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为彩礼撕逼?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文/娘娘说

作者/辣妈菲爷

作为一个母婴公号主,其中一大福利就是经常会遭遇男孩子家长的盛情认亲:「 经常看你的文章,特别认同你的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我家儿子也很优秀的,以后就认你做亲家好吧~」

咳咳,人家好不容易伪装出来的青春美少女的装扮,怎么转眼就切换成了慈祥的丈母娘身份?受宠若惊的同时,真的有点一言难尽~

不过一个问题突然从我心里冒出来:「 将来我女儿出嫁的时候,我该不该找她男人要彩礼?」

在社交网络上,常常被这样的新闻刷眼球:

「女朋友找我要45万彩礼,我把她拉黑了」

「3万元彩礼都不愿意出,我和男友的爱情死于这场考验」

除了男女朋友之间常常因为彩礼告吹,子女和父母之间也常常因为「彩礼」这件事在感情上存下芥蒂。

话说菲爷当年就是以2万元彩礼贱卖,哦不,贱嫁的,当然父母大人对这个金额很不满意的,我也跟父母冷眼过,「你们又不是卖女儿,我自己就是行走的现金流,要那些彩礼干什么?」,最后以自己补掏了2万元并谎称是男方给的收尾。

很多事情总是在时过境迁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图样图森破」,在时过七八年之后经历了各种鸡毛蒜皮人心考验,再到自己切身切换到「丈母娘」角色之后,关于「彩礼」这个话题,我又有了更多精辟的认识,这就来给你们捋一捋。

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为彩礼撕逼?

1

彩礼,起于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之一。因为按照旧传统,女人结婚了就是婆家的人,是不可以随便回娘家的。要伺候公婆,为公婆尽孝,还要伺候丈夫。所以说女儿养大了,不能给家里发挥作用,娘家损失人口,婆家增加人口,这是男方家对女方家的一种经济补偿。

不过,在现代社会,女人在家庭中的自由权显然大了很多,女人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想怎么孝敬自己父母就怎么孝敬,家务活也不一定非要女人包揽,甚至有很多女性还掌握了家里相当大的财权和决策权。所以不存在结婚以后娘家损失人口,婆家增加人口的问题。

从法律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也就是说,「彩礼」在法律上也是不被承认的。

那么,为什么到了21世纪了,人类都已经上天了,为什么「彩礼」这种习俗还是根深蒂固,甚至在金额上愈演愈烈呢?

2

这就要从「彩礼」在现代婚姻和两人关系中的意义来分析了。

首先,「彩礼」不再是男方家对女方家的经济补偿,而是一种「不忠诚」的成本。

天真少女时代的我本来对什么彩礼啊,钻戒之类的东西也是无感的,不过基于仪式感的需要,在婚前跟M先森去香港买了一对不算很贵的钻戒。

结果回来之后有好几次,M先生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你可一定要跟我结婚啊,不能变心啊,不然我买钻戒的钱就打水漂了」~

我才突然醒悟到,矮油!这就是钻戒、彩礼这一类习俗的意义——

当男人为女人付出了一定成本,无论是感情上的还是经济上的,这种成本都会让他在不忠诚、或者变心的时候,掂量一下代价,还是有一定的约束意义的。

「换个女人又要付一次彩礼钱」,想想这个,不安分的下半身们应该还是会有点压力吧。

其二,「彩礼」一定上也算是感情的试金石

当然,我是鼓励当女生一定要独立自主、个人奋斗的,尽量不要依靠别人,因为嗟来之食一定是有代价的。

但是,尽管社会舆论一直在鼓吹两性平等,但是落实到现实中,男人依然是婚姻的得益者,而女生仍然是牺牲者——无论是承担家务、还是生养孩子这些事情上,女生确确实实就是会比男生要付出更多精力、承担更多责任,也因此更容易在事业发展上因为家庭而受到制约。

倘若男生在完全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明知道女生会特别看重婚礼的这些仪式感,希望有婚纱照、蜜月旅行、钻石戒指、宴请宾客这些仪式,仍然一毛不拔,口口声声说有爱就可以了不在乎形式,并不觉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为对方付出,那么你可能真的要慎重考虑了。

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为彩礼撕逼?

