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閻崇年教授為什麼會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嗎

閻崇年被打事件是一個值得回味的社會文化事件。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學術研究與大眾認知,學術爭議與街頭巷議。當學術研究離開研究領域,來到社會層面;當專家學者走出象牙之塔,來到街頭巷尾。原有的範疇、定位、方式,這之中的度,皆發生了變化。如果看不到這些,衝突在所難免。



這正如紅學研究所出現的現象一樣,這與當年《白毛女》上演的效果相似。紅學研究中有關於薛寶釵、林黛玉之爭,而且永遠沒有結論,而當這種學術之爭來到了街頭巷尾、來到了市井,有時候就會升級為口角之爭,甚至老拳相向。作為戲劇的研究與人物刻畫的追求,導演與演員肯定追求舞臺的效果之完美,而當這種追求面對廣大觀眾,出現演員被打事件多少令人啼笑皆非。


這樣的比方也許不是那麼恰當,但至少說明:專業研究與廣眾認知畢竟是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概念,同樣,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再壞的人也有可取的一面,再好的事物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果在研究領域不允許有爭議,不允許有不同觀點的存在,排除異己,上綱上線,甚至人身攻擊、武力施壓,那誰還會搞研究?那研究如何有提高?

但同樣的,大眾媒體、公眾場合不是研究所,也不是教室,許多有爭議的、個人的、不被大眾接受和認知的、尚無歷史定論的觀點、事件、人物,並不一定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推廣、傳播,更不應該把個人的觀點當作一個普遍的觀點來推而廣之。歷史學家並不代表歷史,哲學家也並不能先知先覺。

所以,對於閻崇年被打事件,學術的,交給學術;道德的,交給道德;法律的,交給法律。此止。


李俊峰226675242

滿獨分子閻崇年遭掌摑後,閻崇年除了做過一次所謂的“澄清”之外,再不露面,蹊蹺可疑。而當我們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回味之後,就會發現更多的謎團已經浮出水面。

閻崇年“正說清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正說清史”?

閻崇年有什麼背景?

網上流傳的閻崇年語錄是真是假?閻為什麼至今不追究?

閻崇年總結的努爾哈赤十大功績有何深意?

主流史學家和政府的態度如何?

效仿百家講壇,本文也來試著揭密“閻崇年疑案”,不糾纏閻崇年觀點的正誤,本文只是對其思維的角度、動機做一番探究。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好的答案。

一、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清遺的立場“說清史”

何謂“正說清史”?閻崇年的所謂“正說清史”,就是站在滿清統治者的立場,談滿洲的興起、征服和興衰史。所以在他眼中滿洲統治者沒有罪,最多不過是過錯,而這個過只是不能讓滿清統治長治久安,延續萬年之過。

就以他曾指責過的多爾袞為例,閻崇年說:“其(按:指多爾袞)過概括為“六過”,即“六大弊政”“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注意:這六條在閻崇年眼裡不是暴 /政,而是弊政,如何弊呢?“擾亂社會秩序,破壞中原經濟,挫傷漢人情感,帶來嚴重後果。”揚州十日呢,閻評論道“多爾袞違背皇太極對漢人的政策,殺人過多,是其重大錯誤。”究竟是什麼重大錯誤?什麼嚴重後果呢?閻接著說道:“200多年後,辛亥革命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是對這些政策的不滿與反抗。” 無論是屠殺也好,弊政也好,在閻嘴裡都不是罪而是“過”,其所以是“過”,是因為日後被狹隘的漢民族主義利用,導致滿清政權被推翻。

為什麼閻說是弊政而不是暴行或者說是暴 /政,還荒謬的把屠殺說成是文化衝突。原因還是從他的心態說起,以他的遺民心態,殺不殺人、殺人多少不重要、無辜百姓是否遭殃也不重要。滿清政權鞏固不鞏固,能不能流傳萬世才重要,他所提的滿清統治者的這些錯誤,是統治方法、策略方法不當的錯誤。他從來不肯講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之類的暴行。提到揚州十日的危害,他認為這次屠殺不好,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後來成了孫中山發動“反滿革命”的藉口,埋下了禍根,不划算。然而,對於康熙平定三番之亂,殺吳三桂而牽連數十萬人,閻崇年就百倍讚賞了,他稱讚康熙英明,斬草除根,做得好、做得對。

