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什麼要發明一些用來娛樂的人工智能產品?

不帶走一片花瓣

因為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終將面臨一個問題:當不需要人再做什麼的時候,人還能做什麼?

通常情況下,人是要勞動,以獲得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但勞動者這麼多,也要競爭。進入工業時代後,人不僅要和人競爭,還要和機器競爭。全球化之後,競爭對象更加上了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裡的人。

有競爭,就有失敗者。汽車讓馬車車伕成為了失敗者。聯合收割機讓某些農民成為了失敗者。電腦讓計算員成為了失敗者。但失敗總是一時的,人們通過改變職業,來繼續進行勞動。

但,如果已經沒有職業可以做了呢?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發達國家,這是正在發生的事。以美國為例:智能化和機械化,加上生產外包,使得本地底端勞動力毫無競爭力。對資本家來說,僱傭本地人成本高,效益低,甚至不如給他們發福利,像養豬一樣把這些人圈養起來。他們依然可以保證溫飽,但可以說只能留在溫飽線上,永無翻身之日。

他們已經沒有工作可以做了。那他們幹什麼?

他們需要娛樂。用遊戲、綜藝、直播,這些低成本的娛樂,讓他們開心得活在這個無形的囚籠裡。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無法變革,甚至子孫的狀況也不會變得更好。但這又怎樣?娛樂至死罷了。

所謂“只能拿來娛樂的高科技”,最重要的意義也就是如此。給失去希望的人以麻醉,讓他們產生快樂的幻覺。有了這幻覺,他們就不會感到被壓迫,不會感到絕望,也就不會產生訴求,不會期望改革,更不用談揭竿而起。

囚籠正在建立,籠門正在關閉。我輩所能做的,不過是在最後的門縫關閉之前,逃出去。


IvanZ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