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牟平走近於氏都氏宗(家)祠 感受家族文化與精神

媒眼看牟平走近于氏都氏宗(家)祠 感受家族文化与精神

於氏宗祠

媒眼看牟平走近于氏都氏宗(家)祠 感受家族文化与精神
媒眼看牟平走近于氏都氏宗(家)祠 感受家族文化与精神

上莊於氏:一門四進士 抗日三烈士

在煙臺牟平的上莊村,有三大歷史文化名片——上莊舊村遺址,豔陽塂遺址(省級文化保護單位),上莊於氏宗祠尤以於氏宗祠為載體的於氏文化最為亮麗。

於氏宗祠(家廟)在村西八甲街,總佔地面積36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86.5平方米。據傳至少已有400年曆史。據譜書記載,上莊於氏在明清兩代先後有137人考取進士、舉人、生員,其著名有一門四進士:於灃、於汧、於肇甲、於瀗。

“在抗日戰爭中,上莊於氏出了一門三烈士,於紀午(1915-1942)是上莊三支於立伀之三子。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於紀午入伍後,初在中共膠東特委地委工作。”中華於氏宗親會膠東分會上莊聯誼會秘書長於立鑑介紹說,於一心參加革命後在北海地區工作,1942年冬,日軍掃蕩膠東根據地,12月22日,在率西海領導機關突圍時,為掩護其他同志,他與弟弟於紀午雙雙壯烈犧牲。於鳳祥1950年走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前線,1952年犧牲於朝鮮戰場。

2008年在村兩委班子的支持下,上莊村重修了家譜。並於2014年印刷成本。從此以後,先後有200多人來上莊問根尋祖。不少宗親紛紛捐款出資,為以後整修家廟、祭祠祖宗。2013年中華於氏宗親會膠東分會在威海成立,上莊於氏宗親會成員均參加,會上於紀正被選為副會長。於立鑑選為副秘書長。2016年煙臺於氏文化研究會成立,於紀正選為副會長。

1996年由於立暄(原駐芬蘭大使)、於紀會(臺灣)、苗華義等人發起成立了上莊遊子聯誼會,捐資十餘萬元成立了教育基金,每年給考上大學本科和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人獎勵200元、500、1000元。鼓勵他們成才報效國家、反哺家鄉。自成立二十年來已獎勵過98名大學生。其中包括11名研究生、5名博士生,建國以來初步統計約有七八十名曾在國家機關擔任重要職務。

都氏家祠:傳承家族文化和精神

位於都氏祖居地山東牟平北頭村的都氏家祠,始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從鑲嵌在院內牆上一塊石碑的載文可確認,在清朝嘉慶七年(1802年)曾被修繕過。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老的都氏家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倒座組成,磚石結構,青磚灰瓦,斗拱式建築,佔地212平方米。2013年10月10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宗祠的正堂上懸掛記載著歷代都氏先人名諱的世系掛堂,正堂案几上擺滿了各種祭品,香燭矗立,煙霧繚繞。南莊北疃的都氏族人成群結隊的來到這裡,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進香敬酒三叩首,敬仰虔誠念祖恩!

2016年5月14日,都氏家祠建修落成祭祖大典隆重舉行,古老的都氏家祠煥發出高雅的氣韻和風采。修繕後的都氏家祠,不僅保留和恢復了主體建築的原有風貌,而且對周邊環境進行了硬化、綠化、配套化建設。佔地212平米的古老家祠修舊如舊,東西寬36米,南北長78米,總計佔地2844平米的保護區,增加了仿古圍牆、八角門廳、影壁牆和先祖必裡海公雕塑,形成了一個坐北朝南、天地合一的傳統合院式建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都氏家祠默默地傳承著家族的文化和精神,記錄著家族的興衰與過往,訴說著家族的歷史與輝煌,庇護著都氏子孫的延續與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