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記得很久之前

家中的白牆被熊孩子的蠟筆摧毀

從此便對熊孩子充滿了恐懼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最近網上還在瘋傳著一個妹子的經歷

親戚家帶著寶寶來家裡玩

把已經懷孕四個月的嫂子推下沙發

並且說“我只是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這位妹子左手拿著拖把右手拿著擀麵杖,把孩子從餐打到了客廳,最後把熊孩子趕出了家門,這個畫面真的是很解氣了,網友也炸了鍋,紛紛支持這種做法:

不打他是不長記性!

一.

讓人生氣的是熊孩子的態度,他僅僅是因為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要把孕婦推倒,事情發生之後還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做的不對!

但是她為什麼這麼肆意妄為呢?帖子裡有一個細節,當這個妹子狠狠的修理了孩子之後,她的姑姑還抱怨他把孩子的背打腫了。

她的言外之意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別傷害我的孩子了,他還只是一個孩子。”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就是因為有些家長不作為,錯誤的溺愛才讓自己的孩子繼續作惡。

教育與年齡是沒有關係的

雖然以暴制暴是不對的

但是我們的印象之中,孩子就應該是天真的,但是你真的不知道熊孩子作惡有多可怕嗎?

你不見於自己的孩子,

那麼遲早有一天會有人替你來教育他

而且你要為自己孩子的行為買單!

二.

美國的知名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對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提出過建議,寶媽們可以參考:

1、每次你的寶寶朝著你希望的方向改變的時候,你都要去稱讚他,就算是他只是減少了她做壞事的頻率,並沒有徹底的成為一個乖寶寶,你都需要去表揚他,因為她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種趨勢會被你對他的讚揚所強化,慢慢知道孩子改邪歸正。

比如,如果你的寶寶喜歡跟同學打架,那麼你就不能希望他會突然變得彬彬有禮,我們可以在寶寶和小朋友吵架卻沒有動手的時候,對不良行為的缺失對他進行肯定,在他和朋友不在吵架的時候去表揚他的進步,孩子會慢慢的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2、如果每次寶寶都做了同件事,要是你認為這是需要被糾正的,那麼你就必須去懲罰他,要是你心情好不去懲罰寶寶,心情不好就去斥責孩子,那你就不可能把孩子將錯事與懲罰相聯繫,只有改變自己的行為,才能不讓孩子只會察言觀色。

3、懲罰應該更加堅定和迅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學習的快,當你看到寶寶的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即必須立刻做出反應,寶寶才可以認識到錯誤與懲罰的相聯繫,要是在犯錯之後才懲罰,寶寶就很難產生條件反射,就不會少做壞事了。

那怎麼懲罰寶寶呢?下面有兩個方法。

1、懲罰不是虐待,而是要使用有效的形式去懲罰,也不能損害寶寶的安全感,具體的可以使讓寶寶自食其果,不願吃飯就餓著他,這樣。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2、另外的懲罰的有效方式是把寶寶最喜歡的東西拿走,比如寶寶愛吃零食,那他犯錯之後就不給他吃零食,要是寶寶喜歡打遊戲,那就給他拔了網線,重點就是不讓寶寶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小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你的說教是沒用的,我們不能機械的教育孩子,只有等到寶寶能明白道理的時候再去跟他們講道理。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我想試試她會不會流產”熊孩子推孕媽被打:你不教育總有人教育

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寶寶就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家長的素質更加決定了孩子的氣質。

不管是窮還是富,都不如給寶寶最好的教養,不是熊孩子天生就這麼壞,而是父母給予了他錯誤的教育方式。

慣子就如同殺子,你的溺愛只會毀了寶寶一生。

你現在捨不得教育他,將來社會一定會幫你狠狠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