如果不信,可以再去讀讀閻崇年總結的多爾袞的六大功績,更是從奠基滿清政權角度來談其功勞。對於滿清政權的閉關鎖國,閉塞民智,閻崇年的看法更是另類,他遺憾的是滿清政權喪失了圖強維新的八次機遇。

從這個理由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閻崇年為什麼從來不痛斥努爾哈赤的暴行,比如他說:“他也有錯誤,也有缺點,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錯誤,譬如說強行從遼西遷民到遼東,譬如說屠殺了一些漢族的儒生,譬如說佔了漢人些房子,譬如說實行“計丁授田”,佔了些漢人的地等等,但是我們要歷史地看這些事情,既看到努爾哈赤有錯誤的一面,也要看到努爾哈赤有功績的一面。”

從來沒有人把屠殺說成是錯誤而不是罪行,這不是什麼輕描淡寫的問題,這和日本右翼把侵略中國,南京大屠殺說成是進入,說成是“和諧共榮”並無區別。

閻崇年以一個滿清遺民的心態看待歷史,處處維護滿清統治者,當你們看到他痛罵道光喪權辱國時,千萬不要誤解了,在閻看來,從滿清愛新/覺/羅家族來看,道光就是一個敗家子。他為滿清政權從此一蹶不振而痛苦。鴉片戰爭,他痛惜的是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焚燬,竟然為此而流淚。

我們奇怪的看到“清十二帝”當中,最有講頭的溥儀,閻崇年卻很少講,溥儀這個搞分裂的賣國賊,在滿清遺民看來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其心可鑑。溥儀在東北搞滿洲國14年,是不得不掩口的禁區。當然滿獨成事後,他當然可以再改過來把那段歷史加進去。

二、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滿洲人立場重建“國史”

或許人們對閻崇年的稱頌的清廷十大貢獻,覺得很怪異。比如閻所稱的這條“創制滿洲文字。”根本不像一個歷史學家的總結。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滿洲人的立場來理解,各種疑惑就會迎刃而解。再結合閻崇年吹噓的努爾哈赤的十大貢獻,綜合領會,“閻說滿洲史”就暴露無疑了。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評價《清廷十二帝正說》,對閻崇年吹噓努爾哈赤進行所謂的社會改革“計丁授田”和“編莊”提出質疑:“所謂“計丁授田”,並非真正實行“均田”。努爾哈赤進入遼東後,將該地區因戰爭而荒蕪的無主地,首先分別授給各駐守當地的八旗滿洲貴族及其士卒,而在戰爭中被擄的大批漢人,一在其滿洲王公貴族包括將官之家為奴,一在其莊園-拖克索,供其役使。連清人也承認:“國初時,浮掠遼瀋之民,悉為滿臣奴隸。”(《嘯亭雜錄》)”。

所謂“編莊”,規定漢滿人合居一處,要同吃、同住、同耕。實行此“三同”,滿人為漢人所供養,漢人備受欺淩,直接被與之“三同”的滿人所剝削。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這證明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後,推行民族奴役的政策: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正如《清太宗實錄》所載,滿洲大臣直白:“昔太祖(努爾哈赤)誅戮漢人,撫養滿洲。”連清太宗也說過:“我國將士向來騷擾遼東民人。”一個先進的遼東地區,行此落後的制度,這哪裡是“推進社會改革”?作者稱:努爾哈赤制定了“民族和解政策”。看看事實,哪裡有“和解”?努爾哈赤晚年,民族矛盾尖銳,到處都有漢人的反

抗,國勢岌岌可危。”

李治亭說:“更為離奇的莫過於說:“遷都瀋陽後”,“瀋陽及遼河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得到全面開發與迅速發展”,還“帶動了東北地域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這是事實嗎?自努爾哈赤發動對明戰爭以來,遼東、遼西先後闢為戰場,努爾哈赤每攻下一城,必屠城殺 戮與搶掠,撤走時毀城,夷為平地,如撫順、清河、開原、鐵嶺、廣寧等,都變成一座座廢墟!……在作者的筆下,遼河流域,一片光明,和平安寧。如此歪曲歷史,莫此為甚!”

作者不顧歷史事實,把戰爭殘破的經濟說成是“全面開發”、“迅速發展”,甚至奉努爾哈赤為“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開發的“創始者”!這是作者的又一大“發現”?簡直是聞所未聞之奇事!”

