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中,守軍唐生智的部隊有多少人在守衛南京城?

川妹子56175390

唐生智管轄的南京衛戍部隊包括第2軍團之第41、48師,第66軍之159、160師,第71軍之89、88師,第74軍之51、58師,第78軍之36師,第83軍之154、156師,教導總隊之103師、112師,共計14個師。另有憲兵團2個,第8炮兵團1個營,第10炮兵團1個營,坦克10輛,城防通訊營,防空司令部27門高射炮,特務隊。



這些部隊中除去第2軍團是滿編新銳部隊外,其餘都是從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疲憊之師,根本沒來得及修整和進行補充,遠不能滿足守城的需要。最後不得不臨時徵召了3萬人的壯丁協助守城,這些人沒有任何訓練,作用極其有限,極易潰散。


而圍攻日軍的兵力有6個師團、1個旅團,2個獨立野戰重炮旅團,3個攻城重炮聯隊,7個攻城重炮大隊,1個重型臼炮大隊,1個重炮中隊,16個高射炮大隊和3個後備山炮大隊。總計兵力20餘萬人,重型火炮700門,輕型火炮2000門,坦克的300輛,其火力之猛烈,可見一斑。

最終這8萬中國守軍戰死40%以上,受傷無數,幾近覆滅!日軍傷亡1.2萬人。


小小狼王

區區9萬國軍對15萬日軍:抗戰中眾寡懸殊的南京保衛戰

多少中國軍人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7日,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南京保衛戰打響。很多年後,有一種說法,進攻日軍只有幾萬人,而防禦南京的國軍則有20萬。因國軍太無能,導致佔有絕對兵力優勢,都沒有守住南京?是不是這樣呢?聽璿來說一說吧。

多少中國軍人參加了那場慘烈的保衛戰?多少人為保衛當時的首都而犧牲?一直頗有爭議。筆者對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參戰人數,做個簡要的考證。

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損失過大,戰力所剩無幾。這樣的部隊,須在後方補充整訓一段時間後,才能恢復戰力。

要在日軍具有絕對優勢的軍力下,守住無險可守的南京,是不可能的。但是南京又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所在。不做任何抵抗就放棄南京,也無法對全國人民交代。在最初的計劃中,只准備用十八個團,大約5個師左右兵力象徵性防禦。隨著唐生智主動要求死守南京,蔣介石派給唐生智的部隊越來越多,最後達到了近13個師加1個號稱“御林軍”的教導總隊。

這些部隊從番號上來說,國軍足有15萬人之多。

當然,這僅僅是從紙面上的番號而言,實際情況則是一番悲慘景象。

第一,精銳中的精銳教導總隊,3萬隻剩1萬

先說說這些部隊裡面,最為精銳的教導總隊。這支部隊中國軍隊的翹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教導總隊第二旅第三團團長李西開,在回憶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人數時,提到全總隊記3萬餘人。所以,很多人誤以為,教導總隊在南京保衛戰中參戰人數有3萬多。

其實,教導總隊在抗戰爆發時,僅6個團和一些直屬的特種部隊。根據37年7月23日的一份教導總隊檔案顯示,當時教導總隊官兵總數為13125。

而在淞滬會戰結束後,教導總隊才被計劃擴編為3個旅9個步兵團,外加三個特種兵直屬團。由於時間倉促,實際三個特種兵直屬團雖然是團的番號,實際還是原來的人數。而所謂的9個步兵團,有3個新兵團7、8、9在後方訓練新兵,並未參加南京保衛戰。

其次,教導總隊在淞滬會戰中損失很大,原來六個步兵團補充了些新兵,仍然缺額不少。根據當時教導總隊參謀處第一課作戰參謀劉庸誠回憶,“平均每個連約缺少編制定額的15%”。可見參加南京保衛戰的教導總隊,怎麼也湊不出來著3萬多人。第三團團長李西開回憶的3萬多人,應該是指擴編後教導總隊的編制數字而已。那僅僅是紙面上的數字!