3

说完二人关系,再来说说「彩礼」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很多女生在恋爱的时候都是盲目的,都觉得「有情饮水饱」,而彩礼的要求,往往是父母提出来的。

爱情大过天的女生,有时候不想让心爱之人为难,甚至会怼回自己父母「你们是嫁女儿,又不是卖女儿!」

这里非常必要的就是要厘清一个前提:父母帮你要的彩礼,是归他们收?还是给你的?

第一种情况是:归父母自己收了,那么这就是妥妥的旧社会陋习了,说卖女儿也不过分,违背婚姻法原则,也违背当代社会伦理,跟赡养父母完全是两回事,毫无疑问,就算撕破脸也应该怼回去!

感觉我这是在煽动后辈们对长辈不尊不从了~

奇怪的是这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女生觉得自己结婚要一大笔彩礼钱来「进贡」父母是理所当然~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有一个家境一般的女生,找了个家境富裕的男生,于是跟男生要求说:「我父母养大我不容易,所以我想要10万元彩礼补贴父母,好让他们生活得不那么辛苦」,因为男生本人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所以这个钱是要男生父母出的。结果男生拒绝了,于是女生觉得这个男生不是真心爱她。

我个人觉得这个只能被称为「作」了!赡养父母虽然是子女的责任,女生大可选择自己努力奋斗来回报父母,但是别人家父母有什么义务替你来赡养你的父母呢?

即使是婚后,赡养父母的原则,我个人也觉得应该是各管各家,除非真是遇到重大事件,否则不应该拖着另一方去为你填这个本应存在边界的黑洞。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收到彩礼,是会加上嫁妆补贴给回你的,或者也有的会转换一个形式,例如父母把这些钱拿来举行婚礼宴请宾客,接着把从宾客手里收来的礼金补贴回了你,那么就该换一种理解了:

父母帮你要彩礼,是因为担心子女离开父母的庇护后,「居长安,大不易」,于是男方给彩礼,女方给陪嫁,双方父母给小两口的新生活启动资金,好让他们对你未来的日子放心。

毕竟,父母都是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的人,生活经历让他们知道了婚姻都是现实的,知道没有经过钱的试炼的感情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这笔启动资金,或多或少,却很可能成为成就你未来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的一个重要保障。

到这里,究竟要不要听父母的话,问对方要彩礼,其实就很好判断了:彩礼的多少,与你自己的独立程度成反比。

如果你自己和你选择的伴侣就是一个「行走的现金流」,根本不需要依靠父母,那么在「彩礼」这件事上,根本就无所谓,跟菲爷一样2万块贱卖了也没啥好委屈的,随时都能轻松地当做黑历史拿出来说笑。

但如果你自己确实在结婚的年龄,手头紧张,生活压力巨大,那么在对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听听父母的劝,为自己争取一份保障,没毛病!

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为彩礼撕逼?

4

当然,在这个环节,还得弄清楚一件事:彩礼是对方父母给?还是男方本人给?

如果是父母,完全是人家的一番情谊,人家把孩子抚养长大,已经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给多给少都是理所当然;

如果是对方给,那么回到以上第一点,虽然彩礼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作感情的试金石,但是也完全要看男方自己的经济能力;

还有一件事:收到的彩礼,是归你所有,还是归双方共同所有?

如果是归自己所有,那当然是在不影响感情的前提下,越多越好;如果是双方共同所有,又是男方自己出的,那么就显得没意义了。

4

说到最后,该不该要彩礼,该要多少彩礼,可以从这个思维导图来判断:

第一,问父母是否会返还

会:越高越好,不会,越低越好

第二,你打算做一个啃老的人,还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第三,彩礼是对方父母给,还是男方自己给

第四,收到的彩礼是进了自己口袋,还是别人口袋?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