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除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以外,有哪些过激的言论?

通观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與[救亡情報]訪員談話

没错,话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但重点是在“漢”字的传播教化难度上,是在国民文盲大环境下所提出的。其站的是实用性角度。鲁迅先生之前曾经提过漢字的三美,是在美观性的角度上。并不矛盾。漢字确实入门难(没有拼音),人们会说不会写不会看,大多是文盲与半文盲。当时为了推广基础教育,故有言论。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是错了,差点毁掉了中国的文字。但同时也促成了白话文的诞生,鲁迅先生本人的狂人日记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漢字也逐渐变成了汉字。没有这个转变,你我可能还是文盲。

中国的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父亲的病(记不清了,好像是这一本)

这话没什么好说的,鲁迅先生的遭遇便是如此,他的父亲被中医里面的庸医给害死了。这是一个失去家人的病人亲属的常态。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这篇好像是讽刺封建主义的,没有细看,不做评论。


最后套用一句鲁迅先生自己的话: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简族

鲁迅的偏激不是他一个人的偏激,而是整个时代的偏激。今人忽视当时的时代背景,一味求全责备,才是真正有失偏颇

鲁迅先生出生于清末,生活在民国,终其一生,都处于中华民族和文明的最低谷。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整整一代中国精英都在为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然而他们翻遍典籍,却无法从故纸堆中寻得救国的良方,所以整整一代大师,几乎都陷入了偏执与癫狂的状态。

鲁迅、胡适等人偏执于在毁灭中建立新秩序,他们对中国古老的文明传统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兼容而深恶痛绝。认为只有彻底摒弃传统文明,中国才能得救。但相较于胡适等人,鲁迅还算保留了些许理智,所以才有《拿来主义》一文,认为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仍然可以拿来用的。

辜鸿铭等人是另一种偏执,虎死不倒架,中华文明即使灭亡了依然是最优秀的。西方文明的胜出不过是劣币淘汰良币。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说白了也是一种无奈的偏激,一种类似破罐子破摔的执着。今人往往欣赏他可爱的固执,却忽视他心如死灰的悲哀。

两种偏执,一种无奈。都是对日益滑向深渊的国家民族之爱引发的。深陷茫茫黑暗,看不清前路在哪,眼里所见是民众的鲜血,耳中所闻是亲友的噩耗。这种痛苦,不是现在喝着小酒,吃着火锅,搂着美女唱着歌,完了没事在网上发发牢骚的键盘侠所能想象的。

那个时代的偏执和激进,其实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的一种种摸索,对民族未来的一次次实验。在后世看热闹的人眼里或许显得幼稚,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嗡嗡的声音,掩盖不了英雄的光芒。


老贝


鲁迅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以及中医都是骗人的东西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等过激过激言论。我查看了许多这方面的回答,都是一边倒批评鲁迅的甚至有人竟然说鲁迅对中国文化认识肤浅,读过只能觉得很好笑,情况绝对不是那样的,绝对绝对!



分析问题必须放到当时的客观环境下才能理解发生的历史故事。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极力推广白话文。当时旧中国积贫积弱,文盲占民众绝大多数,特别是广大农村,识字的可以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情况固然和穷人太多没有能力学习文化有关,但是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繁琐不容易认不容易写也是制约民众不愿学习的一个因素。那时还是繁体字文言文,用的不是钢笔铅笔,而是毛笔,这一切都给民众学习热情带来了诸多不便。而英文拉丁文只有二十六个字母,随意组合就是一个字一句话,相比较比汉字好学好用的多。这也是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原因之一,当然英语还和大英帝国强力推广使用有关。



鲁迅正是深谙中国文化的的弊端,为了迅速提高全民文化水平,达到他富民强国的理想,他大胆提出在全国全民推广使用拉丁文,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消灭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针对当时病入膏肓的旧中国所下的一剂虎狼猛药!他渴望民众早起觉醒,中国早日站立起来,他的初衷是好的,而绝对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鲁迅想要中国亡国灭种!

