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塞尚的艺术创作有什么特点?

苏白衣

今天昏鸦来为大家简单阐述下为什么说

保罗·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在个性张扬的后印象派画家中为何独有塞尚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

我们都知道塞尚直接带来了“立体主义”画派地诞生,这只是表面上的传承关系而已。塞尚最伟大之处在于开创了一套完整的观察方法和塑造语言上的系统。


在这个独立王国中有着全新的审美角度和解读,对于自然的表现不再建立固有的观察和分析上。塞尚的透视是在主观上的再创造,在体面上的强迫解析带来一种“异样趣味”,昏鸦相信那是一种基于理性观察所带来的趣味,把自然万物主观解析为各种“圆柱、圆形和圆锥体”的重组,这些圆又是在方里建构的曲率。


昏鸦并不赞同有些人将塞尚的透视特点和中国画里的所谓“散点透视”混为一谈,中国画也根本不需要透视。塞尚的多角度透视和叠加还是建立在科学地观察方法基础上的一种主观认识,比如其厚重的对物体边缘轮廓的处理实际上是对透视边缘消失的夸大处理,而非剪影化的处理,也就是说并非东方装饰性地处理。

强调体块之间的透视关系,塞尚的用笔塑造多为方直和斜切的特点,画面呈现出建筑般的坚实和凝重感。

有别于印象派画家对黑色的反感,塞尚是用黑的高手,那黑并非死气沉沉的一团堵,里面充满了微妙透气的变化。再配合鲜亮的水果颜色和奶油的白衬布营造出了沉郁与浓郁地完美结合。据说塞尚的作画过程极其“笨拙”与“难看”,昏鸦能够再现那是个反复观察和理性分析的必然结果。

塞尚是以色塑形的大师,理性与感性自然融合在一套自洽的艺术语言中,此种独创至少是过去的所有绘画中所没有的系统。


形式语言即是内容思想,反之亦然。画家和周遭一切地对话即是艺术创造也为现代艺术奠定了基调和观念。

塞尚也为艺术创造和艺术家本身的关系做了重新的诠释和定位,每位创作个体都可以通过深入观察和学习找寻到这种属于自我王国的独特语言。

关于塞尚要说的实在太多了,希望昏鸦的一些浅显认识能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塞尚的艺术带来有益帮助吧,昏鸦飞掠而去……回见喽。


疾飞昏鸦

保罗塞尚的艺术创作是“把印象主义变成某种稳固持久的东西,就像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一样”,从保罗塞尚的静物画《果盘、玻璃杯和苹果写生》这幅画中就可以看出对这句话非常深刻的诠释,在这幅画以及他的观点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界基础稳定结构是非常有兴趣的。在早期的时候塞尚也曾临摹过德拉克洛瓦,库尔贝以及马奈这些人的作品,但是在描绘的时候却是非常不理想的。在印象派捕捉自然的光的时候强调的是不断变化的光。但是在他的创作中确实非常看重结构的,他需要把颜色。放在画布上,并且达到一种完美的视觉上的平衡,他是以观察自然为基础的,而这些创作最终都会与油彩本身的运用以及它所使用的笔触方面是相结合到一起的。他要求自己作品中看到的是形与色的相互关系,并不是像印象派那样一味的追求光影所带来的效果。在《果盘、玻璃杯和苹果写生》这幅作品中每一个水果都可以被分别来观察,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在整幅画面中每一个水果的大小比例,不一定是非常协调的,但是他们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非常的稳固的,这也是符合塞尚一直以来所做画作的特点,不论是一个小小的水果刀还是水杯,他们之间的平衡都被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在他的创作中每一个。各个物体的运笔都是非常有讲究的,每一笔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意味在里面。他是通过具体间的距离来进行思考,而不是考虑的整体的空间。


艺滴设计

保罗·塞尚与凡·高、高更等艺术家同被视为后印象派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艺术史中,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各流派开了先河。

在艺术创作中,塞尚对主观创作体现得比较充分。西方艺术评论家曾评价塞尚的艺术成就是塞尚希望看见的就是世界,为此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

