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解決國內各工廠服務業面臨的人手不足問題?

北京不冷東京熱

如果僅靠正式員工的話,已經難以負擔起目前日本的服務系統。從80年代末期的泡沫經濟以來,日本僱用模式中的一大特點就是正式員工數量的急劇減少,和派遣員工、臨時工的大幅上升,所謂的非正式員工的比例甚至一度佔比高達四成。可以說,他們很大程度上支撐了現在日本服務業的運轉。不過一旦遭遇不景氣和經濟危機,這些非正式員工就會成為首先被裁員和犧牲的對象。這一點鮮明地反映到2008年經濟危機後的日本社會中,許多人無家可歸,在公園過年(年越し)。這也直接導致了自民黨選舉版圖的變化,和勞資關係的嚴重惡化,最終導致麻生太郎的下臺。

挖掘新的勞動力

彌補不足,急需的就是開源。日本的各種便利店、居酒屋、咖啡廳、餐飲店中,打工、兼職的學生絕不在少數。學生們靠打工賺點生活費,否則根本無法應付一個月的生活支出,而小店也依靠這些學生維持運營。

另一個群體就是家庭主婦,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也有不少家庭主婦開始走出了家門,從事一些簡單的服務業工作,這也符合安倍所提倡的“女性活躍社會”的構想。畢竟,在主要經濟體中,日本女性的工作比例還是極低的。

還有一個群體就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面臨生活的窘迫和孤獨,也重新開始投入工作之中。我依然記得高田馬場附近一家Lawson百元店的收銀員,兩位老爺爺老奶奶頭髮花白,講話和收銀都顫顫巍巍,依然每天還值著通宵的夜班。每次去店裡看到他們倆,總擔心不知道他們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最後一個就是引入外國的勞工。不僅包括中韓這兩個最大的移民來源地,還包括大量的東南亞勞工。印象中,牛肉飯連鎖店中,似乎總能碰到來自柬埔寨、越南、緬甸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人。

使用新技術

在日本的許多購物商店、餐飲店、便利店、KTV,乃至醫療行業當中,都大規模地引入了機器人使用。如下圖壽司店的自動點餐排號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的引入,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也成為店鋪本身吸引人的賣點。每年在日本都會召開國際機器人大會,公開一些最新的成果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比如代替護理人員的機械手臂、陪你聊天的智能機器人。

產業的海外轉移

這一點在90年代初期的時候非常明顯,日元匯率的波動使得許多出口導向的企業把工廠搬到海外,間接導致了日本所謂的“產業空心化”趨向。但優點在於,可以利用在地市場廉價的人力資源。不過,近期隨著海外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這些企業也有著慢慢迴歸日本本土市場的趨勢。恐怕,和人手不足相比,產業的不平衡是更大的問題。和服務業相比,這些日企迴歸所帶來的日本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的再一次振興,才是解決目前勞工市場難題的良藥。


姚錦祥YAO

日本目前面臨著嚴重的人手不足,主要原因是少子高齡化,勞動人口越來越少。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2017年7月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為1.52倍,簡而言之就是2個勞動人,有3個工作等著他,所以日本的大學生現在變得特別搶手,以前經濟不景氣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但現在是還沒畢業,就有公司前來搶人,所以日本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企業明明已經內定,但撕毀內定協議重新選擇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在重視忠誠度的日本來說,非常罕見。因為大學生就業情況改善,安倍說這是他的功勞,所以安倍的支持率一直比較高(除了極特殊時期)。

那麼,大學生變得搶手,再加上少子高齡化,現在日本面臨的一個情況就是,總有一些企業找不到勞動力。看下錶。這個數據是日本銀行發佈的,由回答‘勞動力過剩’的企業比例,減去回答“勞動力不足”的企業比例,負數就表示“勞動力不足”。2017年是 -28,表明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嚴重的勞動力不足問題。

許多面臨勞動力不足的企業,很多都是餐飲業,或者工廠裡從事機械單調勞動的工種。雖然工作很無聊,但一旦少了勞動力,對企業正常運轉,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對此,日本人想到的一個辦法,就是“機械自動化”,簡而言之就是機器人。

(1)吉野家是日本著名的快餐品牌。這家企業最近就在各門店導入了自動洗碗機和臂膀式機器人。自動洗碗機經過改良,從以前的洗一次碗要2小時,縮短到了現在洗一次碗,只需要30分鐘。

另外,臂膀式機器人的作用主要是根據各個碗的大小,進行拜訪。把人從這種簡單機械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不但節省了勞力,還可以讓人去做更高級的工作,比如調理。

(2)機械類企業導入機器人

像吉野家這樣,越來越多的日本機械工廠類企業也在導入更多機器人,有的是代替了機械重複的工作,有的是反而監督人類(比如通過感應器以及監視器),看人類哪個環節做錯了,或者做慢了,影響了整體效率等,然後生成改正意見,反向督促人類提升。

機器人會不會搶了人的工作,隨著日本工廠現場自動化水平的提高,輿論都在擔心會不會影響日本的就業情況。實際上這在世界上來說也是一個話題。

但日本專家認為不會,認為機器人是把人類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讓人有更多時間去做更有意義,更具創造性的事情。

你覺得說的有理嗎?


