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嘉靖为什么突然因为别人叫吕芳“老祖宗”而大发雷霆?

乌文俊

吕芳先捧起了嘉靖面前那只碗,两勺粥盛进碗里,离碗边恰好留出两分,捧到嘉靖面前双手放在桌上,接着去拿严嵩那只碗。 严嵩立刻站了起来:“不敢消受,让我自己来吧。” 徐阶这时也站了起来:“严阁老的和我的都让我来盛吧。” “都坐下吧。”嘉靖开口了,“不要看那么多人叫他老祖宗,在这里他就是奴才。你们才是朕的大臣。让他盛。”

从以上一段话可以看出,底下小太监可以叫他老祖宗,但是他不能把自己真当祖宗,在嘉靖眼里,他只是个奴才。


读书分享笔记

《大明王朝1566》这部书,名气很大,我曾抱着学习的态度,找来看过。说实话,这部书并不对我的胃口,看了十几面就“弃”了。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书写缺乏历史感,人物漫画感强烈,一些描写幼稚,作者对明代那段历史并不真的熟悉和理解。

不知大家爱看的是原著书呢,还是改编后的同名电视剧?下面这段话摘自前面一位答主的引用,大家先欣赏一下——

(太监)吕芳先捧起了嘉靖面前那只碗,两勺粥盛进碗里,离碗边恰好留出两分,捧到嘉靖面前双手放在桌上,接着去拿严嵩那只碗。
严嵩立刻站了起来:“不敢消受,让我自己来吧。”
徐阶这时也站了起来:“严阁老的和我的都让我来盛吧。”
“都坐下吧。”嘉靖开口了,“不要看那么多人叫他老祖宗,在这里他就是奴才。你们才是朕的大臣。让他盛。”

这样的对话,就是幼稚。

它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嘉靖帝故意贬抑宦官,在他看来,文臣是大臣,宦官是家奴,大臣尊,家奴卑,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分。意思是这意思,可文学作品这么写,就是幼稚了。当事人即便心里这么想,也不可能这么说啊!这样的对话,在我看来,就是不懂历史,属于肤浅(肤浅是历史小说普遍的毛病)。所以我不爱看。

当然啦,读者和观众也有他们“爱看的权利”,彼此不必喷——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嘛。

(电视剧里的吕芳,实际上是个虚构的人物/皇帝不称朕)

回到题目本身。我的博士论文做的是明代宦官(成果名为《明代宦官制度研究》,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写论文,我还编了一部《明代宦官史料长编》(已由江苏凤凰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凤凰出版社就是原来的江苏古籍出版社),此书辑录了明实录中的宦官史料,180多万字,是目前国内最全的明代宦官史料编,其中仅搜集的宦官墓志就达200多方。可以说,我对宦官的了解是很全面的。但我从来不知道,宦官中有“老祖宗”这样的称呼法——如果我看漏了史料,请读者告诉我。

我武断地认为,“老祖宗”纯属作者想象出来的。故此,嘉靖皇帝的“大发雷霆”,也是作者的虚构。

看官您想啊,即使宦官中确有称呼大太监为“老祖宗”的情况,一般来说也不会当着皇帝的面那样喊;即使偶然被皇帝听到了,皇帝也不应该生气,因为称呼之法,往往出自俗例和习惯,有什么好“大发雷霆”的呢?

(我实在受不了国产历史剧中出现“我大明朝依然能够如日中天”这样的对白!能不能来点精彩的对白,别只会喊口号,说大话!比苍白无味的对白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幼儿园“过家家”一般的剧情/皇帝不称朕)

至于小说中的大太监“吕芳”,我检索了《明代宦官史料长编》,没有查到这个人。如果嘉靖朝真有一个影响力如此巨大的宦官,明实录里不可能毫无记载,而我确知,嘉靖朝的“大太监”里,并无吕芳这号人物。

