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東晉-劉宋之交時南朝疆域北進到了關中-河洛-山東一帶,明顯要強於北朝,是因為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分裂導致的虛弱嗎?後來強弱逐漸逆轉是什麼原因?

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從經濟角度看,南方遠不及北方 ,南方此時還不是魚米之鄉,溫柔呢喃軟妹子呆的地方。北方則是華北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雖然歷經戰亂,但有大量的地方塢堡士族力量在河北,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庇護。印象中好像苻堅統一北方之後,統計人口數量也超過了千萬,還是在諸多大族瞞報的前提下。即使是淝水之戰後,前秦崩盤瓦解,慕容氏東歸,羌人也回到關中,北方再次陷入割據狀態,總體的人口數量也依然是遠遠超過南方的。

從政治上看,南朝基本上是在沿用東漢中期以來的制度,尤其是將源自東漢豪族、經魏晉官方化的門閥等級制度發展得登峰造極。門閥大族雖然經劉裕造宋而失卻了東晉時與皇權並駕齊驅的地位,但如下兩條措施仍舊維繫了門閥的政治地位:

1. 清濁官分別:高門大族清官起家,寒門庶族濁官起家,清濁之間在南朝政治社會別如天壤。

2. 譜牒專家主管吏部:譜牒之學也即貴族位階與婚婭的情形,南朝吏部選官者多為譜牒專家,高門清官、寒門濁官的分配得到大體維持。

取得了堅實政治地位的南朝世家把握著南朝的政治資源與經濟資源,並且趾高氣昂地以玄談、佛道的玄妙看不起儒經與軍事的務實,並進一步將這種“看不起”落實到行動中,以至於南朝的軍功豪族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很多軍功豪族、經學世家、寒微武人在發達了之後反而投奔到玄學的懷抱,妄圖粘一粘那一絲酸腐的文氣。

北朝則經過了五胡與北魏早期在各族部落制度與漢魏制度之間的嘗試、融合與嫁接,政權的頻繁更替與戰火的洗禮也使得北朝的漢人世家並沒有好玄談、好風評的清高習慣,反而家家有世傳儒經之學與塢壁武力。鮮卑皇權為了統治北方也不斷向北朝漢人世家釋放好處,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聞喜裴氏、河東柳氏也便先後加入與北魏合作的行列。

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世代簪纓或者空好玄談的高門大族並沒法兒培養出能征慣戰的將領,政治高位的高門也便不得不依靠倉荒晚渡的淮漢流域邊境豪族(青、齊、豫、雍)乃至吳地庶民出身的武將來抵抗與攻略北朝。在劉裕召集的最後一波北府兵(義熙年至元嘉年間)相繼老去與損耗之後,南朝皇權的連東晉倉促湊了三回的軍事基石---“北府準中央軍”(郗鑑一回、謝玄一回、劉裕一回)也失去了,以至於元嘉草草之後的南朝皇室也不得不依靠某一地域的邊境豪族與個別寒微武人來支撐軍政大局,甚至新崛起的皇權還直接從邊豪(蘭陵蕭家)與寒武(陳霸先)中出身。

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高門大族、皇室家族、邊豪寒武,三方的權宜式合作與常規性政鬥,以及高門內部、新舊皇權、不同地域的邊豪的頻頻選邊站隊,北朝拓跋家還沒被周齊篡奪呢,南朝皇權就換了四家,政治局面真真不穩定。

北朝前期靠草原胡人勢力,後期果斷漢化。漢人對北魏政權的認同感是逐步上升的,不會再產生大批漢人流亡南方,為南朝政府做炮灰抵抗北魏的事了。從這個變化來說,南朝最可靠的兵力來源,就沒有了。

北朝的風貌就像戰國,是一個再造嶄新帝國的過程;南朝的風貌就像東周,是一個走向舊制度死衚衕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