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農藏一寶物,大陸獨一份,專家說:能賣出一億,老農:不賣

科舉制度在隋朝中期成立,一直到清末才廢除,歷經了1300多年,在這麼漫長的時間中,只出現了700多名狀元。但是在山東一個老農的家裡卻有明朝一個狀元的親筆墨跡試卷,這也是大陸僅存的一份狀元親筆試卷,專家親自登門24次,希望老農上交博物館。

山東老農藏一寶物,大陸獨一份,專家說:能賣出一億,老農:不賣

他叫趙秉忠,字季卿,出生在山東濰坊青州的鄭母村,他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趙僖曾是當時朝廷的禮部右侍郎。趙秉忠從小就熱愛學習,勤奮刻苦,25歲便考上了狀元,之後在翰林院從事修撰工作,他還擔任過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禮部尚書。而且秉性耿直的他先後為國家選拔了許多優秀人才。

山東老農藏一寶物,大陸獨一份,專家說:能賣出一億,老農:不賣

一開始,老農並不想將祖傳的寶貝拿出來,只推說都是謠傳,他並沒有什麼狀元卷。魏振聖並沒有放棄,經過幾次的拜訪之後,老人家終於鬆口,承認有卷子,卻被毀掉了。魏振聖看出老人是在說謊,只能告訴他“狀元卷”對國家的意義,經過二十多次的勸說,趙煥彬終於將祖傳之物拿了出來,那是一張明朝殿試的考卷。

山東老農藏一寶物,大陸獨一份,專家說:能賣出一億,老農:不賣

前前後後加起來他來了老農家二十幾次,最終魏振聖說這個狀元紙是要價值一個億呢,你會賣不?其實專家是想試探性的口氣問一下老農,老農聽魏振聖說這個狀元紙在中國也就臺灣才有,我們大陸沒有,於是老農就說了:不賣,但是我可以捐給國家,狀元紙也是中國文化的見證者,自己留著也沒啥用處,他覺得魏振聖說的有理,上交給國家,國家就多了一份榮譽。

其實呢,這張狀元紙的真正主人是趙秉忠,這張狀元紙就是當年他中狀元的時候寫下的,在他的努力下,他還當了大官,因為一些原因,他把狀元紙偷了出來,並且當成了自己家的傳家寶呢,而今天山東老農就是這個狀元的後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