明代宦官发家的惯例,往往是大太监由皇帝的“潜邸”出身。就嘉靖帝来说,就是原来湖广安陆兴王府的宦官,后来小兴王朱厚熜到京做了皇帝,他们也跟着鸡犬升天,入宫做了大太监。太监不像大臣,说不定是从哪个地方考来的,大太监多是皇帝的“家生子”。在这个意义上,前引那段文字,表明“奴才”不同于大臣,确实是这个意思,可放到具体的环境下,皇帝却不会这样厚此薄彼,故意贬低宦官,令自己的亲信下不来台。因为宦官,尤其是大太监,恰恰是皇帝牵制大臣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像嘉靖皇帝那样一个猜忌之人,他最会玩弄的,就是“狗咬狗”的平衡术——太监咬谁?就是外廷大臣。

我见有人说,吕芳的原型是李芳,那就更不对了。李芳倒是确有其人,可李芳是隆庆皇帝,也就是嘉靖帝的儿子朱载垕潜邸的人,在隆庆初年先后任内官监太监和司礼监太监。他在嘉靖活着时,没他什么事儿,怎么可能成“老祖宗”呢?

李芳为人较为正直,甚至是强悍,在隆庆帝即位后,屡屡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主子,被关到牢里去了,下场不好。

关于明代嘉靖以后的明朝大太监,我在《大明那些九千岁》一书的第三部《大太监衰亡记》里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找来看看。下为书影

因为有书,我就不在这里多讲李芳——这个很另类的大太监的故事了。

(皇帝不称朕/胡丹答题)


皇帝不称朕

你以为嘉靖真的生气了?

他是在玩帝王之术!

让肥猫来给大家解释解释这其中的奥妙。先了解一下嘉靖皇帝当时搞的政治构架。



嘉靖搞的是内阁制。

所谓内阁,实质上就相当于嘉靖的秘书班子。各地各部门的奏折送上来,嘉靖是不看的,先由内阁诸大臣来审阅商议,拿出处理意见来,付在奏折上,送入内廷的司礼监,这叫“票拟”。

嘉靖仍然不看,而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来审查,觉得不好,发回重新写,觉得这个办法还不错,就在这面签字。这叫“批红”。

这还不算完,最后交由掌印太监过目,最后审核,觉得确实可行,就盖上玺印,发回内阁照此执行。

整个过程,嘉靖是不出面的。他可以悠哉游哉地在后宫做自己喜欢的事,采集宫女的天癸炼制金丹。

除非,发生重大的矛盾了,这些问题才转呈嘉靖御览定夺。平时,他是不必插手的。



这就意味着嘉靖就不管理朝政了吗?不,他要管,只不过,一般不插手具体事务罢了,他搞的是个三角平衡术。

内阁分成两派:

一是以首辅严嵩,儿子严世蕃为首的严党,他们在朝廷中拉帮结派,形成强大的势力。

二是以次辅徐阶,高拱,张居正为首的清流,他们气味相投,与严党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而内廷司礼监则是另外一股力量,他们替嘉靖严密监督内阁的运作,同时,维持内双方的平衡。当某一方壮大的时候,他们就压制一下,当某一方倾倒的时候,他们就过去扶一下,让这个平衡始终维持下去。

而吕芳,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吕芳这个人,心机城府而宅心仁厚,威严果敢却能体恤人情,忠心耿耿,老成持重。这是他四十年伴君左右所慢慢修炼出来的。

作为司礼监首领,他代天子行事,拥有很大的权力,却心地善良,小太监们都尊称他为“老祖宗”。“因为有了万岁爷,我们才算是半个人,因为有了老祖宗,我们才活得有半个人样。”

嘉靖皇帝深居宫中,也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吕芳称皇上为“主子”,自称奴才。而长伴嘉靖左右,也算是家人一般。他是宫中嘉靖唯一一个能信得过的人。



司礼监中,黄锦和陈洪是死对头。而这个陈洪是很有野心的,他想扳倒吕芳取而代之,就时时处处地留心设计。

但要扳倒吕芳,他就必须通过嘉靖的手来完成,怎么办呢?他就利用了嘉靖的几点忌讳:

