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少幹活的奇葩邏輯,背後是成就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讓員工少幹活的奇葩邏輯,背後是成就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在一般人印象中,老闆總是讓員工加班加點,拼命幹活,但最近聽到一位很牛的CEO做分享,她希望員工少幹活。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理解,發這麼高的工資,希望員工少幹活,這是什麼奇葩邏輯,該不會是在做秀吧。

這位企業家這樣解釋,她希望員工只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工作,其他各種工作最好一點也不做。

現在許多員工看起來非常忙碌,做各種各樣的工作,但很多工作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用不大,都只是為了顯得忙碌。

這樣看起來工作量很大,但無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甚至會產生負作用,因為會減少員工思考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這位企業家希望員工少幹活,只幹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活。

飛輪效應是指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會相互推動,就像是咬合的齒輪一樣,不過這個齒輪組從靜止到轉動起來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有一個齒輪轉動起來,整個的齒輪組就會跟著飛速轉動。

讓亞馬遜的飛輪轉起來的業務模塊主要有三個,分別是Prime會員服務,Marketplace和AWS雲服務。

Prime會員服務是驅使這個飛輪運作的主要動力,用戶交99美元成為Prime 會員,就可以享受包郵和書籍內容、遊戲等各種服務。

這會大幅地提高客戶忠誠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亞馬遜會員在購買頻次上和購買金額上都會比非會員高出很多,這個邏輯很好理解,既然已經付了一筆固定的99美金的費用,所以用戶買的越多、消費越多也就越值。

讓員工少幹活的奇葩邏輯,背後是成就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Marketplace就是允許第三方商家來亞馬遜平臺賣產品,這就使得客戶可選擇的商品大大增加,客戶的選擇增多,Prime會員就更加超值,所以來亞馬遜的用戶和買會員服務的用戶也會增加。

亞馬遜的用戶越來越多,也就有更多的第三方商家願意來亞馬遜開店,然後又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來購物和成為會員,這個飛輪就這樣正向循環起來。

讓員工少幹活的奇葩邏輯,背後是成就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亞馬遜上的這些商家和第三方企業,都需要自己的IT系統,於是亞馬遜又提供AWS雲服務。

這樣不僅在亞馬遜上賣貨,還在AWS上運行著自己的網站和IT系統,想要離開亞馬遜,就難上加難了。

讓員工少幹活的奇葩邏輯,背後是成就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開頭提到的那位企業家之所以希望員工少幹活,其實是想讓員工專注和聚焦於能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業務,構建推動企業前行的飛輪組。

許多優秀企業雖然沒有飛輪效應的說法,但都在不約而同這樣做。

比如華為有一句口號,絕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性資源,也是這個道理。

只要方向對了,日復一日的推動,剛開始可能運轉緩慢,但一旦運轉起來就勢不可擋。

落實到個人身上,同樣如此,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陷入窮忙的狀態,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就是沒有找到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飛輪。

我們經常說的,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也是同樣的道理。

只做能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事,找到自己的飛輪,每天推動它前進一點點,然後讓飛輪轉起來,這才是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做許多和推動飛輪無關的事,看似忙忙碌碌,但都是無用功。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沒有領悟到飛輪效應及背後的道理,必然會做許多無用功,看似忙忙碌碌,實際一無所得。

當然也不能把這當成自己偷懶不幹活的藉口,找到飛輪幹一點活,比找不到飛輪幹許多活強,但找到飛輪後還是幹許多活,肯定比找到飛輪後幹一點兒活強。

我們剛開始可以少幹一些活,少做一些事,思考一下能讓自己飛速成長的飛輪在哪裡,能否構建一個相互促進的飛輪組。

想明瞭這些,再努力把時間精力投入在這些與時間為友,可以日復一日積累的飛輪上,這樣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