李治亭所言,自稱治學嚴謹的閻崇年不可能不知道,那麼,閻崇年何以得出如此古怪的結論,唯一的解釋就是:努爾哈赤聯合蒙古,滿蒙聯盟,在瀋陽及遼河地區分裂割據建國,共同奴役被掠漢人,如果站在滿洲建國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那麼努爾哈赤順理成章就成了實行社會改革、民族和解和全面開發經濟,“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的“創始者”!。在閻崇年讚賞的努爾哈赤滿洲國之內,漢人非國民,本在滿洲之外,怎能摻乎進努爾哈赤的社會改革,民族和解。

閻崇年對康熙讚頌道“康熙對臣民強調要實行‘仁愛’。仁愛’是儒家基本的政治理念。康熙繼承了儒家為政‘仁愛’的理念,並在施政過程中加以實踐。”然而,事實卻是老百姓飽受康熙暴 /政之苦,就以“禁海遷界”而言,當時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這哪裡有一點仁愛的影子。對於吳三桂等漢人政敵,康熙則是斬盡殺絕,免留禍患。 康熙仁愛嗎?如果這種“仁愛”只是針對滿洲人而言,那又的確是事實。比如康熙對有篡位野心的鰲拜擒獲後寬大處理,免死禁錮。

何為康熙之仁慈?對滿洲人來說,對滿清貴族來說,這康熙怎麼可能不仁呢?而中國老百姓又何曾在“仁慈”的範圍之內呢?

又比如:中國的朝代興替總是舊朝代滅亡之後才是新朝代的開始,史學界通例的換代是舊朝代統治被推翻,新朝代建立全國性政權才開始,秦、漢、三國,以下到元、明,新舊更替都是同年。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興起。如果一個朝代滅亡,新朝代並沒有建立,出現的是分裂狀態那才另說。而閻崇年一批清史專家卻不按這個規則,將清廷從1616年建立後金割據政權算起,而不是從1644年明朝滅亡,滿清定都北京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什麼這樣?這隻能讓人懷疑他們是從滿洲國史的角度看待滿清這段歷史,而不是從中國歷史的角度看清廷。

再者,既然閻崇年把滿清定為296年,努爾哈赤父子東北分裂割據也算作清代,憑什麼不把溥儀在東北裂國也算作滿清,建的都是滿洲國,一脈相承。既然閻崇年認為不應該稱“張勳復辟”而是“溥儀復辟”,這樣說來閻更在乎的是名分而非實際。那麼為什麼又不敢明說偽滿洲國就是清代之延續,為什麼不揭密偽滿洲國時代的明君溥儀。

在耳光事件爆發前,大漢之風曾問閻崇年:“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幾乎都打著均貧富的旗號,為何滿清時期打的旗號卻是反清復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稱自己非中國人,你如何解釋?慈禧保滿清不保中國,你如何解釋?”對此,閻崇年以三個條件作為門檻,拒之門外。

閻崇年利用央視不是講學而是佈道,是佈滿洲復國之道。當然不允許質詢和討論。也無法回答大漢之風這樣的問題。他的所謂三個條件,完全是藉口,李治亭滿足他三個條件,又何曾見他答覆呢?

三、與滿獨網站明暗表裡,遙相呼應

一些滿族論壇,號召學習猶太人,以建立“滿族自治區”為目標,在站內都自稱自己是滿洲人。“滿洲”既是族名也是地名,還是“國名”。對於不明真相的外人而言,很容易就被他們矇騙,認為“滿族”等於“滿洲族”,但是就他們在論壇上發言所自稱的滿洲人而言,絕對是有後兩層意思在內。是區別中國人而存在的另一個民族,另一個國家。

早在05年前,閻崇年就和鼓吹滿獨的某網站勾勾搭搭,該網站曾登過其站長和閻崇年的合影還有題詞。該網站以鼓吹滿獨為宗旨,該網站曾經赫然列著“猶太民族,以色列國研究”板塊,“設立滿族自治區”板塊,主題是“滿洲人的論壇”。宣稱:“我們走的一小步,就是滿洲民族走的一大步”。意圖昭昭。這樣一個網站,收羅了一大批滿獨分子,他們把閻當作精神領袖。該網站因為宣傳滿獨過於赤裸裸,在07年一度被國家關閉。重開後,態度隱蔽了不少,但是搞滿獨的目標仍然沒有改變。

而閻也曾在公開場合號召學習以色列,學習猶太人,與其遙相呼應。

滿洲民運人士額爾登布曾寫詩謳歌閻崇年。

讚美史學家閻崇年先生!