一、内廷势力壮大

嘉靖曾经嘲笑吕芳“身为太监却儿孙满堂”,一个是调侃,另一个是暗示:内廷不同于内阁,绝不允许有拉派结派,形成势力的企图。这是陈洪第一个利用点。

二、内廷勾结外臣

作为司礼监的头儿,除了管好内廷,还要维持严党与清流之间的平衡,而与双方的交通必不可免,而私下的交往虽有公心,也难免私意,这也是被陈洪捉住把柄的机会。

三、权力的延继

在嘉靖构建的这个平衡体系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皇权,皇权是可以代代延续的。而这个三角的各端,谁的权力也无法具有延续性,即使权倾朝野的严嵩也不例外。

而吕芳通过“早立子”看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开始为长远而谋划,安排冯保进入裕王府作世子的“大伴"。

但这自然是逃不过嘉靖的眼睛。嘉靖后来生气的怒吼,说吕芳“把心思打到自己孙儿头上了”。

现在,我们知道“老祖宗”这三个字,有多么严重!



但是,你们凭此就认为陈洪很聪明,很有政治谋略,利用嘉靖的政治忌讳而扳倒了吕芳,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陈洪仍然被嘉靖利用了。

再来给大家说说嘉靖的计划。

他所构建的这个三角体系是永久不变的吗?仍然不是。

以前他为什么要重用严嵩,因为严嵩够聪明!

严嵩很清楚嘉靖的这个平衡术的原则。所以当他在朝堂中大获全胜的时候,决不会乘胜追击,把敌手趁机消灭掉,而是千方百计地为敌人开脱,让他们重新又站起来。但他儿子严世蕃不懂其中的微妙,所以嘉靖呵斥严世蕃“看什么看,向你老子学着点!”。

但后来嘉靖又为什么要搞倒严嵩呢?是严嵩老糊涂了吗?不是。是因为清流内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徐阶,高拱,张居正他自己内部有了尖锐的意见不统一。

即然新的三角平衡已经形成,嘉靖就可以利用这个新三角来替代以前的旧三角。



我前面讲过,司礼监就是维持严党与清流的平衡作用,那么自然,也可以用来打破这个平衡。

那让谁来当这把刀呢?

当然是陈洪,因为他够狠!吕芳不行,不能让吕芳做这个无情无义,翻脸不认人的主角,还是让陈洪这种自以为聪明的人去顶缸。

嘉靖罚吕芳去南京守墓,表面上是吕芳犯了皇帝大忌,其实只是一个罚他的由头。

在那个陈洪毒打百官的雪夜,嘉靖对身旁的黄锦道出了自己的用心“你现在应该明白,朕为什么要吕芳到南京去。这样的事,吕芳不会干,朕也不想让他干。”

陈洪能做出这样的事,却难逃一死。他没有得到清流和严党任何一方的感激。他只是一条狗,是嘉靖手里的刀,他最终只能给嘉靖陪葬。

而吕芳去南京给太祖高皇帝守陵,“小杖受大杖走”,迅速脱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从此一生平安。



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吗?


馋嘴肥猫1

太监只是皇帝戴着的白手套。

明朝嘉靖时代,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明争暗斗。嘉靖纵容这些争斗,是为权力的平衡。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当两方争斗得不可开交时,必须有人出面调停。如果嘉靖亲自出面,一则可能间接支持一方,造成失衡的局面。二则没有回旋余地,会造成一独大,或两家皆完。

掌印太监吕芳代表皇帝又不是皇帝,他的出面是保持权力平衡的最好手段。吕芳出面的机会多了,权力也就大得没边。很多人产生了错觉。以为太监吕芳拥有真正的权力,称之为老祖宗。



手套的地位一旦超越了手。

你说是扔掉手套呢?还是剁掉手?答案显而易见。太监的权力只不过是皇权的延伸。没有皇权的支持,太监就是没有主人的狗。牙齿再锋利,也只有被人打死的份儿。

吕芳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从不敢在嘉靖或者内阁面前僭越。但其他的太监,吕芳的徒子徒孙们,道行尚浅,阿谀奉承吕芳。吕芳在追捧之中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分寸。

嘉靖的雷霆之怒,是对吕芳的警告,让他谨守本分。同时也隐含着爱护,因为吕芳再错一步,就不是发配南京守墓,而是像陈洪一样被处死。

总结一句话:帝王心,深海针,没有火眼金睛,莫在官场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