鲁迅的父亲害病一直吃中药,从他文章可以看出,医生开的方子很有意思。什么蟋蟀必须是成对的,蟋蟀那么小,分清公母都很困难,更别说是一对夫妻。所以鲁迅父亲吃了无数中药,把一个小康之家都吃穷了,最后仍然没有救活鲁迅父亲姓名。那时鲁迅还小,估计觉得医生都是骗吃骗喝骗钱的骗子,父亲死了家也败落了,鲁迅可能连杀了医生的心都有。所以后来决心到日本学习西医,学习过西医以后,他知道了中医许多不合理东西,加上小时候对中医医生的恨入骨髓,所以他说中医都是骗人的东西。

鲁迅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是吃人历史。这句话是针对五千年封建统治而言的,鲁迅生活的年代是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白色恐怖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生命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砍杀毁灭。而民众依然浑浑噩噩,没有觉醒意识没有反抗精神。鲁迅为了唤起民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狂人日记里塑造了一个狂人形象,他通过狂人之口,抒发他对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激进思想,这个社会就是吃人的,你如果不想被吃还想活命,那就挺直腰杆起来抗争到底吧,就是不能胜利,也比让这个社会生吞活剥了强上百倍!

鲁迅过激言论是在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产生的,我们不能因为鲁迅先生的一两句话




就全盘否定他的丰功伟绩,正如不能因为太阳有黑子耀斑就大骂太阳是混蛋,就不在阳光下生存躲进永恒黑暗里。这是我的回答,不论你是否赞同,都不能改变我的观点。



蝉鸣梧桐

我们评判鲁迅这样的伟人的言论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形势和伟人所处环境来理解。因为人再伟大也不可能突破时代的限制,鲁迅再伟大他也预料不到当今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生活水平之高端。

这句话是他即将去世的时候说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理由是:“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可以看出来,鲁迅对汉字的痛恨是因为汉字太过艰涩高深,阻碍了国民学习的机会,是国民接触先进文化的高门槛。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不到80年的时间,中国年轻人的识字率高达99.6%,而在刚建国的时候,中国人的识字率还不到20%。当然这其中简化汉字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基础、生活水平的腾飞保证了中国受教育的机会,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覆盖了全部中国青年人。这是鲁迅那个年代绝想象不到了!

时代的局限,或者说近几十年中国的飞跃超出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最大想象力!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精神文明的飞腾跳跃以及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将汉字的门槛降到最低!中国人不会再因为汉字艰难就放弃汉字,甚至目前很多社会意见领袖呼吁恢复繁体字。以恢复繁体汉字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因为鲁迅说过这种现在看来有些极端的话,就觉得鲁迅不伟大、思想不深远。


夜半聊闲

鲁迅怀疑中医,嗯,这和他自述看病有关,而且到现在对于中医是否有用,还是受到大家的怀疑。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

一切的断章取义都是耍流氓,汉字不灭的缘由是扫盲

特意到网络查找了一下“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原文,以及当时背景。而后我就懂了。当时的背景是,国内文盲率极高。现在基本没有文盲,可能大家体会不深。举个类似的例子吧!我媳妇,家里灯泡坏掉了,让我换,她不行,家里水龙头坏了,要我换,她不行。她的理由是,我是男人,我有责任。但是,这种事情放到全国各个行业呢?我媳妇就是那类文盲,遇到事情她是不能解决的,因为她以不懂为由,推卸责任,会的人本来就少,忙不过来,不会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文盲的普遍心理,或者低素质人的普遍心理。你可以想象国家陷入文盲泥潭后的困顿。所以,扫盲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而汉字比照拉丁字母,难学的多,尤其有些繁体字,真的很烦,比如薑,最常用的佐料,要求毫无基础的文盲记忆,着实有难度。但如果用拼音呢?jiang,知道读音,拼写即可。而且对于文盲来说,读音他们是知道的,难处在于写,拼音可以极大化降低难度。所以,民国时期,文化圈在考虑汉字“拼音化”(实际上是拉丁化,去掉汉字,只留拼音)。

实际上建国后,汉字也差点灭亡,这次因为计算机

原因如出一辙,拉丁字母二十六个,很容易在计算机上显示,而汉字没有八百,无法表达通顺句子。计算机的好处,不用细说。如果用算盘和人家计算机比速度,那是很滑稽的事情。但当时,计算机再好,汉字用不了,全国学习英文也不切实际,甚至是有伤国体。

