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張獻忠在四川留下的傳說

“八大王”,是四川萬源民間對張獻忠的稱呼。這位與李自成齊名的農民軍統帥,明末清初,曾轉戰萬源,在當地留下了許多頗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濃縮起來,大致是:進學、結怨、剿川、突圍、歸西。其情節,雖與正史相悖,卻也生動有趣,特錄於筆端,供諸君酒酣耳熱之際,茶餘飯後之時,聊作談資。

八大王張獻忠在四川留下的傳說

進學

張獻忠小時候家裡很窮,十多歲才發矇讀書,教張獻忠的私塾先生是一位四川人。進學之初,張獻忠還算用功。待認得幾百字後,便漸漸失去了興趣。上學的路上,常常在書包裡藏一坨泥巴。上課時,先生在上面搖頭晃腦地吟誦,他卻在下面聚精會神地捏泥人。泥人捏好後,將十幾個小泥人排列成行,再用鋒利的小刀,將小泥人一一砍頭。有一天,張獻忠正在課桌下全神貫注地玩斬首遊戲,卻不防被先生逮了個正著,先生大怒,呵斥道:“讀書人當以忠恕為本,小小年紀,竟藏殺機,可惡之極!”當場用教棍狠狠打了張獻忠十個手板,打得他鬼哭狼嚎。哭聲驚動了一位過路的老道。老道士在課堂外窺視良久,待散學後拜訪了私塾先生。老道士開門見山地對先生道:“我看那被打的孩子骨相清奇,眉宇間有肅殺之氣,疑是天煞剎星下凡,將來恐怕是一位顛倒乾坤的角色,足下應順其自然,不可逆天而行”。私塾先生正要多問,老道長長揖一笑道:“天機不可洩露也。”說罷飄然而去。此後數年,私塾先生再未責打過張獻忠。

結怨

張獻忠讀了幾年私塾,由於家境不好,放棄了讀書取仕之途,跟隨父親從湖北到四川販鹽。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四川境內,稅卡林立,經多次盤剝,食鹽販到湖北後,利潤所剩無幾。稅丁們如狼似虎,對鹽販子輕則喝斥,重則毆打,張獻忠在心靈深處恨透了那些四川藉的稅丁們。

一件偶然的小事,更加深了張獻忠對四川人的仇恨。在一次販鹽的途中,張獻忠內急,躲進路邊的一條小河溝裡方便。排洩完畢後,看見旁邊有一叢青麻,未及細看,順手扯來擦屁股。誰知這一擦,痛得張獻忠幾乎跳了起來,既象沸水燙肉,又象鋼針刺骨,當時就不能遠行,只好就近找客棧休息。張獻忠躺在床上,咬牙切齒道:“這四川,不但人惡,草也惡,此仇必報也!”

原來,張獻忠擦屁股的是大巴山裡生長的一種火麻。火麻粗看與青麻相似,細看卻不大相同:葉子背面都長滿了尖硬的白毛。人的皮膚捱上白毛,輕則疼痛,重則起血泡,被火麻一火,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剿川

數十年後,張獻忠率大軍入川。入川前,派細作潛入四川,告知私塾先生:在大門兩邊,掛上菖蒲和艾蒿,作為免剿的標誌。那年端年節,張獻忠率軍隊大舉入川,大開殺戒,以報昔日被欺侮之仇。唯有私塾先生及親戚朋友們得以倖免。從此以後,每逢端午節,大巴山的農戶們,紛紛在大門前掛上菖蒲與艾蒿,以作紀念。

在萬源境內,民間口耳相傳:只有舊院壩姓龐的祖先躲進懸巖上的老鴰(烏鴉)窩;邱家坪邱姓的祖先躲進絕壁上的寨子,才大難不死。其餘的萬源人統統被剿滅殆盡。

據正史記載:明末清初,張獻忠與清軍在四川展開大血戰,導致四川人口銳減,張獻忠被剿滅後,全川僅剩下八萬多人,真可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滿清定鼎北京後,才有了後來的湖廣填川之舉。

突圍

張獻忠與清軍交戰,連遭敗績,退入大巴山腹地,被清軍合圍在萬源官渡鎮瑪瑙溪。數次突圍,均告失敗。眼看糧草將盡,張獻忠冥思苦想數日,終於計上心來。傍晚時分,張獻忠令部下找來幾隻山羊。將山羊的兩隻前腿吊在樹上,後腿立地。在山羊的前腿下面放一面戰鼓。那山羊前腿被吊,膝關節仍能活動,兩隻羊蹄一上一下,敲擊鼓面,又將戰馬的後腿吊在樹枝上,馬蹄上綁上響鈴,戰馬想擺脫束縛,後腿不停地往後蹬。剎那間,鼓聲鈴聲大作。清軍聞訊,以為張獻忠又要突圍,便嚴陣以待。誰知戰鼓聲和馬鈴聲響了幾個時辰,卻不見人影,便漸漸懈怠。破曉時份,張獻忠乘清軍不備,一舉衝出重圍。於是,在官渡、梨樹一帶留下了一首民謠:“羊打鼓,馬搖鈴,八大王一夜逃過漢王城”。

歸西

張獻忠從瑪瑙溪突圍後,向東狂奔,乘虛攻入萬縣。張獻忠騎馬進城,卻被前面的大隊士兵擁堵著不能前進。張獻忠焦燥,令隨從上前打探,隨從打探後回報:“前面街中間有一座磚塔,阻礙我隊伍順利通行。”張獻忠下令:“拆掉磚塔”!眾士兵聽令,一齊上前拆塔。須臾,一小頭目前來報告:“大王,大王,磚塔裡拆出來一塊石碑”。張獻忠下馬走到石碑前,只見上面刻著:“封塔徐澤龍,拆塔張獻忠。逢伊不到吳,一箭射當中。”張獻忠讀碑文後大惑不解。正狐疑間,忽有探馬來報:“大王!城邊的山頭上,有一位穿紅衣的人,那箭法好生了得,樹梢上的雀兒,他一箭一個。”張獻忠上馬道:“領我去看看。”數十騎簇擁張獻忠來到城邊,果見一紅衣人正在張弓射鳥。張獻忠大喝:“射箭者何人?”紅衣人答:“徐澤龍是也。”張獻忠若有所悟道:“在此何干?”徐澤龍應道:“我來收你。”話音未落,嗖的一箭,向張獻忠射來,張獻忠猝不及防,應絃聲一頭栽下馬來,眾隨從急忙上前扶起,只見那箭正中前胸,把張獻忠射了個透明。抬頭望時,那紅衣人早已不見蹤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