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說顧祝同、湯恩伯是“庸才”,他們真有這麼差勁嗎?

過去常說顧祝同、湯恩伯是“庸才”,他們真有這麼差勁嗎?

在用將方面,老蔣一向都動足腦筋,他對他那些將帥的特點非常瞭解,據說連很多人的生日都能熟記於心,他所任用的顧祝同當然絕非庸才。

顧祝同在天目山曾敗給粟裕,抗戰時的戰績也無法與薛嶽相比,這跟他所在戰區的實力太過一般有一定關係,作為蔣介石身邊“五虎上將”中的一位,他還是有兩下子的。粟裕說顧祝同“庸才”,同樣也有鼓舞全軍士氣的用意。

更何況,這次蔣介石還特地給顧祝同找了一個主將——時任陸軍副總司令的湯恩伯。

因豫湘桂大潰敗,湯恩伯也曾被罵得狗血淋頭,然而很少人知道,在抗戰時期的正面戰場上,他卻是為日軍所懼怕和擔心的少數中方將領之一。從早期的南口戰役,到後來的臺兒莊會戰,湯恩伯皆起著一錘定音的作用,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及湯恩伯,並把他作為自己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

湯恩伯有能耐,作戰有一套,但他的缺點也很要命,那就是總跟頂頭上司不和諧。臺兒莊時期的李宗仁,河南時期的蔣鼎文,湯恩伯和他們的關係都鬧得很僵,豫湘桂會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緣自於此。

過去常說顧祝同、湯恩伯是“庸才”,他們真有這麼差勁嗎?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顧祝同在國民黨將領中有“軍中聖人”之稱,特別善於搞人際關係,跟誰都能嘻嘻哈哈地湊一塊,顧、湯配,應該是蔣介石能想到的最佳搭配了。

顧祝同到任後,即延續了陳誠“爛葡萄裡夾硬核桃”的戰術,他以“三大主力”為骨幹,將入魯部隊編為三大兵團,分別是湯恩伯兵團、王敬久兵團和歐震兵團,每個兵團中夾一個“主力”。

1947年3月下旬,顧祝同開始發動進攻,其部來勢洶洶。到4月中旬,他已完全佔領魯西南,並打通津浦線上的部分交通,對華野形成弧形包圍態勢。

萊蕪戰役時,粟裕還啃不動歐震兵團這樣的大兵團或“三大主力”,但萊蕪戰役後,情況已大為不同,經過為期半個月的整訓,華野兵強馬壯,只愁沒東西吃,不愁牙口不好,消化能力不濟。

只要三大兵團稍稍拉開距離,或者再來個南北合擊什麼的,就能像對付李仙洲集團那樣,圍而殲之。

可是粟裕沒能找到這樣的戰機。

過去常說顧祝同、湯恩伯是“庸才”,他們真有這麼差勁嗎?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顧祝同把前任陳誠的戰術全部繼承過來,“穩紮穩打,齊頭並進”也是一種,同時鑑於萊蕪戰役中,北線的李仙洲集團遭到了意外打擊,他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進。

合擊、夾擊之類是再不搞了,顧祝同把三大兵團都放在一面,進行縱深梯次部署,進攻時“兩臂橫兜,中間挺進”,讓粟裕無法分割和各個擊破。

顧祝同並不比他的前任好打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