早期计算机也有很多笑话,比如比尔盖茨说过,电脑内存4M足矣



为什么提这个?和字库有关。当时字库的难点就是要用有限的存储空间显示汉字。微软靠ms.dos起家,它自豪的声称,支持16k内存以及160k软盘(1981年)。当时的比尔盖茨认为,未来的电脑,4M的内存已经足够。而把汉字字库压缩在160K以内,确实很有难度。好在有人成功了,不然我们大陆很可能已经“拼音化”了。

所以,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对未来有错误的认知在所难免。不能把现有的事情和过去比较,来证明先人的愚蠢。鲁迅当初提出汉字不灭,并没有错。而他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切身经历怀疑中医,也没有什么不妥。听说现在马应龙和云南白药在美国卖的挺火,说明中药中医有过人之处,鲁迅的认知有误而已。


大浪淘沙说古今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先生或许说过类似意思的话,但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是新旧文化交战、交替的动荡之秋,为了推行白话文,为了更易向人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鲁迅先生这么说,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形势,他所言的“汉字”决非指中华民族几干年的文化精粹,而是指艰深古奥的文言文与难学难写的繁体字。

鲁迅先生深谙国人的劣根性,固执而保守,他曾举例说明:倘你说这个屋子太闷,需开个窗户,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若你提议干脆把屋顶拆了,这时大家便同意你开窗户了。


“废灭汉字”的理论貌似过激,也很难实现,但对当时新文化运动却有着莫大的功劳,那些复古保守的人因此放过了较平和的文学革命,来骂这“过激派”,白话乘了这个机会,居然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这其实正应了鲁迅关于“开天窗”的比方,矫枉过正其实是一种实施革新的有效策略。

世间尽多求全之毁,鲁迅先生的伟大,历史早有定论,只要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只要读过先生大部份著作的人,就不至于断章取义对先生的言论吹毛求疵。彼一时,此一时,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岂能跟现在同日而语,倘不是鲁迅那代文化精英的努力与争取,我们只怕还在之乎者也的咬文嚼字,焉能如此轻松舒畅的大发议论?



至于鲁迅先生对中医的批评之言,亦不能视为先生对中医的全盘否定,他针对的只是误诊其父的庸医一类,这种切肤之痛,换作任何人都会愤慨责怪的,先生谓“中医只不过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是一个食人间烟火、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的气恼之词,设身处地想来,这实在算不上偏激的话。

当前有一种歪风邪气正在蔓延流行,就是在各种媒体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拼命否定、抹黑我国古代与现代的先贤,比如说岳飞是大军阀,说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以及挖空心思、千方百计的诋毁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化先驱,而另一方面则竭力给秦桧、汪精卫之流洗白,恭维秦桧的书法,并替其陷害忠良的罪行平反喊冤,甚至赞美、褒扬汪精卫的文采与颜值。他们的目的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否定历史,让年轻一代丧失信仰与崇敬的榜样,从而忠奸不辨、是非不分,价值观混乱。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深知“欲亡其国,必先灭其文化”的道理,他们有一整套“和平演变”的策略,诋毁中国的文化名人就是他们的阴谋之一,而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自然首当其冲,是他们处心积虑要扳倒、抹黑的对象。题主发此一问,意在挑起人们对鲁迅先生睿智英明的置疑,以偏概全,以点及面,达到扯一发而损全身的目的,颇有用心不良之嫌。好在还有众多深具理性的有识之士参与了答问,明辨是非、正本清源,挡去了一小撮人泼向先生的污水,令人感动、感激。