實際教導總隊參戰人數,除去缺額和訓練接收新兵人員,總數不過萬餘人。

教導總隊人員補充後缺編15%,還算比較好的情況了。畢竟它是“御林軍”,無論是士兵補充還是物資補給,都是優先優厚的。

第二,3個樣板德械師,加在一起不到3萬人

36師和87、88師就沒這麼幸運了。

由德國顧問親自訓練而成的樣板師,經歷過三個月的淞滬血戰後,早已不復當時的狀態。在淞滬會戰中,這3個師先後補充4、5次,每次補充大約一千五至兩千人。也就是說師裡面的基層官兵,幾乎換了個遍。淞滬會戰結束,撤到南京修整的時候,各個步兵團實際人數還不到一千人。

也許是蔣介石為了安撫這三個師的高級將領,將36、87、88師三個師擴編為軍,師長均被提升為軍長。不過所在軍編制下,僅自己原來的一個光桿師,編制上多出一個補充旅而已。直到12月初,南京保衛戰爆發,各個部隊人員情況仍然不樂觀。

根據當時78軍軍長兼36師師長宋希濂回憶,“11月底率三千多的殘兵到達南京,其後補充了兩個團的兵力近四千多人。雖然有了七千多人的師,但是其中大多數都是新入伍的,有的連槍都沒摸過,射擊要領一點都不懂。“其實87,88師和36師情況相差不大。

估計這三個師加一起,最多也不到3萬人,戰力更不是淞滬抗戰時可以比的。

第三,雜牌3個軍,總兵力4萬

以上這些部隊兵力太少,顯然不夠用。

蔣介石先後抽調俞濟時的74軍、粵系83軍和66軍以及徐源泉的第2軍團兩個師,加上江防軍劉興的112和103兩個師。

看起來多了近5個軍的兵力,而實際這幾個軍可以說是殘破不堪了。

如83,66軍雖然沒有參加淞滬會戰,但一直擔任掩護淞滬大軍撤退的任務。特別是在南京附近句容、鎮江、丹陽等地,他們與日軍血戰,損失很大。

加入南京保衛戰時,他們已經兵力嚴重缺損。根據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譚道平將軍,在戰後編撰的《南京衛戍戰史話》一書中提到,83,66兩個軍參加南京保衛戰時總兵力僅一萬三千餘人。

而江防軍劉興部112師和103師,原本在江陰等地與日軍13師團血戰,勉強突圍後撤至南京還未得補充。

加上憲兵團人數,這部分兵力僅六千餘人,所剩不多的戰力。

倒是徐源泉的第2軍團兩個師兵力較為充足,有近2萬人。但該部是不入流的軍閥部隊,戰鬥力薄弱,裝備也差。

總的來說,除去74軍外,其它三個軍加一起不過四萬人左右。

這個在宋希濂的回憶錄中也曾提到,正好和該書數字相互印證。

第四,抗日鐵軍第74軍,參戰1萬7000

最後說說74軍。

這支部隊在無論在南京外圍的阻擊戰和南京城下保衛戰,乃至南京城撤退時的突圍戰中都可圈可點。這些閃光的戰績,自然是有代價的,也就是74軍在南京保衛戰中巨大的損失。

根據當時74軍51師師長王耀武回憶,“該軍在上海一帶作戰犧牲很重,缺額很多,軍長俞濟時希望撤至一個較安全的地方整訓一個時期再行作戰,但蔣介石並未批准,反而將該軍加入南京保衛戰。實際當時全軍有官兵一萬七千多人。”就這一萬七千多人,先在淳化鎮、牛首山附近與日軍第六師團血戰,其後又加入南京城守衛,負責水西門周邊防禦。在南京保衛戰中,51師戰死戰傷官兵7800餘人,其犧牲可見慘烈。

