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孩子說話晚這個問題?

對於“說話晚”這個現象,是很多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簡單與別的孩子對比後得出的個人判斷。很多父母其實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從語音病理學角度,我們習慣用語言發育遲緩來分析。

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很多從病理原因分析的科普文章很多,但是在武斷的下結論前,是不是應該理性的去看這個問題呢?

對於“說話晚”,父母是如何判斷的呢?我大膽的猜一下。

1、愁死了!別人家的孩子,早就會喊“爸爸,媽媽”了,我家的這個,就會啊、啊的喊,喊急了臉都憋紅了。

2、你看隔壁家的寶寶,說話這個貼心,小嘴跟抹了蜜似的,隔著牆我都聽的真兒真兒的。孩子唱歌,聽起來那叫個美啊!

3、幼兒園的小朋友,背兒歌都會背幾十首了,我家的這個,爸爸媽媽還說不清,說急了,你根本聽不清說的是什麼啊!

4、孩子都上大班了,現在說話還一個字一個字的崩,別人說多了,他根本聽不明白什麼意思,穿衣吃飯還是離不開大人照顧。

其實從上面4個例子中,暗含了語言發育中的幾個方面,1、語言理解。2、語言表達。3、語音要素等。

我們日常諮詢中,總能遇到這樣反饋的案例。一些父母就是從這些表象上,自己給孩子安了一個“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等標籤。

但是有一個大數據要提前說明,以防下面的分析被誤解。

我國兒童發育遲緩的發病率在6%~8%之間。這6%~8%之中,有80%最後被確認為發育遲緩,而且語言發育遲緩經常是受其他發育性疾病的影響而產生。

這個數據可能要比很多人的常規認知稍微有點低。很多父母在幼兒園能看到很多說話不清楚,說話晚的孩子,那麼這怎麼解釋呢?

在語言發育中,所有人都會遵循一個普遍認同的規律,比如在1歲左右開始模仿發音,在2歲時可以說單個字、詞,3歲時有的已經可以講簡單句。5歲時達到語言發育的高峰,會有明顯語法進步,語言思維理解等。

但是,“龍生九子,各有所長”,即使是雙胞胎也會有發育上的微小差異,寶寶在不同年齡段的語言發育,都有不同的表現差異。也就是統一共性和差異個性的表現,往往這些表現都是合理的、正常的。所以很多孩子說話晚,但是慢慢最後都達到正常,都能達到各自的語言需求。

而一些語言發育差異比較大的,超過了語言發育規律共性的範疇,那麼確實應該查明其個體原因。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也肯能是其他類型的語言障礙。這種現象在5-6歲時,表現的差異更加明顯。很多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並不是單獨出現的,很多都伴生其他發育性疾病,比如智力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等。

對於說話晚這個現象,建議不要當做很大的負擔,自我施加壓力,進而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強制的糾正,非專業人士,可以進行幼兒的語言早教,但不建議進行語言障礙糾正,因為您可能不會區分功能康復和語音矯正的進化關係,更可能因忽視心理疏導,對孩子造成心裡傷害!

但是說話晚這種現象一旦產生,父母應該做的是警惕,求助醫學專家,做一個全面的分析、評估,語言發育遲緩的病因至今還有未解之謎,相信寶爸寶媽心裡知道更應該相信誰。不要聽信“貴人語遲,君子訥言”,還有什麼“說話晚的孩子聰明”等等虛言。

還有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那就是語言環境。

幼兒具有語言學習的天賦,但這種天賦必須經過語言環境的開發,語言包含的要素很多,從語言分辨、模仿,發音、理解、記憶、思維等,都是經過後天學習環境而成。如果您的孩子說話晚,且沒有其他相關疾病干擾,那麼很有可能就是父母沒有給予寶寶更好的語言教育。往往人為造成的原因最致命!

說到最後,再囉嗦幾句語言的重要性!

不管你是多麼的聰明,不管你從小顏值多高,不管你從小身家雄厚,如果你沒有完美的語言,就不能表達思想,溝通交流。那麼仍會一無是處。語言是打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心靈碰撞後的昇華,離不開語言的表達,思想碰撞後的共鳴,離不開語言溝通。

未來,語言可以給一個人帶來美好的人生,也能成就一個人一生的財富!


陽光語言矯正師

個體不同,情況不同。

有的寶寶生下來5斤,有的寶寶生下來7斤。

那就一定表示那個5斤的寶寶比7斤的寶寶身體差嗎?


心理學有句話叫:你關注什麼,就會放大什麼

還請好好思考一下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