文曲精英閻崇年,宏揚正史熱空前。

諸皇勤奮為華夏,列祖功勳比泰山。

開土拓疆羞漢帝,修文講武唱春天。

江山一統行仁孝,浩蕩清風滿世間。

四、難以澄清的“網絡流言”

百年恥辱刻懸刀,稱我蠻胡恨不消。

擴地開疆因聖祖,榮華建國賴清廷。

八旗鐵驥還激烈,滿族雄心未動搖。

經濟復興需努力!龍旌指日滿天飄。

這些都來自於讀書頻道“閻崇年作客搜狐” (2008年01月22日 )

其中一首 “人合”寫道:

銅琶鐵板眾歌清,振滿興華龍捲風。

洗腦柔如刀剃髮,旗服溫替武屠城。

圖強廣友新三貴,為國勤師老範生。

凡我族人須努力,錢神護佑築天京。

其中,還有一段故意歪曲引用《晶報》的報道,閻說:“我剛錄完的一講《明亡清興六十年》裡談到皇太極5次帶兵殺入關內。其中有一次就擄掠“人牲97萬頭”,把中原百姓與牲口放在一起計算。這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喜劇:民族融和,康乾盛世。”

閻在《晶報》是這樣說的:“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這幾首反詩,包括這些瘋狂言論,之後並沒有引起媒體關注引起反彈。得寸進尺,4月24日,更惡毒的言論出現在官方網站大河網上。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滿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人永恆的驕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進了民族融合,否則,中國還是單純的漢本位國家,這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是有阻礙的;其次,它傳趁了中國文化,否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將遭受滅頂之災;最後,它保持了社會穩定,否則中國人口基數和經濟資源將大大流失。

請不要侮辱我們的滿清,否則是侮辱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對不起先人,而要繼承和發揚先人的遺志!

……

舉報 |這些引起極大爭議的痴語,的確難以想象出自一個公眾人物,但也難以想象兩家權威網站先後會以同樣的方式嫁禍於人。既便閻崇年真是遭人陷害而誤登,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長久以來,閻崇年對此卻不去追究和更正,類似的語言在鼓吹滿洲意識的滿洲人論壇上卻不鮮見。造成一種事實就是閻在故意縱容這些言論以他的名義散佈。如果不是因為捱了一記掌摑,閻崇年永遠不會去澄清“這些謠言”。


回憶還是要忘記

以我對這個事件的瞭解,閻崇年被打,說的好聽一點,是他用沒有公信力的言辭刺痛了大家的神經,說的難聽一點,是他咎由自取。

閻崇年被打事件發生在2008年10月5日,他在江蘇無錫簽名售書時,遭到了名為“黃海清”的青年男子的煽耳光。事後,黃海清被刑拘數月。

黃海清為什麼打閻崇年,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其一,閻崇年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研究清代歷史的專家,但他歪曲歷史史實,或多或少忽視了清軍的暴行,甚至美化了清軍暴行。


清軍自17世紀入關以來,燒殺搶奪,製造了很多慘案,最著名的要數“揚州十日屠城”。在這次暴行中,有80多萬揚州百姓喪生在清軍的屠刀下。

然而,面對鐵證的歷史事實,閻崇年在長江美聯大講壇第12講《康熙帝的志與學》裡,把野蠻殘暴的‘揚州十日’說成是民族文化大融合 。他的原話如此: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作為權威專家,避重就輕,大言不慚地美化清軍的殘暴,有正義感和良知的人,肯定難以接受。

其二,閻崇年故意隱瞞身份,欺騙和愚弄了學術界與老百姓對他的信任。

閻崇年的真實身份是滿清皇室後代,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但他對外宣傳資料上都寫著——漢族。


更重要的是,他隱瞞身份,職業卻是研究清代歷史,自家人研究自家人,誰都會說自己的好。這情形就如同一名運動員正在參加比賽,但他同時又是裁判。人都有私心,這樣做,能公平、公正嗎?只有天知道。

他這樣做,引起的公憤自然會很大。

其三,閻崇年高傲自大,盛氣凌人,目中無人,很有身份優越感。更是讓普通大眾把他當公敵。

閻崇年頭頂有10多個耀眼光環,如,著名歷史學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特殊津貼,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孔廟與國子監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蓬萊市戚繼光研究會名譽會長,等等。這些職位和榮譽普通人可望不可及。


然而,正是因為身份顯赫,讓閻崇年驕傲自大,對身份、地位比他差得遠的人,從來不拿正眼看。

並且,閻崇年曾經公開表示,若要跟他討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們不在一個平臺上,怎麼討論?”