總結

上述各個部隊的,另外還需加上城內一些部隊直屬特殊機構:南京保衛戰的中國軍隊應該在十萬左右。

而日軍卻集中了近六個師團的兵力,外加大量的炮兵和配屬部隊,保守估計也有15萬人。僅僅從人數來說,中國軍隊就已經處於劣勢。

如果加上士兵訓練程度、火力支援、士氣等因素,估計就是天壤之別了(缺乏炮兵的國軍在防禦中必須保持至少一倍的數量優勢)。

就是這樣,英勇的中國軍隊,仍然在南京城下依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殉國少將以上軍官高達10多人。

保衛南京而殉國的官兵們,不但值得每個中國人紀念、尊重,也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1. 《南京保衛戰(國民黨將領親歷記)》

2. 《南京衛戍戰史話》

3. 《抗日戰史》第26冊南京保衛戰篇

4.臺灣國史館檔案

“37年7月23日教導總隊人事軍械報告“典藏號002-080200-00485-081

“南京退出各師補充情形報告”典藏號002-080102-00074-002

“唐生智報南京衛戍各部隊得失”典藏號002-020300-00009-153

5.《51師南京衛戍戰鬥報告》中國國家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號787-7592


薩沙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


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中國軍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約15萬左右,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加上從他處抽調來的10個師,總共13個師,再加上由軍事學院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共計1萬2千餘人)、憲兵部隊、江寧要塞部隊,滿編將有18萬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軍的第41師及第48師是漢口開來的增援部隊,其餘均是由上海戰場撤出,受創整補中的殘部。因此實際上沒有滿編,按唐生智統計約有8萬人,其中新兵就佔3萬人具體參戰部隊及主要將領如下(11月16日發佈):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副司令:羅卓英、劉興,第2軍團軍團長(第41、第48師):徐源泉第66軍軍長(第159、第160師):葉肇,第71軍軍長(第87師):王敬久,第72軍軍長(第88師):孫元良,第74軍軍長(第51、第58師):俞濟時,第78軍軍長(第36師):宋希濂,教導總隊總隊長(3個旅):桂永清,第103師師長:何知重,第112師師長:霍守義,憲兵部隊憲兵司令(4個團):蕭山令此外,還有江寧要塞部隊、炮兵部隊、特務隊等。日軍方面: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新的戰鬥序列。日本軍隊由華中方面軍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構成。此外,還有通信部隊、鐵道部隊、航空部隊、工兵部隊、兵站部隊等。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將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朝香宮鳩彥王,第三師團先遣隊聯隊長:陸軍大佐鷹森孝,第九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吉住良輔,第十六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中島今朝吾,山田支隊(第十三師團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團長:陸軍少將山田栴二,第十軍司令官:陸軍中將柳川平助,第六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谷壽夫,第十八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牛島貞雄,第一百一十四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末松茂治,國崎支隊(第五師團歩兵第九旅團)支隊長:陸軍少將國崎登。南京保衛戰,中國方面軍人約五萬餘人,包括平民估計超過30萬人喪生。南京保衛戰打死日軍三千餘人,打傷九千餘人,合計斃傷日軍一萬二千餘人。


Trafalgar18051021

南京保衛戰是淞滬會戰後,中國軍隊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抵抗,不過與淞滬會戰不同的是,南京保衛戰完全沒有組織有效的撤退,以致於中國軍隊和南京城內的中國難民遭遇了巨大的損失,南京保衛戰自1937年12月1日開始,自12月13日南京城破結束,最終在一片慌亂中,大部分中國守軍放下了武器,因而最終發生了大屠殺的慘劇,南京城破,守將唐生智要負很大的責任。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80年,許多為守衛南京、保衛南京做出過貢獻甚至是犧牲生命的英雄已經不為大家所熟悉,因此我們在和平繁盛的今天仍然有必要回顧一下到底是哪些部隊為守衛南京付出了巨大犧牲。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有原本拱衛南京的第72、第78軍,還有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第74軍、第66軍和第83軍,另外還有教導總隊,憲兵部隊以及警察部隊。