鲁迅先生曾在日本留过学,并且有交情密切的日本友人,所以网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便利用当前人们厌憎“精日分子”的心理诬蔑先生“媚日亲日”。实则大谬不然,鲁迅先生的思想精髓即是“爱国”,国难当前,先生曾就抗日发表过多篇战斗檄文,诸如《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三月的租界》、以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那些诬蔑鲁迅是“精日分子”的人,实在是不学无术、人云亦云,他们有跟着真正的“亲美亲日”的汉奸鼓噪的工夫,何妨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历史、拜读一下《鲁迅文集》,免得出来信口雌黄、丢人现眼!像这样的人,韩愈的一首诗是对此辈的最佳回应: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进步作家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识与叹憾。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方今之世,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某些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打压、围堵、唱衰我们,破坏、损害我们民族各个领域权威人物的形象也是他们的伎俩之一。因此,郁达夫先生在半个世纪前说过的这番话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


躬耕于野

鲁迅说过很多过激的言论。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成就和贡献是不能抹杀的。但是,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鲁迅也有看不明白的事,鲁迅也有少许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语,也就免不了有一些过激的言论。

鲁迅所处的时代,满清灭亡,民国建立。腐朽的封建王朝满清留下一个破败不堪、满目疮痍的中国,中国的精英分子,都在反思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因为中医没有治好鲁迅父亲的病,鲁迅和许多精英一样,鲁迅抱着“科技救中国”的理想,毅然赴日本去学医。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讲述了他父亲生病的四年中,他奔走在当铺和药铺的路上。但是,中医没能拯救他的父亲,鲁迅对中医中的庸医,愤恨到咬牙切齿,他选择去日本学医,也是和他父亲的死有关。在《自序》中鲁迅说:“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会有治不了的病人,都会有一些庸医误人害人。中医中的庸医,没能治好鲁迅的父亲,鲁迅就因此说“中医是骗子”,的确很过激的呀。80年以后,真正的科学骗子“方舟子”,借用鲁迅的话,向中医举起了屠刀,说:“中医是伪科学”。


中国的文字历史,假如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算起的话,有7000年的历史。假如从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朱书文字算起的话,有4300年的历史。即便从国际承认的殷墟甲骨文算起,也有3500年的历史。汉字是从久远的古代,一个阶段一个阶断演变发展完善的。

汉字作为方块象形字,相对于字母文字,有很多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汉字的一个劣势,就是在古代数学中,缺乏应用到数学中的简易字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都必须有简易字母,才能准确表达公式、方程式、元素符号等。

因为汉字本身的缺陷,加上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原因,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清末民初的精英们,大多出国留过学,他们对近代科学和西方文化相当了解,他们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到汉字和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汉字的缺陷,可以引进少量字母来解决,难道阿拉伯字母是西方发明的吗?其实,汉字在基础科学中的缺陷,早已经就解决了。


鲁迅们在少年时期,尽管国学的成绩都很优秀,其实都是刚入门而已。然后他们就出国留学了,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当他们回国后,多半是向国人传授近代科学和西方文化,因此,这一大批人,多半是五十岁以后,才有精力潜心研究国学。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对国学的了解就是基础教育,大约知道个“皮毛”而已。

因此,很多留过洋的精英,都对国学汉字发表过过激的言论。钱玄同就主张废除汉字,推行文字拼音化。鲁迅也持有废除汉字的观点,他大声的呐喊,“汉字不死,中国必亡”。近百年来,汉字没有死,中国也没有亡,鲁迅们太极端了,幸亏没有废除汉字,否则中国的文化历史就断代了。

鲁迅们愤恨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历史,他们认为过长的中国历史,阻碍了中国进入民主的社会。由于鲁迅们对国学的浅薄,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极端推崇。他们戴着有色的眼镜来观看,偏激的诅咒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鲁迅在《狂人日记》《自序》等篇章里,写下:“一部二十四史,只有两个字,吃人。”


如果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可以说的过去。但是,鲁迅说:“五千年吃人历史”,就太极端了吧。难道,我们十四亿人的祖先,都是吃人族吗?五千年时间,善良的人肯定都被吃完了,剩下的都是非善良之辈,我们难道都是吃人族的后裔吗?

