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位劉氏部將,被俘後竟被活活挾死

嬗變的時代

三國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位劉氏部將,被俘後竟被活活挾死

三國是繼春秋戰國後的第二個諸侯分裂群雄並起的時代,也被認為中國歷史上智慧謀略的頂峰。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軍閥爭雄的戰爭角逐中,浪起滔翻必然會湧現出一大批能軍治國的人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吳起、管仲、樂毅、司馬穰苴、孫臏等人,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陸遜等,都是風雲際遇,大顯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史蹟。《三國演義》在詳細地記述魏、蜀、吳三方縱橫捭、龍龍爭虎鬥的歷史情形中,刻畫了軍事家們那種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英雄風貌,對於我們學習和研究這段軍事鬥爭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小霸王——孫策

三國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位劉氏部將,被俘後竟被活活挾死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對孫策這個人物著墨並不算多。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膂力過人,武藝十分高強,堪稱一員年輕的虎將。演義第十五回寫道,孫策在與揚州刺史劉繇交戰時,不到三合,便把劉的部將於糜生擒過去。敵陣另一員將樊能挺槍直追,孫策猛回頭,大吼一聲嚇得樊能翻身落馬,破頭而死。待孫策回到自己陣中,那於糜竟被他活活挾死了。這應該是三國中死得最憋屈的一位將領吧

“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孫策的威名由此大震

史料上講,孫堅戰死在峴山時,孫策才十七歲。為了替父報仇,他毅然離開家鄉,投奔袁術。孫策才智聰穎過人,作戰屢建功勳。袁術曾暗暗自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雖說投奔袁術後屢立戰功,

辨明形勢、玉璽換兵,直下江東

三國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位劉氏部將,被俘後竟被活活挾死

但袁術由於野心的驅使,始終不肯重用孫策。起初,袁術許願孫策出任九江太守,當事到臨頭時,他又自食其言,半路改變主意,讓丹陽人陳紀接任。後來,袁術又派孫策攻打廬江,許願拿下此城便讓他當太守。可是,孫策歷經苦戰攻克廬江後,袁術便召回孫策,把廬江太守這個職務委給了他的老部下劉勳。孫策自此懷恨在心。

他仔細分析了形式袁紹曹操各佔據河北河南,自己依附袁術必然沒有作為。於是,他下定決心脫離袁術,進擊割據勢力較為薄弱的江東地區。決定進軍江南的孫策手下無兵無馬他便把父親孫堅留下的傳國玉璽作為“質當”(抵押品),向袁術借出“兵三千,馬五百匹”。加上自己的親信千餘人

公元195年,孫策率領集合完畢的軍隊,渡過長江,一路苦戰,破劉瑤,逐王朗,殺許貢,隊伍不斷擴大,最後終於佔據了吳、會稀等六都,在江東一帶建立起孫氏政權。這比起他的父親孫堅來要強得多。

三國中死的最憋屈的一位劉氏部將,被俘後竟被活活挾死

早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孫堅偶得傳國玉璽,便便認為“必有登九五(皇位)之分”,而孫策注重的是實力,是地盤,認為傳國玉璽不過是件空物,此一點,就足見孫策比孫堅高明許多。

兵法日:“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域。”察全局,謀萬世,正是孫策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