時任參謀總長的何應欽在12月22日曾經提交過一個關於南京保衛戰中國守軍的統計報告,該報告中稱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共有國軍12個師,總人數在12萬以上,最終能夠安全退出南京的大概在一半左右,在南京保衛戰中傷亡的國軍大約為三四萬人。

1938年1月份,何應欽曾經對王世傑說過日軍在南京一共繳獲國軍槍支12萬支左右,所以認為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實際人數和自己估計的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在30年代,國軍當中還很難做到人手一支步槍,所以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國軍人數遠在12萬人之上。而根據國民政府在敵戰區的特工的情報顯示,最後滯留南京被屠殺的國軍士兵大約在五六萬人左右。

日本曾經有學者根據日本方面的檔案和記載估計在南京被日軍虐殺的中國軍人超過12萬人。

所以綜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中國軍隊總數在12萬人左右,最後滯留南京被殺的大約一半左右。


青年史學家

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可以說是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基本上是單反面的被屠殺。說起這場戰役呢,就不得不說唐生智了,對於這個人,還是有些故事的。



唐生智也算一位大革命時期的人物,參加過護國護法戰爭,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著名軍事教育家蔣百里的得意門生。而唐生智在大革命時期還是頗有做為的,在北伐時期就身居高位,但其和蔣介石不和,有過好幾次倒蔣行動。



而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因為淞滬會戰的失利,使得日軍長驅直入逼近南京,但是出於軍事戰略,好多人都建議放棄南京。唐生智這時候站出來了,他對蔣介石說:“現在敵人已經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值此大敵當前,南京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僅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拼到底”。蔣介石很感動啊,便任命其為南京衛戍司令。



唐生智把老將美美的感動了一頓,而當時準備衛戍南京的有十三個師外加一個教導總隊,因為有幾個師是從前線撤下來的,所以不是滿編,但總體大概有十萬人。而唐生智還準備好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把所有的船隻沒收,準備的確實很好,但結局卻讓人們大失所望,在歷時十二天後,南京淪陷,無數無船可渡的國軍士兵和百姓來不及逃跑,慘遭屠殺。



號稱要於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在日軍要進城之際,乘坐預留的汽艇逃跑了,而南京徹底淪陷,日軍展開了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


風流倜儻張四少

1937年11月,日軍在佔領上海後又決定兵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發起進攻。

蔣介石連續召開三次高級幕僚會議,商議戰守問題。多數人認為南京城處在長江彎曲部內,背靠長江,利於日軍發揮其海空軍優勢,再以陸軍從蕪湖方向截斷中國軍隊的退路。屆時,南京城將完全處於日軍陸海空立體包圍之下,南京以東又是平原地帶,根本難以固守。況且此時的中國軍隊剛剛結束淞滬會戰,部隊減員極多,國內還沒有開始進行戰爭總動員,補充極為困難。 但由於南京是國際觀瞻所繫,還是應該象徵性的防守。因此守衛部隊不宜過多,以4—6個師的兵力為宜,便於機動作戰。

蔣介石最後任命堅決主張在南京與日軍決一死戰的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全權負責南京保衛戰。

參戰部隊是第2軍團、第66軍、第71軍、第72軍、第74軍、第78軍、第83軍、教導總隊、憲兵部隊等部。 參戰部隊雖然有7個軍的番號,但是隻有第2軍團和74軍各自擁有兩個相對完整的師,其餘4個軍都是剛從淞滬會戰中撤下來還沒有來得及整補的部隊。其中71、72、78軍實際各自只有1個不滿員師(即87師、88師、36師3個德械師,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屬於典型的徒有虛名。教導總隊是以中央軍校學生為骨幹組建,編有炮兵團、輜重團、特務團、騎兵團、步兵團,總兵力1.2萬餘人,頗具戰鬥力,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是會戰中的主力部隊之一,最激烈的紫金山之戰就是教導總隊負責進行。