青年男子黃海清拜讀完閻崇年的學術著作後,覺得有許多不妥、不公允的地方,要當面與他舌戰。但黃海清苦於身份和地位跟閻崇年懸殊,他很難見到閻崇年,好幾次守候閻崇年,都無功而返。

於是,閻崇年某次在無錫簽名售書中,早已忍無可忍的黃海清,做出了那樣的舉動。


鴻鵠迎罡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意思了,瞭解閻崇年的人想必都看過他在百家講壇裡對清朝歷史的精彩講說,不管別人聽後有什麼感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被打事件其實已經過去幾年了,既然現在又提及這個問題。那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無錫新華書店簽名售書時遭到一青年男子掌摑,引發社會爭議。


這一舉動,不僅讓閻崇年非常吃驚,連大眾也在紛紛議論閻老先生被打的前因後果,其實,要追究被打的原因,還要從打人者的認知入手:


一、認為他歪曲事實,吹捧滿清


其實,閻崇年作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滿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北京滿學會會長,他是飽讀詩書幾十載,他經歷過中國的苦難歲月,現已經是八十來歲的老人了,不管什麼時段他仍孜孜不倦地專研歷史,特別是研究了幾十年的清史。


他利用在北京的先天優勢,博覽了清史各方書籍與文獻,並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等,可以說在史學界同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並且也帶動了大家學習歷史的熱潮,這股熱潮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被他的講解或者他出品的書籍吸引,也有了群眾的支持。



可是,越是受追捧的人,越容易出現紕漏,特別是講說歷史知識,免不了會對歷史事實加入客觀分析或者進行主觀探討。憑心而論,即使最有威望的史學家也不可能對古今中外所有的歷史問題全知全懂吧,但因為他在百家講壇裡面講到:“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


繼而提到“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這件事讓打人者黃海清初次對閻有了不滿,他覺得閻的言語有失偏頗,忽視了滿清的侵虐本性帶來的惡果。並期望有一天能和閻崇年進行辯論。


二、一家之言,缺乏與群眾的交流


聽完講座的黃海清對閻崇年的觀點有異議,所以想找個機會同閻辯論。有一次,黃海清在閻崇年的籤售會上碰到了閻崇年,準備有機會與他進行思想的碰撞,閻崇年答應籤售會完後再交流,結果閻崇年用忙碌回話並沒有給他辯論的機會。不管是真的忙碌還是覺得黃不符合辯論條件,反正當面辯論沒有成功。自此,黃就有了第二次的不愉快經歷。


三、認為他孤傲,不認同他的學說導致矛盾大爆發


閻崇年曾經公開在媒體說過,想要和他辯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這三條開門磚聽起來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但在閻看來只有站在同等頻道上才有辯解的意義。


黃海清剛好不符合這些條件,他認為開出這樣條件的人無疑既傲慢而狹隘,既不謙虛,又不平等,有失學者風範。所以他沒等到閻崇年許諾的所謂“3個小時的辯論。”最終導致矛盾的大爆發。


現在回到話題中閻崇年為什麼會被打,該不該打事件上來。


有人說他有著滿族血統,他的所有言論不公正;有人認為他性格孤傲,辯解的條件不合理,明顯就是一家之言;其實不管什麼原因,在文明時代,打人總歸是不對的,何況是一位老人,就像現在的校園暴力,看不慣就打,這難道不是欺負人。小孩子在別人面前永遠表現出真實的一面,而閻崇年也自有自己的看法自由吧,再加上電視節目在時間上和性質上也終究不能把知識講的十分明細不是嗎?

