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文/大眾侃車 QYY

毫無疑問,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但利好幾何,則另當別論。

5月22日,國家財政部發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網友紛紛解讀此次關稅調整帶來的廣泛影響。

誰是最大受益者?

毫無疑問,肯定是消費者!

其中最突出的,當屬購買進口汽車的消費者。

至於受益多少?則與汽車排量成正相關。By the way,從1986 年開始,中國將汽車排量作為關稅徵收標準。

目前,我國進口汽車關稅中,排量在4升以下(含4升)車型的稅率為25%,需交納的關稅數額為:報關價×關稅稅率。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的3.0L排量進口汽車為例,現在需要繳納關稅為7.5萬元;如果關稅下調至15%,該車型需要交納關稅則下降為4.5萬元,一款車型的進口關稅數便有3萬元的差價。

另外,汽車消費稅按稅收政策計算後為12.5萬元,增值稅為8.5萬元,總稅費為28.5萬元。降低至15%後,消費稅降為11.5萬元,增值稅降為7.82萬元,總稅費下降為23.82萬元,差價為4.68萬元。

備註:買進口車很多時候就是不差錢買個大一些的,基本以C和D級SUV為主,佔比約58%。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顯然,對於購買動輒幾十上百萬的進口車車主來說,“區區”幾萬的降幅顯得有些不痛不癢。對於價格較低且排量更低的進口車型而言,關稅下降“換來”的差價則更小。

根據2017年的海關數據,我國進口汽車的總量為121萬,銷量90萬,僅佔2017年乘用車總銷量的0.03%。這意味著,絕大部分與進口汽車“無關”的消費者,與關稅下降的紅利“無關”。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稅費下調是否與車價變化一致?

車價變化與稅費下調比例一致,這只是比較理想的情況,現實情況是:不一定稅費下調多少,車價就真的變化多少。

這裡有多個變量要考量:

1)廠家和經銷商可能會吸納一部分稅費節省,作為利潤。

這是一定會出現的,庫存和銷售節奏往往是相對穩定的,價格激烈的突變會導致市場波動嚴重。

2)車價下調,會引發連鎖反應。

比如,終端價格真的下調6%,結果銷量增長了30%,很多分攤成本也隨之下降。最後一算賬,單車利潤率提升了不少,還可以再下調2%。

所以,不排除有一些車企一部到位,一開始就下調8%,改善自己的市場份額。

3)每個車企自身的情況。

總的來說,每家車企的情況不一樣,每個車型的情況不一樣,最後的結果也有所不同。

以保時捷為例,供貨能力很穩定,不愁賣。那我降價那麼多幹嘛?最後庫存賣光了,經銷商肯定是加價賣車,讓利反而變成了暴利。

再比如,沃爾沃XC40,因為有BBA同級產品及領克01等國產品牌的衝擊,大大削弱了其競爭力,此次關稅下調後,預計沃爾沃會讓XC40的定價儘量更合理一些,以支撐它的市場表現。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總的來說,關稅從25%到15%,能為單車降價找到多少空間?

從MSRP(製造商建議零售價)角度,預計在6-7%左右。具體跟某款進口車原本的定價策略、預留的利潤率有關係。

哪些品牌受益?

品牌受益,則消費者間接受益。

進口車企:特斯拉,雷克薩斯,保時捷,林肯,斯巴魯;還有BBA、豐田和路虎。

其中,特斯拉、雷克薩斯、保時捷、林肯、斯巴魯五個品牌完全進口,是直接受益者。

其中,特斯拉可謂手速最快,稅改通知當天,就已經調價,不愧是優秀公司!特斯拉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裡面最大的受益者。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受益最大的是德國汽車企業,BBA有大量高端車進口在售,且銷量可觀,自然受益不少;其次是豐田路虎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此外,小眾車款愛好者也會受益。如福特野馬、Mini Cooper、馬自達MX-5這樣的個性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關雷克薩斯同廣汽商量國產化的消息不絕於耳,而國產的目的之一既是降低成本和售價。如此一來,雷克薩斯還會搞國產嗎?至少會重新慎重考慮。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零部件下降,消費者間接受益