上述參戰部隊在滿編情況下可以達到15—18萬人,但實際有戰鬥力的只有8—10萬,其餘全部是新兵。 反觀日軍方面,進攻南京的是日本華中方面軍主力,由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兩個作戰兵團構成,轄6個師團又2個旅團和1個支隊,雖然在淞滬會戰中也有不少損失,但平均到每個師旅團卻相對較少,更可況還有強大的海空軍和配屬陸軍的坦克大炮這些重武器。因此,參加進攻南京的日軍總兵力近20萬。

12月1日,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發起全面攻擊。上海派遣軍的第3、13、16師團和國崎支隊沿著京滬鐵路從北面向南京進攻;第十軍的114師團沿著宜興、溧陽、溧水公路居中;第6、18師團沿著寧國——蕪湖公路從南面向西推進,準備截斷中國軍隊向西的退路。

12月5日拂曉,北路日軍第16師團推進至句容,與守衛在這裡的中國軍隊第66、83軍展開激戰,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第66軍和83軍前身是粵系軍閥部隊,參加過淞滬會戰,現在總共有1個滿編師和3個不滿員師,與日軍血戰兩天,招架不住,只得奉命放棄陣地,向湯山方向且戰且退。期間對緊追不捨的日軍發動反突擊,終因兵力懸殊過大,退入孝陵衛,暫時擋住了日軍。

12月6日,日軍第9師團進至南京通濟門外的淳化,防禦在這裡的是中國軍隊第74軍的51師。日軍以一個旅團的兵力在15架飛機和數十輛坦克掩護下向51師發動數十次進攻,唐生智也將僅有的一支裝甲部隊——20輛坦克調去支援51師。雙方你來我往,持續廝殺三天,均傷亡十分嚴重。51師3個團基本上被打殘,而日軍則源源不斷的增兵。唐生智見51師難以支撐,下令放棄淳化向麻田轉移。但是日軍緊追不放,51師師長王耀武見形勢危急,命令305團團長張靈甫率部斷後,用地雷戰遲滯日軍,掩護師主力向雨花臺和中華門撤退。

淳化激戰的同時,74軍另一個師第58師也在中華門外15公里的牛首山與日軍殺得天昏地暗。由於牛首山地勢險要,日軍坦克無法跟進,於是用飛機重炮不斷轟擊58師陣地,然後以步兵發動集團衝鋒。58師浴血奮戰3天,付出了巨大傷亡,於9日傍晚奉命退到江寧鎮。不料日軍攻勢凌厲,第二天便到達江寧鎮。58師只好繼續後撤。與此同時,日軍第9師團趁著王耀武第51師後撤之際,一舉佔領高橋門,於9日拂曉推進至光華門外,與中國軍隊的87、88、156師及憲兵部隊展開激戰。至此,北面的中國軍隊各部除了堅守紫金山的教導總隊外,其餘部隊相繼放棄了外圍陣地,退入南京城內。

進攻紫金山的是日軍第16師團,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向教導總隊發起猛攻。教導總隊依託有利地形,頑強抵抗。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三天,日軍寸土未得。攻擊受挫的日軍改變方向,從梅花山方向進攻。守軍早有準備,見日軍步兵發動進攻,遠以炮轟,近以機槍橫掃、步槍點射、手榴彈亂炸,甚至白刃格鬥。又激戰一天,陣地前屍首相疊,血流成河,日軍依然沒有得手。惱羞成怒的日軍又繼續增兵,在炮火掩護下,以85輛坦克為先導兵分兩路繼續進攻紫金山。左路沿孝陵衛街進攻西山,右路從靈谷寺向中山陵和陵園新村進攻。兇狠的日軍炮火將宏偉的中山陵和八面螺旋式的靈谷寺塔完全淹沒。教導總隊官兵苦戰6個晝夜,傷亡大半,而此時日軍主力已經突入南京城,不得不於12日夜間撤出陣地,紫金山失守。