至少在百家講壇講到康熙大帝時,閻崇年從國際對比的視角,對康熙的成長經歷、豐功偉績、日常生活、遺憾缺失等一一進行闡述,那樣鮮活的講解,也只有閻崇年能做到不是嗎?如果對他的學說和為人不滿意,我想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解決,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有失偏頗的地方,望諒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以和為貴。




有書共讀

如果不是特別的事,誰會打一個70多歲的老學者?閻崇年可是滿學會會長,滿清的行為都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言論已經超出學術研究的範圍,是一種故意歪曲歷史故意美化屠夫的行為。

他依仗自己的身份,利用自己的影響,在一些公開場合,比如讀者見面會,各種交流活動時,對反駁他的人進行壓制,有許多次別人舉出詳細的於他不利的例子,他要不不正面回應,要麼就約改日論戰,應付完當時之後又爽約不論。打人的小夥子就是因為不同意他的觀點,要和他就歷史常識進行辯論以正視聽,他也答應了,最終卻又爽約,而且這種近乎無賴的行為還不止一次,於是這小夥子利用簽名售書之機大打出手,以示教訓,發洩不滿。 大多數中國人不瞭解滿清的歷史,不明白滿清時期是如何屠殺奴役漢人的,而閻做為漢人則拼命美化滿清,說滿清對漢人的屠殺是為了社會穩定,逼迫漢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民族性滅絕行為是一種文化交流。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打一巴掌實在是過輕!300多年前,就在無錫江陰市,漢民族為了反抗滿清的剃髮易服誓死不從,由此滿清主導了史上曠世的大屠殺-江陰八十一日,整個江陰城最後只剩下53人。300多年後,一個滿學會會長認為,剃髮易服是文化交流;屠殺漢人是為社會穩定。並在這個曾經被滿清屠城的無錫售賣自己的書籍,公開宣傳自己的觀點。做為一個漢人,做為一個無錫人,知道真相後能不能忍受這等屈辱?閻的行為無異於在南京讚美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在以色列讚美納粹的猶太種族滅絕。


小霞他二哥

一,閻崇年的錯誤言論之一,是把歷史上清軍屠城的"揚州十日"說成是"兩種文化的融合"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的戰爭。有少數民族與漢族人之間的戰爭,但更多的是漢族人之間的戰爭。我們今天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親如一家。我們不應該再去刻意強調過去的民族之爭。但歷史就是歷史。在講述歷史的時候,就要丁是丁,卯是卯,原原本本,不能含糊。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今天的負責。另外,戰場上的雙方將士的廝殺,不論多麼殘酷,是不構成犯罪的。不是犯罪行為。但是,戰後的殺降和屠殺民眾,就屬於犯罪了。當年的揚州守衛戰,堅持了七天。城破史可法被俘,清軍首領多鐸勸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堅決不降,死前要求多鐸,不要殺害城中百姓。但史可法死後,清軍對城中百姓進行了瘋狂的報復,連續屠殺了十天,殺了幾十萬人,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使昔日的繁華的揚州變成了一座死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揚州十日"。這是赤裸裸的犯罪行為!對這件事,閻崇年教授卻輕描淡寫地說成是"文化觸合",這是非常錯誤的,引起公憤也是必然的。

二,當有人要和閻崇年教授辯論時,閻提出了一個嚇人的資格標準,一是要清史專業;二是要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參加過國際學術討論。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請問你閻教授是何方神聖?你研究歷史是為了什麼?你寫書是給什麼人看的?即然你自已把人民大眾全不看在眼裡,拒之萬里,那麼人民大眾對你嗤之以鼻,棄之如弊屣,就不足為怪了。

三,至於動手打人,還是不宜提倡的。其實對於象閻教授這樣的人,你從理論上揭露他的荒謬,不買他的賬,更有力量一些。也希望閻教授吸取教訓,改正錯誤,以期得到人民的諒解。畢競,人民是海洋,而我們自己,充其量也就只是滄海之一粟。

歡迎點評。


WM曉奇

閻崇年這樣的人不是個體,而是當今社會有一批人在極力美化清朝,使人反感,其目的,我就不做分析了,我就說說我個人對於清朝的看法

一,清粉們總結的滿清的幾大“貢獻”。

1,滿清奠定了中國版圖,理由是明朝沒有實際控制新疆,蒙古,西藏等地,但在中國人心中,中國的疆域在漢唐就大致確定了。明末距今400年,或許沒有了明朝,但肯定會出現新的王朝,而隨著熱兵器的進步,遊牧民族只有捱打的份,當開疆拓土在軍事上變得更容易,經濟上不再是隻虧不賺,而變得有利可圖,那對外擴張將會是中原王朝的必然選項。

2,清朝促進民族融合。我們華夏的民族融合不是從清朝開始的,曾經的匈奴,鮮卑,契丹,党項,他們在哪裡?不是都被漢族同化了嗎。而滿清是利用少數民族壓制漢族,少數民族地位高於漢族,恰恰阻礙了民族融合,看看現在,恐怕能談得上融合的只有滿族吧,而且很多還是漢八旗。