在艺术创作中,塞尚善于将不同视点的物品呈现在同一画面中,以此表达物体永恒的结构。这种创作手法和理念对后来的立体主义、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很大,类似于闻名于世的毕加索就受其影响。

虽说在大众知名度上,塞尚不如毕加索,但在收藏界塞尚的作品一直被世界顶级藏家所追捧,他的作品曾位列过世界最贵艺术品行列,那就是《玩牌者》。2012年时,塞尚的画作《玩牌者》以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亿)的价格私洽成功,打破了2006年杰克逊·波洛克的《No.5,1948》创下的1.568亿美元成交纪录,这使得塞尚《玩牌者》成为当时单件艺术品成交最贵。而斥天价购下这件作品的便是卡塔尔王室。

事实上,塞尚的《玩牌者》一共有5幅,当然每一幅画面都会有略微不同。艺术家创作五幅当然没想到此后的“吸金”程度,对他来说更多的是艺术方面的探索,希望借此研究不同环境下的效果。《玩牌者》系列中的其他4幅全都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包括巴黎的奥赛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的考陶尔德学院以及费城的巴恩斯美术馆。


西窗雅藏

Paul Cezanne(保羅.塞尚,1839-1906),是post-lmpressionsm(後印象派)(post與(郵局)沒有關係,它的意思是「後」after,它是個拉丁文單詞,也可以寫成Afer-lmpressionism)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說塞尚是現代繪畫之父,那麼保羅.高更會在墳墓裹不高興了,梵高可能會跳出墳墓罵爹了。玩笑~)

塞尚對靜物的描繪似乎有種天生的才能,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後來的「立體派」繪畫奠定了基础。這體現在他強調形態而非敘事的重要性,或者說,更注重作品有一種實體存在感,而不講述某個具體的故事。例如,Still Life With Apples《靜物蘋果》(作於約1875-1876年間,存於巴黎 盧浮宮美術館)。塞尚完全置自然主題於不顧,強調視覺效果。創造了他自己的空間,擺脫了傳統透視法。他所畫的並非物體本來模樣,而是從人的眼睛裏呈現出來的形象。他不用筆刷,而是直接用調色刀往畫布上塗抹顏料(刀畫)。塞尚挑戰了藝術的界限,他想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鮮豔的置於昏暗的背景之上,就有了獨立的生命,仿佛在一個抽象的無重力空間裹跳躍,吸引著受眾。用他的話,就是「用一個蘋果震驚巴黎」。但遗憾的是,作為一個畫家一直都不怎麼受歡迎,直到死後才被人們所注意。


塞尚的色彩從絕對意義上說是-繪畫色彩-即必須施之於畫布之上並必須服從繪畫規則的色彩;和感覺色-即畫家在自然中所觀察到且對畫家來說是「感覺」的來源的色彩。這是種創作上悖論,二者是矛盾的。但塞尚創造了一種方法,形成了比立體感更重要的色彩和諧。例如,《大松樹和紅土地》(作於約1885-1887年間,存於俄羅斯聖彼堡冬宮博物館),廣袤風景中,松樹高大威武,周圍一切都在臣服於它。在紅土地前,它像十字架般,切分土地。樹乾充滿力度,繪樹幾世紀來都在描繪它的搖動,而塞尚的作品卻是對於感受世界摇滾的受眾而言,它在展示了畫家的自信-它就是確定無疑的存在。從著色方面,通過色彩的各種協和,塞尚繪出了一種新的空間—一個響應於主題在他心中所喚起的種種感覺而創造出的空間~


填格

谢谢分享问题,学习了。


先知中道

抽象派,写实主义,阴暗风格。抽象派,不知道是时代的关系还是作者故意的关系,他的画都是大块色,好像那种低像素的照片呈现的效果,让人看得明白又看不明白,就好像打码的照片,若隐若现,故说其为抽象派。写实主义,他的画都是实景描绘。阴暗风格,无论在哪画画,无论画什么,都是用了深颜色的颜料,也许是因为画家喜欢深色,亦或者是反映内心的苦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