就在紫金山激戰的同時,日軍總指揮松井石根鑑於日軍傷亡慘重,於9日向唐生智發出通牒,要求其率部撤出南京。遭到唐生智的拒絕後,日軍於10日中午1時向南京城發起攻擊。 最激烈的戰鬥是從南面最核心的陣地——雨花臺開始。防守這裡的是第88師,轄262、246旅,分別守衛雨花臺左右兩翼。擔任進攻的則是隨後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一——谷壽夫率領的第6師團。雙方激戰兩天,88師頂不住兵力火力佔絕對優勢的日軍,戰至12日,262旅、246旅旅長朱赤和高致嵩全部殉國,所屬官兵也大部分壯烈犧牲,雨花臺失守。第6師團佔領了雨花臺,隨即從中華門突入南京城內,其所屬的一支偵察部隊則從西面的水西門進入,北面,第16師團佔領紫金山後於12日從太平門、中山門入城,南京城防全線崩潰,數以萬計的日軍蜂擁而入。

城防激戰的同時, 蔣介石鑑於南京失守在即,於11日下令唐生智率部突圍。唐生智於12日凌晨向各部隊下達突圍命令。但是各軍與日軍針線犬牙交錯,又沒有統一的撤退指揮,於是大部分部隊各自為戰,秩序極為混亂。近10萬人的部隊僅有3.2萬餘人安全撤出,其餘都被困在城內,成為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


世紀戰爭大揭秘

抗戰期間,中國和日本武器裝備和單兵素質是五比一,日軍一個兵,中國需要五個兵才能抗衡,再說南京守軍大概十萬左右,一方是地方軍,有三萬是臨時抓來的壯丁(沒有任何作戰經驗),其它都是淞滬會戰戰敗的軍隊,士氣低落,還有幾千精銳部隊是中央教導總隊。日軍方面,進攻南京有8個師團,倆個旅團,部分海軍一共是三十萬都是從淞滬會戰和上海會戰中打贏的,士氣高昂,一比較下,南京保衛戰還沒有打就已經輸了大半了,日軍有飛機,坦克,大炮,就算一比一打南京也是可以的,可是打南京為什麼要集中三倍兵力去打,那是因為,武漢,武昌,南昌,宜昌,還有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都在中國手裡,如果日軍不速戰速決,一旦有大批援軍增援南京必然會牽制住日軍的大後方,使其腹背受敵,戰期一旦拖延必然使日軍力不從心,所以才要儘快解決南京,可是讓中國和日本沒有想到的是,直到南京城破都沒有看到中國有一兵一卒的支援。


中國政治風雲

南京保衛戰,中華兒女的痛希望大家能明白為什麼我們叫他倭寇日本鬼子。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侵華戰爭,長達八年的關內抗戰開始了無數無名英雄奔赴前線,他們無名甚至不知道屍體在哪,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衛戰開始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作為民國的首都南京就這樣被日軍的鐵蹄無情的踐踏。中國軍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約15萬左右,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加上從他處抽調來的10個師,總共13個師,再加上由軍事學院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共計1萬2千餘人)、憲兵部隊、江寧要塞部隊,滿編將有18萬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軍的第41師及第48師是漢口開來的增援部隊,其餘均是由上海戰場撤出,受創整補中的殘部。因此實際上沒有滿編,按唐生智統計約有8萬人,其中新兵就佔3萬人。


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新的戰鬥序列。日本軍隊由華中方面軍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構成。此外,還有通信部隊、鐵道部隊、航空部隊、工兵部隊、兵站部隊等大約兵力20萬。

日軍攻陷南京後為了報復我軍的頑強抵抗,屠城報復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根據日本防衛廳1973年統計,在約250萬侵華日軍中共有韓國籍士兵160萬,在偽“滿州國”軍中38萬。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參加了偽滿第六方面軍“討伐隊”。戰後遠東法庭審判時,松井石根說南京大屠殺開始的第一個部隊就是帶頭強姦中國婦女的韓國人,並得到證實。戰後受到盟軍戰犯審判的韓國戰犯有148人有罪,其中23人執行死刑。

