落户,并围绕相关业态培养人才、落地项目、发展产业,使花溪大学城真正成为支撑贵安、辐射贵州的文化旅游发展源动力。

生态文化:为城市“种绿” 为生态“留白”

“大一刚进校时,觉得学校特别美,从学校正门到寝室,有走不完的风景路。”贵州财经大学2017级金融学类专业学生龙夏源说,如今,面对如此大的校园,每一处角落的独特风景她都了然于心。

在贵州财经大学,最具特色的“环抱型”图书馆坐落湖边,集抽象与美感于一身,成为该校的地标性建筑。图书馆背后的幽静小道两侧树木整齐排开,成为学生夏季散步、乘凉的好去处。

小河流淌过图书馆前方和休闲亭;如明镜一般的湖面,被阳光照射泛起点点金色;成片的草地看起来别有一番意境,令人心旷神怡;路灯上方,白色风车不停地转动……校园处处让人流连忘返。

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正是花溪大学城生态建设成果的缩影。在保持原生态自然风貌中,花溪大学城将山水拥入怀抱,为城市“种绿”,为生态“留白”,一座公园般的城市呼之欲出。

毗邻思丫河,环靠金牛湖,背倚松柏山水库,丰厚的自然资源成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花溪大学城并未因先天的生态优势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懈怠。绿色、生态、环保永远被放在首要位置,花溪大学城要肩负起重要的生态保护使命。

在花溪大学城内,许多地方保留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植被,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覆盖。各高校中,绿地率都控制在30%以上。此外,高校山头也纳入到了花溪大学城山头景观提升范围。

在“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指引下,花溪大学城将“山水之都,田园之城”作为规划建设目标。遵循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花溪大学城的建设既依托山地特色的自然风貌又借助现代本土的建筑风貌,并且还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

此外,花溪大学城十分重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有入驻项目,无一例外地按照海绵城市要求来设计建设方案,不仅有利于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

花溪大学城始终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做好山水田园文章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双创文化:鼓励创新创业 倡导敢为人先

2016年5月19日,贵安新区三皮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皮公司)在贵安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功注册,成为入驻花溪大学城双创园的首家公司。

随着不断摸索,如今的三皮公司已初具规模,参与到创响中国系列活动、花溪大学城嘉年华活动等活动的会展工作中。

“我们还打算将传统运动赛事与电竞结合,这是全新的尝试。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创办更多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三皮公司创始人之一廖耀辉说。

三皮公司的成功,离不开花溪大学城鼓励创新创业、倡导敢为人先的风气。

“尤其在创业初期,服务非常便捷、高效,在一个地方就完成了公司的注册,切实感受到创业条件不断改善,这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廖耀辉说,其中,工商注册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三证合一”,也让企业注册办证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

近年来,“双创”激发了创业的动力与活力,正在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推进创新创业是花溪大学城的重要任务。花溪大学城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帮助创新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

花溪大学城始终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创造精神,加大对典型经验和突出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贵安新区始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圈,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活动交流机制,着力营造促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蕴藏在民间的无穷创意和创新资源,形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花溪大学城也始终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积极助推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花溪大学城共有17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累计注册企业998家,带动就业9500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论坛、讲座、培训共25场,双创赛事9场,创客嘉年华3场,吸引参与人次2.5万人以上。

“双创”在花溪大学城已蔚然成风,“双创”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随着花溪大学城不断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双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