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服務平臺如何轉型升級?23點法律攻略幫你挖掘商業價值

生活服務行業覆蓋面十分廣泛,涉及餐飲、宅配、家政、維修、美容美護、休閒娛樂、婚慶

等多個細分領域。

管理支撐層面,除了基礎的合同、財務、期權等方面的管理,用戶信息安全和平臺核心數據的保護也亟需引起創業者的重視。隨著國家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監管趨嚴,一旦發生用戶信息洩漏問題,企業將很可能面臨罰款、賠償的處罰。此外,勞動用工問題在生活服務O2O平臺也尤為突出。是否要與平臺服務提供者簽訂勞動合同?如果不籤勞動合同,可以選擇哪些靈活的用工方式?如何用工既能節約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這些都是值得創業者關注的問題。

基礎架構層面,,除了設計合理的股權架構和合夥人退出機制外,監管紅線是創業者首先需要注意的問題。雖然我國對生活服務行業尚無統一的准入規定,但生活服務類電商通常應具備經營性ICP許可證、SP經營許可證等基礎證照。具體到各個細分領域,則需要有相應的資質。除此之外,各地對於生活服務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補貼。廈門、成都、青海、江蘇、北京朝陽區等地的獎勵政策和政府補助尤其值得關注。

生活服務平臺如何轉型升級?23點法律攻略幫你挖掘商業價值

一. 日常經營

▶︎ 1.1 產品研發

案例

檢查清單:

▶︎ 1.2 產品上市

➤ 1.2.1 不為他人做嫁衣,避免商標、域名糾紛的五個解決建議

案例

新品發佈是每個公司的重要時刻,產品能否獲得關注和暢銷是公司最在意的事情。需要提醒的是,在新品發佈前,萬萬不可忘記先完成產品的商標、註冊和域名購買,否則產品關注度越高,越容易被他人搶注搶買。等到公司需要使用此商標和域名時,往往發現只能支付高價從他人手中購買了。著名的“王致和”商標就曾在德國被搶注,歷經兩年多的訴訟程序才物歸原主。

解決建議:

2、在召開產品發佈會及商品上架後,往往會導致未被申請的商標或域名被其他牟利的個人或機構搶注,因此務必在確保此前商標已完成註冊申請且域名已購買。

3、產品發佈後,發現商標或域名被搶注搶買,若可舉證對方為惡意行為,則有奪回商標或域名的機會。比如某國際知名香菸品牌就曾通過域名仲裁,奪回帶有商標名稱的域名。

4、對於奪回域名的關鍵證據,以下兩種取證方式可供參考:

1)以匿名身份通過郵件詢問對方購買的域名是否商用以及是否願意轉讓,並保留相關郵件往來記錄。

2)若對方主動用郵件等方式向公司詢價,也注意保留相關證據,例如往來郵件、聊天記錄等。

5、委託他人創作的商標和LOGO,應該約定著作權的使用權和財產權均歸公司所有,並儘快進行商標申請和著作權登記。

▶︎ 1.3

品牌營銷

➤ 1.3.1 發售會員卡有風險,五大事項需注意

案例

杭州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設立互聯網投資平臺,以訂購第一單“炎黃茶葉”成為會員,訂購第單或發展會員即可獲得高額返利的方式,誘導投資者投資,同時利用新吸收會員的資金,作為老會員分紅支出,維持公司的運轉。2016年3月該公司遭到杭州警方查處,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為了帶來更好的現金流,或是緩解資金壓力,生活服務類的電商公司經常會發行預收款的會員卡,給用戶優惠,提升用戶的體驗。比如說美甲、美容、美髮的會員卡等等。公司通過發行會員卡,可以形成預售規模,平衡旺季和淡季的收入差,此外卡內預存了金額後,相當於形成了固定的回頭客。但是法律對公司發佈會員卡,也有很多限制和要求,公司在發行會員卡之前,應該注意規避這些風險。

解決建議:

1、預收款的會員卡提供商品或服務時,需要和用戶明確說明經營地址、聯繫方式、商品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費用、使用期限、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提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

2、會員卡等級不宜設置過多,為3-5級,等級太少無法體現出會員之間的特權差異或差異過大,給用戶不好的體驗;等級過多,對於公司來說管理不便,統計報表等工作量隨著會員等級的增多也會增多,員工也不容易掌握各級之間的差異,容易混淆。