北京不冷東京熱

在回答問題之前,需要提前說明白的就是,日本並沒有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現在日本人手不足問題非常深刻,現在正在尋找解決人手不足的方法和突破口。

所以下面所介紹方法多是採取實例的方式進行說明。

因提問者問題十分廣泛,筆者從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回答。

  1. 背景介紹

上圖是日本專業從事調查研究的公司給出的人手不足預計推移圖,按照日本人口推移趨勢,同時參考日本0.8%的經濟增長率進行的就業人數推移預測。

▲“因店員不足,閉店中”的告示

2025年,大約有583萬人的人手不足缺口,其中,服務業和情報通信業缺口482萬人,零售業缺口188萬人,農林水產業缺口57萬人,運輸業缺口49萬人,建築業缺口39萬人,金融保險房地產行業缺口31萬人,電力水力行業缺口2萬人,製造業增加19萬人(具體為何增加,是因為製造業施行的人口不足對策十分奏效,就是提問者所說的各工廠,後面筆者會以例子介紹日本製造業採取的措施和對策。),政府行政增加245萬人。


2.主要對策

此點主要對策為日本施行人口不足對策的主要方針,筆者認為主要有下面四條可以參考。

(1)促進日本女性勞動者參與工作,打造更加和諧的工作環境;

(2) 引導日本年輕勞動力參加社會基層工作;

(3)引入外國人參加日本勞動;

(4)提高生產工作效率,減少人工;


3.具體實例

株式會社コヤマドライビング スクール

所在地:東京都渋谷區神泉町11-1

創業日期:1957年

資本金:5,000萬日元

人數:559人

事業概要:其他服務業(駕照培訓中心)

主要方針:(1)促進日本女性勞動者參與工作,打造更加和諧的工作環境;

採取具體措施:

(1)環境上

從公司環境上建立女性更衣室,廁所等設施,是女性工作更加自由。

(2)政策項目上

a,成立現代職業女性委員會,讓有孩子的母親和準備要孩子的女性能夠有交流的空間和平臺;

b,為了使工作和家庭互不影響,採取更加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比如一天8H縮短為6H(時給工資稍微提高,整體降低)等制度。

c,在公司官網公開女性職員反饋渠道,讓更多的應徵者看到工作時的狀態。

d,為女性建立職業規劃,該公司提出2020年女性幹部達到50%的目標,教育培養女性職員。

東洋システム株式會社

所在地:東京都立川市柴崎町2-3-17

創業日期:1976年

資本金:5000萬円

人數:155人

事業概要:軟件開發,系統維護,APP開發,RFID事業

主要方針:

(1)促進日本女性勞動者參與工作,打造更加和諧的工作環境;

(2) 引導日本年輕勞動力參加社會基層工作;

(3)引入外國人參加日本勞動;

(4)提高生產工作效率,減少人工;

採取具體措施:

a,加大活用女性社員,對應短時間請假如看護孩子等;

b,分散業務量,如2.5人份的業務量招聘3人女性進行對應;

c,解決外國人在日本住房問題(外國人在日本租房很難,手續比較多,而且初期費用非常高,筆者初期費用花費了將近30萬日元,約1.8萬RMB,才找到心儀的房間);

d,建立不因國籍和性別產生差異的升值和薪資制度,確定明確標準,公佈所有員工;

e,定期舉辦交流會,增加員工與社長見面機會。


接下來介紹工廠製造業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的方法,筆者以大型造車廠為例進行介紹。

(1)工廠環境改革

說起製造業,給人的印象就是“體力活”,“休息少”,所以日本大型製造工廠長期進行5S管理,整改勞動環境,建立安全舒適的工廠。建立柔軟的休息制度,筆者所知的S公司,採取一天8H,時間由工作人員自己確定;

(2)工廠人才管理

想要解決人手不足,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不流失,在確保環境的同時,需要給就業人員技能提升的機會。T工廠採取認定製人才崗位制度,定期召開選拔考試,符合崗位技能的人才能夠加薪升職;

(3)導入AI和TI技術

作為最根本解決人手不足的關鍵,就是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和AI生產線,打造人機共存的生產車間。

(4)加快人才教育

工廠人才教育三點方法如下:

  • 建立合理教育體制,教育新入人員能夠馬上成為即戰力;

  • 讓員工理解工廠方針,採取自發型人才教育方式;

  • 使員工儘快融入工廠,建立不辭職的體制。

採用PDCA方式確認教育成果。

綜上原因,也是日本製造業後續能夠擺脫人手不足的關鍵幾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多數行業人手不足問題依然深刻,是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之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政策更多的方式提出以便解決人手不足,在筆者看來,解決最關鍵就在於“以人為本”,讓員工感到公司的溫暖和關懷,我想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進該公司的。


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中討論也可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