3,人口發展。清朝攤丁入畝政策有一定作用,而大部分是要感謝土豆,紅薯及玉米等作物的引進推廣,而這些東西恰恰是明朝末期引進並推廣開的,而明末是處於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繁,社會動盪,人口依然發展到一億人,就是得益於此。

二,再說說清朝帶來的惡果吧。


1,打斷了中國社會向前的發展。明末時期,江南地區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一些工場僱工達到幾千人。海外貿易大規模開展,每年流入大量白銀,沿海地區大量向南洋地區移民,而這些活動不晚於歐洲,而明末大量土地兼併,一方面是造成了社會危機,但另一方面,土地兼併造成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到城市謀生,而這些勞動力正是發展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學過中學歷史的都知道,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圈地運動”吧,如果沒有滿清,那明末的社會危機是可控的,那工業革命最先在中國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而滿清的入關,在大範圍屠殺和破壞,隨後進行閉關鎖國打斷了這一進程。

2,開歷史倒車。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宋朝,明朝都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宰相或者內閣的權利和皇權相互制約,分工明確,文官治國,已經接近現代國家政體,才有了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國家依然正常運轉的事。同時明末出現了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等思想。而清朝為了維護少數統治多數的局面,極力推行奴化愚民教育,發動殘酷的文字獄,打斷了讀書人的脊樑,消滅了士大夫敢於與天子共治天下的思想,所以清朝的皇帝獨裁,大臣全是奴才,所謂軍機處只是皇帝的諮詢機構,而不是內閣。這種後果,遺害至今。清朝統治者思想的禁錮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的生產力水平不但沒有進步,比起明朝反而退步了。同樣,為了維護統治,對槍炮等漢人容易掌握的武器極力壓制而得不到發展,使得中國的科技水平停滯不前和甚至倒退,當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清朝軍隊裝備水平甚至不如明朝。

華夏民族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三次歷史發展關鍵時期都被野蠻民族或者極端思想的外來入侵打斷。幸運的是流淌在華夏民族骨子裡的優秀文化基因還未被完全抹去,幾千年錘鍊出的聰明頭腦依然還在,同時我們依然是最吃苦耐勞的民族,所以雖經歷磨難,但依然走在復興的道路上。清朝喜歡或者不喜歡都已成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我們研究這段歷史的專家就應該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客觀的展示歷史的真相,以便於今人吸取其中的得與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上是個人看到這個話題而對“清粉”的某些言論的一點想法,倉促之間難免有偏頗之處,歡迎指正,不喜勿噴。


鐵和血2017

為什麼閻崇年教授會被捱打?

因為他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上講了清朝十二帝,過分的美化了清朝皇帝。

個人認為打人是不對的,但閻崇年作為一個清史磚家,立場和態度確實有問題。記得易中天老師也說過:清朝皇帝的個人素質整體上比明朝高出很多,當然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一個朝代不是一個皇帝所能決定的,它更依賴於一個體制和制度。明朝的皇帝是什麼樣的都有,有兩個幾十年不上朝的,有一個特別喜歡玩的,有一個喜歡做木匠的,有一個把明軍領到長城以北去送死的,後宮淫樂服食丹藥的就不是一個了。

就在這些明朝皇帝這麼混蛋時,明朝的內閣大臣們默默擔起替皇帝治理國家的責任;當皇帝胡作非為時,他們寧肯被殺被撤職也絕不低頭。這些人才是明朝三百年的脊樑,才是明朝後期商品經濟和文化高度發達的推動力量。至於皇帝們,不過是個董事長,內閣更象現在的職業經理人CEO總經理,他們做的好,才代表明朝真正的強大。

早在戰國時期,秦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說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一個朝代好不好,是一個官員隊伍整體水平決定的,而不是一個皇帝決定的。我們現在的人都知道團隊的重要性,明朝時也是如此。

清朝皇帝個人素質高又如何?