零部件關稅下降,有利於合資企業,則消費者間接受益。

合資企業有相當價值比例的零部件,是採購國際供應鏈的。

2017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累計進口金額370.48億美元,同比增長7.09%。其中,從細分零部件來看,傳動系統、車身附件是進口金額佔比較高的汽車零部件,分別佔比為37%和19%,其次是發動機零部件、汽車電子。

樂車邦創始人兼CEO林金文表示,進口車保有量目前僅佔8%,剩餘92%都是國內生產的產品,即便是合資品牌的零部件也都基本實現了本地化生產。關稅下調後,小幅度的豪華品牌平行進口零部件會有增長,但是總體格局變化應該不大。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至於整車和零部件關稅的下調,則暫時不會對產品處於低端區隔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造成太大影響,即便是零部件領域,國產車企對國外零部件的依賴程度也並不高。

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那些已經在中國建廠但仍舊需要從國外進口零部件的的豪華品牌,其低端產品的製造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這會增加其產品在終端的靈活度,如果高端品牌祭出價格下壓的招數,合資品牌的B+、C級車型肯定壓力山大,不要忘了20-30萬元區間還有雷克薩斯這類全進口品牌在背後默默捅刀子,在更為強勢的品牌力面前,通常消費者要作出抉擇並不難,畢竟很多普通消費者依然帶有“豪華車、進口車質量好於國產車”的潛意識。

可以想象,一旦豪華品牌倒逼合資品牌車型的價格往20萬元區隔收縮,不僅是合資品牌人心惶惶,連長城、吉利好不容易看到的高端化苗頭,形勢也瞬間變得嚴峻起來,18-20萬元的關鍵性價位,恐怕又一次會成為橫立在自主品牌面前的一座大山。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總之,調低了零部件關稅,能讓合資企業的成本控制更好,也會間接影響合資車企的車價,進而影響到自主車企的品牌向上。但這一切,不會像進口車那樣立竿見影。

誰會受到負面衝擊?

汽車關稅下降是一把雙刃劍,有人獲益,亦有人受衝擊。

短期來看,承受壓力最大的應該是合資企業。

因為他們的產品線定價和進口車短兵相接。比如,進口的Lexus ES降價的話,國產寶馬3、奔馳C級和別克君越等,可能都會受到衝擊。

長期來看,本土汽車產業鏈會承受壓力。

對全中國的汽車從業者而言,是重大利空。既然關稅低了,那外企儘量出口汽車給我們。不需要把整個產業鏈搬到中國——人家也想要GDP和就業呢。或者,放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和印度去。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接下來的佈局

既然汽車供應環節的門戶打開了,相信國家接下來有進一步佈局。

此前供應環節一直被嚴控,但隨著最近的一些動作,在國際壓力下,肯定是要打開門戶了。包括合資企業股比逐步開放,進口車關稅下調等等,都是明顯的措施。

那麼下一步會在哪裡找到一些防禦陣地呢?

預計是在需求端

例如在汽車新零售、4S經銷商等方面,國家會有所動作。

目前這些領域主要是內資,但行業集中度很低,力量薄弱。

所以,後續應該會培育出更多有實力的本土大玩家,保證我們對汽車這個關鍵行業的控制能力。

汽車關稅下降對消費者利好幾何?

侃車觀點:

對消費者而言,汽車關稅的降低是有利的,但卻是有限的。據測算,關稅降至15%,進口汽車廠商指導價降6%-7%,但實際中間環節會分享紅利。因此短期內進口車的價格可能會下調,但幅度不會很大。

對進口車企而言,進口汽車關稅下降能適度拉動進口汽車年銷量的增加。價格的下降也會相應的衝擊一部分合資車型和國產中高端車型。“價格下探的傳遞速度和力度會怎樣影響到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可能要取決於市場下一個階段的表現。但自主品牌必須做好未雨綢繆。”一位長期從事品牌和市場營銷的業內人士表示。

此外,零部件關稅下降降低部分國產汽車成本,提升部分中高端車型競爭力,考慮到中低端車型國產化率已經很高且降幅有限,因而對國內零部件行業衝擊很小。但隨著進口品牌級車子車型的價格進一步下探,自主車企如何保持品牌向上,值得思考。

至於汽車關稅的下降是新一輪的消費升級,還是自上而下的蝴蝶效應,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