3、會員服務規則一旦公佈後,不要隨意更改。公司如果需要暫停營業、歇業或者變更經營場所的,應當提前三十日以電話、短信、電子郵件、公告等形式告知用戶。

4、設置的企業會員與普通會員之間的特權服務要體現差異。設定企業會員卡等級時需要充分考慮各級會員應享受什麼特權服務,並且要有區別,不能幾個級別的企業會員卡享受一樣的服務,可以通過價格、服務及活動等進行區別。

5、公司發行預存款的會員卡,不能誇大回報。比如美容店許諾充10000送韓國整容,其許諾的回報超出了正常水平,如果該店不能正常運營,虧損倒閉,將會涉嫌非法集資或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 1.3.2 避免被“職業打假”,廣告宣傳需遵循七條黃金規則

案例

某商貿公司在網絡商品交易平臺的護目鏡商品展示廣告中含有“世界護眼第一品牌,質量不可置疑”的內容,因使用“第一”這類絕對化用語違反了《廣告法》的規定,還被查明當事人以刪除線標註的商品原價實際並不存在,涉嫌價格欺詐,被行政機關依法處罰款29萬元。

某二手車交易平臺廣告中稱其“成交量遙遙領先”、“每天超過百萬人瀏覽”,因此被競爭對手起訴索賠了1個億。自新《廣告法》實施以來,O2O平臺或入駐商家一不留神就可能踩紅線。平臺是一個公開的環境,廣告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一旦廣告存在問題,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取證、投訴。被投訴事小,如果被競爭對手或職業打假人盯上,很容易就捲入訴訟。除了惹一身官司,還要承擔一筆鉅額賠償。

因此,生活服務類電商公司在對外宣傳時,一定要保證宣傳內容合法、合規,為進一步拓展市場排除障礙。

檢查清單:

3、要避免使用廣告法中禁止使用的詞語。廣告中不要含“最”等絕對化用語,如最佳、國家級、最高級、頂級、極品、第一品牌等。或是對公司及其商品、服務進行排序或綜合評價的內容,如“全國銷量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中國公認名(品)牌”、“XXX推薦產品(品牌)”等。還要避免使用“國家免檢產品”等涉及質量免檢內容的詞語,和“特供”、“馳名商標”等詞語。

4、需要審查廣告宣傳內容是否存在價格欺詐的問題。如果存在“虛構原價”、“虛假標價”、“虛假折價”、“優惠折扣價、返券促銷價高於原價”、謊稱“降價”或“即將漲價”等行為,廣告很有可能會被認定為價格欺詐。若構成價格欺詐,公司除了要被罰款,還需要對消費者退一賠三。

5、廣告宣傳中的內容應該確保真實、準確。廣告中不要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如果廣告宣傳內容片面、具有歧義,將有可能被判定為虛假宣傳。如果因此被投訴,則公司可能會被罰款,還需要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7、除要注意廣告內容合規、合法外,廣告宣傳方式也應給用戶選擇權。比如公司向用戶發送短信或郵件廣告時,應該提供退訂的方式,比如在郵件或短信內容中提示,回覆“TD”可以退訂。

➤ 1.3.3 傳銷監管嚴,謹防踩紅線

案例

解決建議:

2、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應積極鼓勵用戶及其他商家對入駐的其他商家進行監督,開闢舉報渠道(如投訴熱線、郵箱)。在簽訂《用戶服務協議》時,可以通過鼓勵政策,對舉報涉嫌非法分銷的商家的用戶和商家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

3、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應對入駐商家設立監控系統,對短期內客戶或銷售量異常增長情況進行監測。此監測方式應當在《商戶服務協議》中寫明,並注意不能侵犯該商家自身的商業秘密。具體判斷方式和處理方法如下:

1)如果商家處於初期、規模較小的階段,可根據客戶數量或產品銷量的異常增長推斷其有疑似行為。一旦發現存在傳銷等行為,平臺應要求該商家立即停止按現有模式繼續發展用戶。不遵守者可在平臺公佈其商戶信息、封號整頓等。

2)如果該商戶非法分銷行為涉及面極廣、涉案金額較大,則平臺應在迅速停止經營,並封號的同時提出訴訟,要求商家提供因非法分銷產生收益的交易記錄,賠償平臺因交易秩序受干擾造成的損失。

4、作為電商、微商等商家自身,在拉用戶時要謹慎。注重通過產品質量吸引顧客,而不是通過拉人頭數、收取入門費等來進行績效考核,防止落入非法分銷怪圈。另外,要把分銷模式控制在二級以內,避免“三級分銷”踩監管紅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