鲁迅经常提到二十四史,二十四史鲁迅绝对没有读完,太长了太多了。冷清以为,鲁迅不到二十就去日本留学了,别说二十四史,恐怕连《史记》他都没有读完。他回国后工作也很忙,由于长期写文章骂人,鲁迅用过60多个笔名,三十年代后,因为骂人太多,经常东躲西藏,更没时间研究国学。

既然,鲁迅就没有读完《史记》,鲁迅又凭什么吹捧司马迁和《史记》呢?一个人不读三遍以上《史记》,就不可能发现《史记》里的问题,他就没有资格评价司马迁和《史记》。鲁迅没有通读《史记》,他就没有资格评价《史记》。鲁迅吹捧《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一句相当偏激的话。


鲁迅一生说过的偏激的话,很多很多,比如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谈《三国演义》,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评价是:“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冷清怀疑鲁迅真的没读过《三国志》,鲁迅的这句极端偏激话,后来就成为《厚黑学》,大肆抹黑刘备的理论依据。


冷清先生

鲁迅除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以外,还有很多的过激言论,通过下面这些过激言论,使我对鲁迅有了新的了解:

1、“中国的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狂人日记》。(评:全盘否定中医,屠呦呦的“青蒿素”咋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2、中国5000年的历史,“只写着“吃人”两个字”。——《狂人日记》(评:5000年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咋就全是“吃人”了?)

3、“国民党掌权的时候起,……除了大造监狱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中国的二三件事》。(评:国民党真的就只是建造了监狱?其它什么也没做?原来国民党是房地产领域的建筑公司呀?)



4、“在亚细亚的黄人中,现在可以拟为那时的蒙古的只有一个日本,日本的勇士们”。——《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评:竟然公开歌颂日本?!)


5、“猛兽总是独行,羊群才成群结队”——《鲁迅杂文精选》。(评:中华民族团结一下都错了?都说“团结就是力量”!你却说:(任人宰杀的)羊才成群结队。)

鲁迅的过激言论还有很多,骂过的人也很多,就是没有骂过“老蒋”和日本人。

因此对鲁迅的认识,还是要再客观一下。


bj山那边是海

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对中国文化的成就和贡献是有目共睹。毛泽东 在 《新民主主义论》 里对 鲁迅 作了很高的评价:「 鲁迅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 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 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 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我狭隘的知识面,毛主席对文人的评论到鲁迅这里是登峰造极了!


但是鲁迅生活在清末, 满清灭亡而垂死挣扎,民国建立而百废待兴。自然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的破败中国,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有血有肉的硬汉子!自然有自已旗帜鲜明的风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鲁迅也有懵圈的时候,情绪化、非理性、甚至粗糙,过激的言语,在其作品中时有闪烁!我们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宽容!

鲁迅以为“中医救国”:他选择去日本学医,但意示到中国人“东亚病夫”来自思想而非身体时,在《自序》中鲁迅说:“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这话偏激、在当今说出会群起而攻之!



鲁迅在《狂人日记》有:“一部二十四史,只有两个字,吃人。” 固然,“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但,二十四的精华部分很出彩,为大家共识,鲁迅就掷地有声地妄下判断是不对的!


鲁迅还有“远看一只狗,近看某某某!”更是侮辱人格、攻击人品的野蛮讦骂!过往文人攻击到此、相信也叹为观止!纵使洛宾王骂武则天也不过尔尔!这些语言的迸出相信有迫不得已的成分,有自身所生活环境的局限,有故意为冲锋陷阵加大气势的使然!但,结合其时代背景,我能坦然接受的语言偏激行为!


希望星晨58298869

先来了解一下这句话的背景。

1934年8月,鲁迅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物,可是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陈旧,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物,为汉字而牺牲我们,仍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需还没有丧芥蒂狂的人,都可以马上回覆的。”

同年12月,鲁迅师长教师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指出:“

方块字真是愚民的政策利器,汉字也是中国老百姓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在里面,若不撤除它,成效只需本身衰亡。”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鲁迅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教育十分匮乏,大部分人都是半个字都不识。

当时鲁迅因为在日本留过学,因此对于日本的文化较为认可,他认为中国应该敞开大门,向外国学习。

学习什么呢?

进修拉丁文。

因为拉丁文简单。

但是即便如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能够接受教育的人也必定是少数。

为什么在当时作为文学泰斗的鲁迅会说出这样的话?这应该引起我们沉思。

再看看现在,我们更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中国。

至于其他的过激言论,这还有待考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