如果各位到了南京記得去看看我此時此刻只想說。

朋友來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只有那獵槍


賤賤的阿賤

南京保衛戰發生在1937年12月,列入戰鬥序列的除了炮兵、防空、裝甲、通信、要塞部隊外,步兵主力共為13個建制師和15個建制團(教導總隊11個團、憲兵4個團)。關於有多少人參加了南京守城,迄無完整、準確的數字。最少的認為只有5萬人,多數估計10餘萬人,最多的稱有20萬人。


譚道平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他在《南京衛戍戰史話》(東南文化事業出版社1946年版)一書中羅列了一組數字。徐源泉第2軍團18000人、葉肇第66軍7000人、鄧龍光第83軍5500人、王敬久第71軍6500人、孫元良第72軍7000人、宋希濂第78軍7000人、王耀武第74軍14000人、桂永清教導總隊11000人、何知重第103師2000人、霍守義第112師2000人、蕭山令憲兵部隊及直屬各部6000人。合計80000餘人。

然而,根據已經公佈的一些部隊的戰鬥報告,以及參戰將領的回憶,譚道平的數據明顯偏少了。比如:第2軍團實有16929人、第71軍約有10000人、第74軍約有17000人、第78軍實有11968人、教導總隊約有35000人、第66軍第160師約有9000人、憲兵部隊實有5490人。

還有一些部隊找不到原始檔案,我們不妨推算一下。抗戰初期的國民政府軍一個師基本上一萬人左右,考慮到不同程度存在缺額,加上有些參加淞滬會戰傷亡很大,未及補充或補充不到位,多數達不到編制水平。依據已經公佈的原始檔案,可以得出一個平均數,南京保衛戰參戰部隊基本上能夠達到編制數的86%上下,以此作為缺乏原始數據部隊的約數,當時守城軍隊較為準確的數字為15萬人。
需要說明的是,國民政府軍隊留下來的檔案、數據也不一定精確。主要是舊式軍隊文化素質低,缺乏嚴謹統計數字的意識,戰亂又造成人員不正常流動,逃兵或失蹤比比皆是,尤其是地方部隊"吃空額"現象十分普遍。所以,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精準計算是不可能的。


馮傑

南京保衛戰,又叫做南京戰役,是國民黨軍隊為了保衛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作戰。蔣介石任唐生智為南京衛戍部隊司令長官,指揮8.1萬國軍抵抗作戰。

事件簡述: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第二天,日本參謀本部根據松井石根的要求,下達大陸令第八號:"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南京保衛戰由此開始。

中國軍隊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約15萬左右,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加上從他處抽調來的10個師,總共13個師,再加上由軍事學院學生組成的教導總隊(共計1萬2千餘人)、憲兵部隊、江寧要塞部隊,滿編將有18萬人左右,然而除去第10軍的第41師及第48師是漢口開來的增援部隊,其餘均是由上海戰場撤出,受創整補中的殘部。因此實際上沒有滿編,按唐生智統計約有8萬人,其中新兵就佔3萬人。

但是,因日本軍隊軍事武器遠遠好於國民黨軍隊,南京各城門守衛部隊先後被日軍打垮,在幾處陣地上甚至所有國軍壯烈犧牲。國民黨守軍英勇抵抗,犧牲無數。蔣介石曾在12月11日致電守軍司令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但是由於戰爭混亂,通訊中斷,多個部隊失去指揮,國民守軍各部撤退混亂不堪,原計劃的撤退路線並沒有得到執行,大撤退,變成不潰敗。中國方面軍人約五萬人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徹底淪陷,日本侵略者進入南京,對沒來得及撤退的國民黨軍隊和南京平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共計超過30萬人死於日本侵略者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