滿人入關前大約有十幾萬人,士兵5萬人左右,後來和蒙古聯盟才強大起來,但仍沒有滅亡強大的明朝。於是又拉了不少漢人進來,稱之為漢八旗。

自從順治進入北京當皇帝開始,清人在長城以南經常受到漢人的襲擊,漢人根本不認可他們的統治地位。清政府高層也把漢人當成對手和統治專制對象,表面上說滿漢一家,同時卻又不允許滿漢通婚;表面上說五族共治中華,實際上把漢人和漢人大臣當工具,甚至嚴密監視,尤其不讓掌握重要軍權。

漢人中的那些漢奸也沒有好下場,康熙先是逼迫三藩造反,再予以鎮壓。到了乾隆年間,又組織編寫《貳臣傳》,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把這些人視為二姓家奴,用清人的話說就是貳臣、二皮臉。

"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及定鼎時,若馮銓、王鐸、宋權、金之俊、黨崇雅等,在明俱曾躋顯鐵,入本朝仍忝為閣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夢庚、田雄等,不可勝數。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復叛之李建泰、金聲桓,及降附後潛肆詆譭之錢謙益輩,尤反側僉邪,更不是比於人類矣。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當初可不是這樣的態度,只因沒有價值了就成了貳臣。用大話西遊中鐵扇公主的話就是:當初陪人家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了叫我牛夫人!

不知道這些漢奸們在陰間知道這些,會不會從棺材中跳出來。

乾隆為了讓漢人變成奴隸,開始對漢人進行洗腦。在正常的帝國專制時代,皇帝只是世俗的領導人,而文人才是文化思想的領導人。乾隆皇帝直接兼任了思想文化的領袖,成了清代思想文化的領導人,並擁有最終解釋權。到處醜化漢人,美化滿人,讓漢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只能當奴才。

乾隆還是不放心,還組織了大規模的文字獄,禁止漢人寫明史,有任何一點說清朝不好的都要殺頭,甚至滅門。

最牛逼的還不是這些。

明朝初年以來,火器就在用於和蒙古和其它少數民族作戰中,經過後世改良,已成為戰場上取勝的利器。但清人為了強調自己的騎兵厲害,基本放棄了火器和火器研發,自稱這些都沒用,不如鐵騎鋼刀。到了1840年被英軍的象孫子一樣,才發現火器真的牛逼。

明朝的海外貿易基本上還算正常,但清人為了證明滿人是世界第一等人,禁止和外國來往,尤其是商業文化往來,讓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和西方世界共同進步 的可能性,並進入了一百多年被外國列強欺負的歷史。

這些作為清史專家的閻崇年教授,不明白是真不知道,還是選擇性失明,故意裝作看不到。

當然有人說他是滿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滿人,但學者要有學者的態度和立場。

雖說打人不應該,但看不起他絕對是大部分漢人的態度。

我不是大漢族主義者,我也支持各民族團結,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以任何藉口來篡改,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對歷史要有公正評價。

打人者打的不是閻崇年教授的臉,而是那些沒有學術基本原則人的良心,因為他們沒有臉,怎麼能叫打臉呢!


新知傳習閣

水平不低,就是清吹。自認為站在歷史高度,卻惹擾了群眾。只能說閻老師是走自己的路讓大家揍吧!

第一我想說 民粹這東西太可怕了 ,怎麼打人都是不對!

第二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說話一定要謹慎

第三 罵閻老師是漢奸絕對是不正確的,請聽我細細道來。


鮮衣怒馬雲飛揚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閻崇年教授被打事件,2008年10月五日,此人在無錫的新華書店與讀者見面,一開始場面都非常的融洽,在其簽名售書的時候,突然一個年輕男子走到其跟前,迅速打了他兩下,工作人員迅速控制局面,人群中還有人在大喊活該,實際上媒體也曾報道過此事,說是該男子和閻崇年有學術分歧。

閻崇年教授也算頗有成就了,他代表歷史學家在央視講清朝的歷史,但是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在看待歷史方面並沒有客觀,也沒有公正,這是學歷史的大忌,看待問題不全面,比如他說清楚實行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形式?似乎不瞭解歷史的人都說不出這種話來。再比如他說文字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那麼我不禁要問了,維持社會穩定的方法只有這一種嗎?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次提到清朝,都是一個勁的鼓吹,甚至還說出了揚州十日是促進了民族融合,這種言論也太厚顏無恥了,他的種種言論,其實歷史界很多人已經看不慣了,因為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是總不能脫離實際,只是鼓吹吧?

當然了,話說回來,即使他是個清吹,如今大多數人都很厭惡清朝,但是打人終究是不對的,那位小夥子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和其看法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有相反的想法說出來便好,沒有必要拳腳相加。

最後還是奉勸大家一句,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就會被別人認同,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要麼求同存異,一起討論,打架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